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声除旧岁,万户倒福迎新年。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已经过去。春节前后,人们忙年货,着新装,访亲戚邀宾朋,履行着每人过大年的责任和义务,享受着春节特有的轻松和舒适。 有道是: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新世纪激荡跨越的时代变异毕竟影响了马年春节,大街热卖的中国结,古色古香的唐装,鲜花传递友情,茶楼开怀交心,礼品书贺新年,融新旧、中西、古今文化于一体的社会流行色,衬托出富裕起来老百姓的新年新风尚,留下马年春节喜庆和音中声声清新脱俗的变奏。 大街热卖中国结 每年都会流行一种手工艺品,马年春节街头流行起了中国结。 节前,这些带有几分传统和怀旧气息的中国结开始在街头小摊热卖,当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深圳世界之窗分会场悬挂巨大的“福”型中国结后,似乎赋予了中国结更多的喜庆和祝福之意。绳结不同意相似,万千祈愿一线串,走亲访友购物的人们经过街头,挑一件红红的中国结,寄一份浓浓的祝福情。将“如意结”挂在儿女床头,祝儿女学习进步,万事如意,将“盘长结”送给父母,愿父母白头到老,延年益寿。 正月初四,市区解放街地摊上,刘姓摊主吆喝着卖中国结。“年年有余”8元钱一个,“红心双喜”5元钱一个,“出入平安”3元钱一个。他说,春节中国结特别好销,一天能卖百来个,现在不少商店地摊差不多都缺货,老伴昨天又去外地进了一批,抓紧时机赚一点。一位出租车司机将一个“出入平安”中国结挂在车位前,出租车平添了几分祝福和喜气。 唐装一身过闹市 柔软的缎面料子,立领连袖盘衣扣,配上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仙鹤、蝴蝶、牡丹、荷花或福寿团花、散花,是春节服装市场上最耀眼的“唐装”。这种传统、古朴的服饰在现代气息十足的都市里显得格外时尚。 一群俊男靓女闯进“一百”,问营业员“唐装”柜在哪儿?春节期间的一百商店三楼服装商场,少了几分节前购物的喧嚣,顾客到此,大多数在各式光彩夺目的唐装边上打转。一位男子花380元买走带有“福”、“寿”字样的金色团花唐装,披在身上,昂首挺胸过街去,几位姑娘在女装柜细心翻看一套蓝绸底红团花棉衣,其架式,好像购买新嫁衣。一休专柜营业员说,小孩子的唐装透着一股喜气,特别招人喜爱,火红的一休盈盈套春节一天可销10多套,一休喜气套早已售完。 文化小区30幢103室戴美珍大妈今年已满66岁,节前,家人要给她做新衣服,戴大妈不要,正月初一,她看到街上不少男男女女穿着直襟花绸衫,回家从箱底里挖出珍藏了17年的绸面团花对襟棉袄穿上,家人和上门的亲友一见戴大妈的服装,眼睛一亮,都称服饰年年落伍的戴大妈今年穿起了唐装,总算赶了回时尚。 马年的“唐装”热让一些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丝绸厂“枯木逢春”,让久受冷落的中式服装制衣店门庭若市,让丝绸店家销售额大增。而身着各式“唐装”悠然过市的男男女女,让大街小巷平添了一道道民俗画般的别样风景。 不进酒店上茶楼 请客讲品位,饮食求文化,这是马年春节又一亮点。 有朋自远方来,不进酒店上茶楼,或进了酒店再进茶楼,追求的就是高雅的文化品位。全市20多家上规模的茶楼今年春节都客流不绝。到茶楼喝茶,是一些文化人、儒商、企业白领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今年“饮”的时尚。小陈在市内称得上半个“文化人”,春节来了两位在上海经商的客人,小陈直接把客人请进了离家不远的紫云阁茶庄。上海客人轻呷乌龙茶,手剥开口松,感受檀香古筝、树屋竹帘、名人字画的雅趣,连称“高雅舒服”。第二天,两位上海人又“偷得浮生半日闲”,主人不请客自来,到“紫云阁”品茗论商事,赏画谈时闻。 正月初三是西方的“情人节”,茶楼是成双成对年轻人的天地,带上一束玫瑰,邀恋人上茶楼品茗谈情,在类似大自然装饰的两人世界里,卿卿我我,自得其乐。 即使是大年三十的家人团圆夜,紫云阁、太极茶座等茶楼生意照常兴旺,一些刚从喧嚣嘈杂的酒店中吃完年夜饭的人们忙不迭地躲进“茶楼”成一统,享受一份静雅闲适的乐趣。鉴于往年生意清闲,大年三十夜“紫云阁”只剩了5名服务人员留守,谁知晚上茶庄13间茶室几乎爆满,老板叶维坤只得半夜叫起妻儿,加入服务员的行列。 鲜花一束融亲情 包束鲜花送亲友,马年春节大行其道。朋友之间用鲜花道好,上下级之间用鲜花联谊,商人之间用鲜花问路。 今年的春节套着一个“情人节”。两节并一节,花市老板都埋怨失去了一个独立“情人节”的赚钱机会,但几乎所有老板都称道今年春节花市特别走俏,营业额比往年翻了一番。大年三十,阳光花店销售超万元,正月初一,“邮政礼仪”代客送花就有80多份。 马年春节街道,经常走过手持鲜花,喜气洋洋的情侣。俞先生正月初八结婚,婚车开到花店装饰后,新娘子鲜花一捧到酒楼。李小姐前两年因几句口角与兄嫂反目,从此不再往来。正月初一试着让花店给嫂嫂送去一束百合花,投石问路,第二天,嫂嫂也让花店送来一篮玫瑰。哥哥还打去电话,代嫂嫂邀妹妹到家吃饭。一束鲜花沟通一段亲情,妹妹激动得热泪盈眶。市区某医院护士小张平时总抱怨护士职业没意思,节后刚一上班,两束鲜花已在护士室等待着她,看到去年出院病人送来的鲜花礼物,小张整天都是好心情,觉得护士岗位挺受人尊敬。 拎包礼书好串门 年年出门走亲友,最烦的是人情礼。对老人还容易,买个脑白金、鹿龟酒好应付,对小孩送礼比较困难。糖果糕点家家都备好,小孩不感兴趣,送压岁钱对方家庭不肯要,逢到双方都有孩子的,对方还要费力揣摩你的压岁钱数量,预备好红包,及时投桃报李还人情。于是乎,送书给孩子渐渐成为长辈们串门走亲友的一种时尚。 春节前,大通商城三楼图书城生意红火,不少预备做长辈的成年人细心地为外甥、侄女们挑选春节的礼品书,腊月廿八一天,大通图书城成套礼品书销售达2万元。该天正在图书城挑书的阮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春节送礼都是老人送健康,孩子送知识,花上百来元钱买套礼品书送亲友,孩子高兴,家长决不会嫌弃,这风光体面的事,何乐而不为?春节期间,每到下午三时左右,大通图书城付款台格外繁忙,走亲访友的人们在这时间段纷纷购买小孩礼品书,商城不得不临时调派人手,增强图书城的营业员数量。 据新华书店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学生教学辅导书销售增幅较大,这些书大多数是家长买给孩子的,名曰礼物,实际是利用寒假让孩子补课。其中电脑操作、成人教育、英语补习方面书特别走俏。另一类是课外阅读书籍,像国内外名著文集,这类书大部分是亲友买给孩子的礼品书,其中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168元一套,旺日一天能卖10多套。 一些庄稼汉进城逛街,也买一些书送给亲友当礼品。往年春节,无人问津的农业科技类书籍近期也比较畅销。家住下管镇的郑大伯有位亲家是蔬菜专业户,看到新华书店有一本《蔬菜生产日常新技术》,郑大伯就掏出零零碎碎15.50元钱买了回去,准备春节送给亲家当贺礼。 马年的春节似乎随时随处都流淌着这样一股清新的气息,看看街上的流行色,听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新闻,唐装、茶楼、鲜花、中国结……反映出时尚、意识、文化等等,生活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它就像一首永不休止的乐章,回响在耳边,又似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浮现在眼前,而这些又使人领悟到,文化的交融,时代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万马奔腾的年代,更是一个引领中国走向新世纪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