大伏的天,农村青年章建兴闭门谢客,奋笔疾书,赶写一部《章学诚家世》。 他30刚出头的年纪,很瘦,留几根短须,着一身最简朴的衣服。 章建兴在道墟镇侍郎氵娄一户普通农家长大。年幼时,经常听家人和邻里乡亲讲道墟的故事。说起道墟的历史,他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开怀处,眉飞色舞。道墟,明太祖朱元璋曾曰:有道之墟。方干有诗曰:中州惟此地,下界别无天。其丰富深邃的历史,浓厚的文化积淀深深地吸引着他。 章建兴高中毕业,当过代课教师,做过生意,也在厂里呆过。1993年,他自费参加了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社会与经济调查培训班,期间与老家道墟的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相识,还结识了陈老周围不少的专家学者。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其与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莫逆之交。受陈老的影响,他对我国方志学奠基人、道墟乡贤章学诚产生浓厚兴趣。 1997年,章建兴萌生了编撰《章学诚故里道墟》的念头。据说,早在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八位史学家之一的章学诚曾想为家乡道墟著书,可惜,因为诸多的因素,著书之愿终未实现。对一个无固定收入的农村青年来说,要编撰一部史料性极强的书籍,其困难可想而知。光搜集资料就是一项浩繁的工作,况且许多已散失无存。 为了搜集珍贵翔实的历史资料,他博览群书,八方求教,还实地考察,细心淘换。道墟原来有个称心寺,建于公元637年,曾经非常辉煌。有一次,章建兴去江苏,特地跑到金山寺中碰运气。不料,寺中果真保存着完好的《称山图》,此图为上下两册,里面有当时道墟名胜稷山、称山等介绍,及骆宾王、李白等来此地后的题诗。激动得他数日夜不能寐。目前,他保存的《称山图》在绍兴市内再无第二本。 道墟章氏源远流长,如今镇上有一万多章姓。在编撰其中的“称山章氏”时,章建兴感到章氏祖像必不可少,但国内已无,获悉美国尚存部分,他设法向外交部一位章镇籍官员求援,在其帮助下,30多幅章氏祖像复印件远渡重洋送到他手中。 章建兴远行于杭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去年下半年还辞掉工作,专心于此。5年多来,光文字资料就搜集了整整一箱,足有五六百万字之多。期间他根据查阅的文献,怀疑越南阮朝国王的祖籍在道墟沽渚,还为此事拜访过越南驻中国大使馆。 除了外出“淘金”,章建兴几乎是闭门不出,偶而看书写字累了,才出去散散步,与邻里乡亲并无联络,只有他母亲心急,曾为他张罗亲事,被他拒绝,从此不再提起。 《坛经》云:见一切浊,心不染著。章建兴厮守着寂寞的历史,任周围人为利奔竞逐鹜,凡心不动,不惜为著书花钱。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家古董商店,见到一幅长2.2米、宽0.6米的南宋时期人物画像,突然他眼睛一亮,见背面豁然写着:“文林郎、绍兴府判官、惟凝阮公真像。同治第二十四孙。”对道墟历史已烂熟于胸的他读到这些字,大喜过望:惟疑阮公不就是道墟沽渚阮氏一世祖?他仔细鉴定后确定是张真像,就以5000元买下,寄存于天津,又花5000元拓制一张,日日相伴。 一次偶然的机会,章建兴又以每张1000元的价格托人买到4张全城章氏一世祖章仔钧与其练氏夫人,及全城章氏21位世祖原像翻拍的照片。尽管时隔一千多年,人物仍栩栩如生。 经历千辛万苦,他的近20万字的《章学诚故里道墟》一书已基本完成,但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在今年与读者见面。目前,他正在编撰《章学诚家世》一书。有关章学诚的资料只有一本家谱,在国内也无任何研究机构,但章建兴还是在枯燥中找到了快乐。听说在台湾有章学诚像,他费尽周折才弄得一张,目前正在杭州修补。他的《章学诚家世》如今已编撰得差不多了,预计今年10月,作为绍兴越文化研究所的《绍兴名士家世》系列丛书与读者见面。同时,他也在为明年即将在绍兴举办的章学诚研讨会作准备。另外,东方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已向他约稿,要他编撰《渭水流芳——章姓》。《章学诚故里道墟》一书的出版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章建兴说,写书是赔本生意,尤其是历史类的书。这几年,他为此花掉的旅差费、资料费已达数万元,用光了他原本打算盖房的积蓄。他自称自己为道墟最后的一个傻子。但不管怎样,我终于可以为后人留下一点东西了。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