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娥 江 周 末


德艺双馨垂风范

——著名曲艺家吴宝炎小记

尚虞人

      

认识吴宝炎,是因为看了他表演的一场“济公”戏。台上,吴宝炎眉毛一扬,嘴角一翘,蒲扇一摇,活脱脱一个“济公”再世。后来,据说吴宝炎应邀到杭州宋城演出,深受游客欢迎,并被称为“在游本昌之后,是演济公最成功的演员”,信夫!

在曲艺家中,吴宝炎难得有这般清俊的骨相:瘦长个儿,穿着稍宽大的西装,服色淡雅大方,举止、谈话带着几分健旺模样。然而,这是他的自然本色。他面色略显苍白,宽前额,高颧骨,白色的嘴唇,看来异常敏感。凹下去的眼眸,流露出憧憬的神色,欣喜而旷达。就是这位上虞市政协常委、上虞曲艺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20年来,足迹遍及香港、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有300多万群众直接观看过他表演的曲艺节目。他先后两次获浙江省莲花落大奖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并多次获绍兴市、上虞市创作一、二等奖。自编自唱的莲花落《借妻失妻》(上下集)、《大宋奇案》(上下集)、《新编梁祝》(上下集)盒式磁带,以及VCD碟片《包青天》,均已由浙江文艺音像社发行。先后创作反映现代生活的折子小戏40多只,改编、移植传统戏30多只,其人其事还被收入《中国现代艺术人才大集》、《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曲艺家辞典》。最近,他还被授予“浙江省德艺双馨演员”的称号。

面对这骄人的业绩,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然而,从一名开拖拉机、种过田、捞过沙的地道农民,一跃成为一名曲艺家,吴宝炎自是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而今56岁的吴宝炎,从事曲艺表演已经整整20个春秋。

20年前,在曹娥江上以捞沙撑船为生的他,就已开始了曲艺生涯的铺垫。这位出生在上浦镇郑黄村的吴宝炎,孩提时代就爱看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历史书籍,且记忆惊人,像《水浒传》中108将的真名、绰号、星宿,他都可以倒背如流。

曹娥江,这条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水流,昔日除了潮起潮落和汽船偶尔发出的鸣笛声外,已经没有古时诗人们划舟竞相吟诵、尽兴放歌的繁华。夜晚,则更是寂静得出奇。枯燥的江上生活,令吴宝炎坐立不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在桅杆上高高挂起煤油灯,给聚拢在一起的船工们讲开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人,越聚越多,后来就连岸上的人亦都赶到船上,挤占一席,静静地听吴宝炎谈天说地。这天上人间的故事,像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暖暖意绪,恰似翻动书卷一般翻动怀古心情的曹娥江三月的风。那年头,只要吴宝炎一开讲,所在的船队便刹地成了曹娥江上一个流动的文化驿站,一道亮丽耀眼的夜生活风景——人和景就是这么互动交融、彼此照应的,人和景永远都有一种深情的契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道道酸甜苦辣,水上生活的那些年,吴宝炎付出的不少,但吸纳的更多,船工们的勤劳、智慧,水上生活的风霜雪雨,都给他以丰富的阅历、无限的感慨。吴宝炎声声曲调,闪电般地穿越时空,应和在平平仄仄的唐诗韵律里,慈母般的曹娥江在真真切切地沐浴了吴宝炎这位爱子以后,又充满深情地把他送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惜别朝夕相处的船工,吴宝炎上了岸。带着渐渐练就的讲故事、说大书的本领,他瞄准周围的一些村落,开始闯荡他的曲艺生涯。

故事讲了,大书说了,村民们抚掌叫好,自不必说。然而,时间一长,如此刻板而单调的表演,不要说村民们感到有点儿腻了,就是吴宝炎本人站在台上亦开始有些恐慌。是啊,只是讲呀说呀,确实太单薄了。能不能拓宽一点路子呢?,比如唱唱莲花落,做做相声、独脚戏,演演小品,这多带劲,多让村民们过瘾呵!

毕竟是半路出家,且仅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也没有进过专业学校培训,要娴熟地掌握上述多门曲艺的要领,赢得观众,并渐渐地从草台走上舞台,不下苦功学,没有一点笨鸟先飞的精神,行么?“诗必穷而后工”,一俟有空,吴宝炎就看书钻研,听广播揣摩,而只要听说在全县范围内有戏曲表演,他便不管路途遥远,匆匆赶往,唯恐不及。有一次,听说著名曲艺表演家胡兆海先生到县城演出,他二话未说,推上自行车就跑,看好演出,晚上又连夜返回——为了赶场子,他骑了整整120里路。虽说身子极度困乏,然而,吴宝炎觉得值。不是吗?大师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在吴宝炎看来都显得那么的有韵味、有魅力,自然其中有很高深的学问。平日练习,每当百思不得其解时,只要念及大师的绝活,便令其有了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到了“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看演出、听磁带,主要得靠自己意会领受,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为了提升学习的效度,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吴宝炎一直把求教的路铺到了胡兆海和汪嘉宝这两位著名曲艺表演家的门口。程门立雪的诚意,自是深深打动了两位艺术家。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潇洒清俊尽在此乾坤,亲聆教诲,亲炙点拨,天资聪颖的吴宝炎从此得以悟道入门,技艺大进。更兼其博采各派之长,苦心求索,吴宝炎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并声名鹊起。

时间的河床可以冲刷一切,但冲不掉镌刻在吴宝炎脑中的印记。

一九九一年四月,吴宝炎买了房子,进了城。搬入新居,他亲自在堂前墙壁上方挂上了邓小平画像,并自撰一副对联:“进城不忘邓小平,鲲鹏展翅立峰顶。”吴宝炎心存感激,情意涟涟。他常常对家人说:“若没有邓小平同志的开放政策、富民政策,便没有我从事曲艺表演的今天,更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

趸拥着对党的无比热爱,对小平同志的无限崇敬,吴宝炎从海头到山头,从工厂到学校,用小锣书、双口独脚戏、莲花落等曲艺形式生动地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八五”、“九五”成就和“十五”规划。而在“迎香港回归”,庆祝“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等文艺舞台上,吴宝炎自编自演的节目,更是从心底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吴宝炎满腔热忱,倾心投入。为宣传计划生育而创作的小锣书《独生子女全家福》、莲花落《一百个放心》,为宣传《土管法》而创作的方言相声《原来如此》、莲花落《三太婆灵市面》,为宣传科技兴农而创作的小锣书 《水果荟萃》,为宣传文明礼貌而创作的莲花落《让座》,为宣传文明城镇创建而创作的莲花落《十要十不要》、《三毛进城》,为宣传爱国爱乡义举而创作的单口相声《如此老板——奇人张杰》等脍炙人口的30多个曲艺节目,一经演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其中莲花落《闰土故乡情》还上了浙江卫视国际版,被播往海外。

二000年九月,呈宝炎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适合中小学生口味的法制安全教育曲艺节目,在上虞中小学巡回演出128场,受教育学生达15万人次。观看演出后,一些校长感慨说:“吴宝炎的曲艺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德,一种崇高的品质,更是一种智慧的蜷伏。学生可以从中听出思想的重量,情怀的宽容,以及精神价值的永恒。”

走街穿巷、走村入户中,小辈不孝敬长辈、家庭闹纠纷的情况吴宝炎时常有所耳闻。“能不能通过曲艺的形式,宣传中国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呢?”吴宝炎如斯想,于是很快就唱起了莲花落《孝顺媳妇赵五娘》、《分爹》。一直以来,这两个节目还成了吴宝炎的保留节目。可不?至今吴宝炎还难以忘怀这样一个生动场景:有一次去某村演出,演出结束,吴宝炎走下台来,一些老人纷纷涌到他身边,异口同声道:“这种故事你是要多来讲讲,如果我们的子女、媳妇有这么孝顺,那真是我们的福气了!”听到老年观众的这番心里话,吴宝炎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慰藉。

在吴宝炎曲艺的熏陶影响下,儿子吴一笑、女儿吴蕙兰亦同时成了曲艺团的一员,特别是儿子吴一笑还成了吴宝炎的得力助手,其在独脚戏《招考》、相声《开心老太婆》中塑造的老太婆形象,更是家喻户晓,闻名遐迩。一九八七年,他们全家还荣膺“浙江省先进文化个体户”称号。一九八九年四月,吴宝炎应邀参加由《农民日报》社发起的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文化艺术联谊会,他当选为理事,受到文化部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一些人看来,20年的曲艺表演,已让吴宝炎赚够了钱。钱,他是赚了,但远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鼓囊。说到赚钱,吴宝炎曾坦率地回答:“只要是合法的钱,谁都想赚,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上有两对父母下有3个子女的特殊家庭而言,自离不开钱,有了钱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但是,昧着良心的钱,即便是送上门来,我也不要。而当赢利演出与‘三下乡’义务演出发生矛盾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德之不存,艺将焉附?”良知的闪耀,人格的升华,从中可见一斑。吴宝炎艺高有人赞,德重则更有人颂。

一九九二年五月,浙江省莲花落大奖赛在绍兴市举行。然而,赛前3天岳母突然去世,不要说殡葬费用要由其全额负担,料理丧事的担子也都落在吴宝炎肩上。3天3夜,吴宝炎没好好合过眼,可为了赶赛事,吴宝炎硬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强打起精神参加了比赛。虽然那次比赛他只获得表演二等奖,但他的敬业精神却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一九九四年一月,上虞市领导率市越剧团、曲艺团的部分演员赴沪慰问虞籍人士。演出前后共安排11场,到演出第9场时,他突然闻悉噩耗:老父病亡。犹若晴天霹雳,吴宝炎悲恸难已,一行冰冷的泪水夺眶而出。“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快回去处理丧事吧!”有人这样劝他。踉踉跄跄中,吴宝炎去找局领导请假,通情达理的局领导对吴宝炎说:“奔丧,人之常情,允许你回去,但这里演出也需要你,留与去最后还是由你自己决定。”“既然演出需要我,我愿意留下!”吴宝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谢谢你!”局领导紧紧地握住了吴宝炎的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想到赴沪演出前未能去乡下最后见上重病卧床的老父一面,且担心赴沪演出10多天,以实情相告老父可能不让去,结果只好瞒着老父——这永久的遗憾,吴宝炎怎堪承受呵!想着,念着,他躲到墙隅竟放声大哭。哭声阵阵,泪水涟涟,若老父亡灵有知,还能不原谅儿子?儿子是为了他钟爱的曲艺,是为了尽公忠才孝心难圆的呀!

有不少人曾经劝吴宝炎:现在形势不同了,一些人的口味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你若能够在曲艺表演中掺杂些许特刺激的东西,那么你所拥有的观众就会大大增加,你的收入也会大幅度提高。其实,吴宝炎心里至为明白,不要说曲艺表演市场正受到喧嚣时代里媚俗的侵袭,即便是某些报刊电视刊物,在对待思想与艺术方面,也不仅仅止于“不负责任地通俗化”,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传播低俗。即他们不仅是轻率地解释“存在”,而且还要将糟糕的覆盖物指定为“存在”。每每面对世俗的挑逗,吴宝炎总是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能这样表演,不能去求廉价的所谓‘喜剧’效果,否则气氛是浓烈了,但舞台却肮脏了;收入是提高了,但我的人格却降低了!”不仅如此,20年来,吴宝炎还坚持义务演出,且毫无怨言。据不完全统计,吴宝炎每年义务演出20多场,20年来,演出累计达到400多场。他因此被授予“上虞市优秀党的宣传员”光荣称号,他坚持义务演出的先进事迹还被评为“上虞市十佳好事”。

20年来,吴宝炎不仅严以律己,而且还教育曲艺团每位演职员保持正气。“江湖路上客,走后留名声”,德艺双馨,换来的又何止是回头客和潜在的演出市场呢?一九九八年四月,吴宝炎率团为绍兴旅港同乡会表演精彩的曲艺节目,受到会长倪铁成先生,香港著名律师、全国政协常委胡鸿烈先生的亲切接见和赞许,倪铁成先生为此专门赠送他一只“演艺精湛,前程锦绣”的银盘,并盛情邀请他赴港演出。

吴宝炎的曲艺,传承历史,表演了五千年的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声声,轮转着宇宙和岁月,诗境和幻境,美得令人牵引出芬芳梦万古愁。是啊,他那灵感的节奏型,水银泻地般充满了观众的心胸,令人激起辉煌的青春率动;他清澈优美的主旋律,让人在任何心境都能涌起对美好的向往及信心;他那高尚的气质,使那些卑鄙、猥琐及贪婪无地自容。他的曲艺是心灵的花园,是双眸前永远的烛照,是远离生涩糙粝而无与伦比的金苹果。吴宝炎把他生命的全部都融入了曲艺,自令观众燃起发自内心的艺术共鸣的火花,这是何等的惊人力量呵!

然而,吴宝炎亦清醒地看到,而今练功房可歌可泣,售票房可悲可叹。搞曲艺的自我鼓劲,看曲艺的上帝没劲。何故?原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巨变矣。从前,观众三日不可无此君的“君”是剧场舞台,如今,此“君”已变为家中电视、室内电脑了。有人预言,曲艺会在新世纪消亡。其实不,在鼎盛与消亡之间,应该有其很宽阔的弹性地带。吴宝炎同其他曲艺家一样,付出倾盆汗雨,不就是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百花园里去保持那“一亩三分地”,使偏安一隅得以长久么?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