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娥 江 周 末


一段历经四十载的婆媳情话

——上浦镇冯浦村王杏仙与婆婆的故事

本报记者 徐芳

      

见到王杏仙荷锄提篮健步走来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而熨帖的,仿佛这个面带微笑满目和善朴实憨厚的中年妇女有能把一切弄得妥妥帖帖的力量。王杏仙就这样笑着把我们引进她的家。

早上10点的阳光让上浦镇冯浦村历史悠远的花台门充满静谧而安详的气氛。随着木门响,一个略显喑哑的老妇人的嗓音传入耳中:“杏仙,侬地里回来哉啊?”王杏仙忙不迭地回应着。问候的正是王杏仙的婆婆。

老人满头银发,形容清瘦,她俨然一家之主地在床上指点着儿媳妇泡茶、拿凳。看着我们都坐下,她才满意地躺平了身子。这一切绝对让我们想像不到她已是98岁高龄、在床上躺了13年的老人。

说起老人的瘫痪,王杏仙至今心怀“愧疚”。那天王杏仙去村里晒场晒谷,只留85岁的婆婆在家。婆婆一不小心绊在了门框上,这一跤跌断了股骨。吓白了脸的王杏仙背着婆婆四处寻医问药,医生告诉她,老人的骨质太脆弱了,恐怕骨头很难长好,还是给她买些好吃的,安度余年吧。王杏仙不死心,到处寻找偏方秘方,配来一大堆草药,煎、敷并用,但婆婆的腿还是没有好转,一条腿上还烂起了一个洞。在用遍了珍珠八宝粉等药粉之后,有人建议王杏仙用点麻油去搽。那时候,麻油还只能在杭州等地买得到,一小瓶就得10多块钱。一直搽了三年,婆婆的腿才愈合了口子。王杏仙说,刚跌断腿的这些日子,全家都在打乱仗,最基本的就是婆婆的屎尿问题,然后是腿的烂口子,脏、臭是不用说的了,可看着这么大年纪的婆婆遭罪,常把我急得哭。婆婆的智慧还在这紧急关头帮了王杏仙,比如在睡的床上挖一个接屎尿的洞,比如用菜油代替昂贵难买的麻油,说起这些,王杏仙就不禁又赞起婆婆来。

腿跌断的三四年后,婆婆便侧瘫了,这一躺就是13年。每天的饭菜,婆婆都必须在床上吃,从最初王杏仙一口一口喂她,到如今婆婆支撑起身子自己舀,王杏仙心里不仅仅是轻松,更有着对坚强的婆婆的敬佩。

她满怀深情地说,婆婆一直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婆婆35岁就守寡,当时全家六口人,最大的近七十,最小的还只有两岁也就是王杏仙现在的丈夫,全靠她一个人支撑起来。王杏仙从同镇的王家汇村嫁过来,心里是忐忑的,她知道婆婆很能干。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使她从心底涌起对婆婆母亲般的敬重和爱戴。她记得最深的便是刚结婚没多久,婆婆忙完一天的活,等全家人都安顿下来了,便会搬张凳子来他们房间说话,讲那历朝先代的故事传奇给他们听。王杏仙先是害羞,再后来便是小夫妻俩和被躺在床上听得很安然了。王杏仙说,那感觉就像和母亲一模一样,非常温暖,没有丝毫隔膜与距离。

而流传在冯浦村很久的一个“笑话”却是有关王杏仙的。一天,王杏仙去集上买菜,等已快回到家门口时,她急呼,呀,我把婆婆要吃的豆腐忘了买了。别人一听, 一块豆腐,明天再吃也行。可王杏仙还是赶回去买了来。对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婆婆用心到如此,令许多村民想不通,也让许多人啧啧称赞。

前年开始,婆婆的耳朵更聋了,而台门里几个80多岁的老姐妹也相继离她而去,爱热闹的婆婆常问王杏仙怎么姐妹们不来了,王杏仙总是回答,她们忙呢,刚托信来问你好呢,她怕婆婆伤心。一有空,王杏仙便抱来自己的孙子在婆婆床前玩,让婆婆开心。

日子就这么一天又一天流水般的过去,婆婆的身体却一天天健朗起来了,周身上下没长一颗疮,甚至能自己接屎尿了,还能侧身。但即便如此,半夜里,婆婆总会不小心打破了茶壶和瓶子什么的,王杏仙披衣下楼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婆婆伤着烫着没有,而婆婆总是愧疚地说声“又把你吵醒了”。王杏仙说, 扫扫不就没事了,不要紧。而这样的对话也已延续了好多年,没有人怀疑这平常的对话里面包含的是可以逾越千年的深情。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