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小文化的地地道道农民,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市内屈指可数的国家中级摄影师、闻名邻近县市的摄影名家“庆师傅”,令人惊讶。因为一人学成,全家从事摄影,开设起三家各具特色的照相店,生意红红火火,让人羡慕。 庆师傅原名万宋庆,他为人朴实,言辞健谈,平生酷爱结交朋友,虽到“知天命”年纪,却还有一颗开拓进取的少年心。凡是涉及摄影的大赛或有利于摄影业务开拓的活动,万宋庆都踊跃参加,跑的次数多了,社会知名度也高了,人们习惯叫他“庆师傅”。 早在20年前,庆师傅就渐渐脱离了原永徐公社娄闸大队的一方贫瘠的土地,几乎如全市数以万计走出土地的农民一样,他深信“一技在手,天下任我走”的道理。但道理归道理,当年要选一个合适的技艺,还真不容易。做五匠实用,但偏俗,从业者太多;搞文学文艺,但太雅,水平又不够。1980年春节,庆师傅在一位远房亲戚家看到一张亲戚拍的艺术照片,感到非常新奇,他拉住远房亲戚探问各种摄影技巧,一个劲要求拜师学艺,神情如痴如醉。 不久,庆师傅果断放弃了生产队长职务,花70元钱买了只海鸥203照相机,走南闯北拜师学艺,足迹遍布浙江、河北、北京等地。在满腔学师热情遭受多次冷遇的情况下,他掏钱购买各种与摄影有关的书籍,参加各种摄影培训班,学习摄影技巧和暗房技术。1983年,庆师傅参加杭州某区的一个摄影培训班,培训班每周两次,为期半年。为保证准时上课,系统学到摄影知识,他举债买了辆嘉陵摩托车。每逢有课的日子,庆师傅下午2时从家里骑车出发,晚上6时赶到杭州培训基地,半年培训风雨无阻。1984年,上虞摄影业还是“黑白天地”,彩色照片都要到绍兴、杭州去冲扩,庆师傅听说河北有黑白设备搞彩印的技术,就赶到河北学来了该门技术,可惜的是黑白变彩色冲印很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结束,但他却学到了一套独特的暗房技术。一次,他用彩色胶卷给儿子拍了一张人像写真照,错用了黑白照片冲印药水,显影、定影过程完工后,才发现出了差错,按常规,底片报废了,但庆师傅不甘心,他对着光线细瞧,发现底片还有一些淡淡的影像,就利用自己精湛的暗房技术,使底片起死回生,并冲扩成30寸黑白人像照。照片中,儿子在灰蒙蒙的底色衬托下,身穿摄影装,肩扛“玛米亚”照相机,两眼注视前方,炯炯有神,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潇洒韵味,摄影界同行打趣说,这是万氏暗房新艺术。 自1981年开始,庆师傅自己开设起照相店,最早是开在原永徐公社临街的半间平房里。后来,他将家乡的照相店交托妻子打理,自己到余姚梁弄开了一家摄影店,人称“革命老区红色摄影师”。一晃多年过去了,庆师傅背着相机踏遍了梁弄的山山水水,老区群众人人都知道照相的庆师傅。1994年,有位80岁困难老人请求庆师傅拍一张遗像,庆师傅满足了他的愿望。不久,庆师傅的照相店墙壁上写了一条为老年人献爱心项目:凡梁弄镇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拍一张两寸肖像照。至今已有数百名老人享受了这项待遇。原夹塘小学有一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庆师傅自告奋勇跟在小学生后面,拍了一路照片,胶卷用了两卷多,学校要给他胶卷钱,庆师傅说,你们学雷锋做好事,我也学雷锋做好事。坚持不收一分钱。 随着摄影技能的提高,庆师傅的社交圈越来越大,通过参加各类研讨会,认识并得到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少华,副主席陈淑芬,清华大学美学教授韩子善等摄影界前辈和全国黑白特级技师、有“黑白王”之称的赵巷,于仲安、潘杰等老师的指点,并获得了国家中级摄影师职称。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庆师傅的家人也深受其影响,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一家人”。“庆师傅”妻子郑丽珍独立开设永和照相店生意红火,拍摄的身份证照中规中距,是市公安局定点的身份证拍摄点之一。女儿万金飞1997年从浙江丝绸工学院毕业后,花了上万元到台湾罗门婚纱摄影名店杭州连锁店进修了两个月的化妆和摄影,学成后在市区开了一家婚纱摄影店,最近扩大金鱼湾“小宝贝儿童摄影店”,把经营目标主要放在“春天的花朵”身上。儿子万逸峰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喜爱摄影技术,在春晖中学读书时,以市区人民大桥为题材拍摄的一张风景照,夺得本市一次摄影比赛的第二名;1999年,万逸峰在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时,以太阳、桅杆和鱼网分层次叠加的画面,拍摄成题名为“晚唱”的艺术照,参加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99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被评为一等奖。2000年上半年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尼康(亮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摄影器材新产品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就连女婿也因为受这家人的影响,迷上了摄影。一次,他花了一天时间,追踪一位迷路的老人,抓拍了4幅“老人迷路”、“众人相助”、“警察护送”、“见到亲人”等真实场景,弘扬了社会公众扶持弱势群体的好风尚,发表在《上虞日报》后,受到人们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