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娥 江 周 末


“酒帅”之意不在酒

      

(特约通讯员 邵鹏飞)在崧厦街头,知道何黎鸣的人不多,可一问起“酒帅”,不知道的人也不多。“借问‘酒帅’何处有,路人遥指南桥头”。在该镇镇南跃进桥头一幢旧式楼房里,我们见到了痴迷酒文化三十载,人称“酒帅”的何黎鸣老人。

老何今年69岁,退休前是崧厦收棉站副站长,他精神矍铄,开朗乐观,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点像“老顽童”。

一进屋,我们就被浓浓的“酒味”包围了,墙上贴着“难得糊涂”的横幅。桌上桌下堆满了各种品牌的酒瓶、酒盒,有“极品茅台”、“古井两千年”、“百年孤独”等各种品牌。客厅一面墙上,一副对联吸引了我,上联是“骑人头马观塞外茅台”,下联为“唱红楼梦品金鸡铁树”,横批“酒帅”,这是老何自撰的,我们的谈话自然是从“酒帅”这个名字开始的。

50多年前,14岁的何黎鸣进药店学做生意,从那时便开始喝酒,一直到30多岁,因为他性格豪爽,喝酒颇有一股“将帅”之风,朋友就开玩笑说,世上有酒神、酒仙,你可称酒帅了,从此“酒帅”这个绰号便慢慢流传开来。其实老何喝酒并不多,据他回忆,最多也只有两瓶多黄酒的记录。

既然被称为“酒帅”了,对酒的知识怎能没有研究,同事邻居有时也开他玩笑,“酒帅,酒帅,怎么没看你发表过文章呢?”老何于是就有意识地收集各种与酒沾上边的东西,从酒瓶、酒盒到酒故事、酒知识,从路边屋后的垃圾堆里、街头巷尾的闲聊中、报刊杂志的报道上,老何整整收集了30年,已拥有300多种不同品牌的酒瓶、酒盒,1000多篇资料,道不完的酒故事、酒知识。记得有一次偶然听说有种“酒鬼”酒,要400多元一瓶,老何心里就痒痒的。他到镇上每个商店都问过,没有,专程跑到百官,只买到两瓶小“酒鬼”酒,老何一直为此事闷闷不乐,最后一位开酒馆的朋友为他送来那只酒瓶,可把老何乐坏了。收集多了,老何便也尝试着自己写东西,只有高小毕业文化水平的他硬逼着自己多看、多问、多写,起初投稿总是石沉大海,但老何毫不气馁,终于第一篇《父亲的酒缘》发表出来了。为了写《酒故事三则》,老何特意跑到镇上允升、裕丰等几家百年老店收集素材,向一些年长者请教,又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写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好文章。至今,老何已在《华厦酒报》、《绍兴晚报》、《健康报》、《上虞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饮酒乱弹》、《绍兴农家酒谚》等被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集子《樽前絮语》。

说起酒文化,老何就眉飞色舞。他说,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并称三大文化,而酒文化最大最早,源远流长,至今有5000多年历史。相传酒是舜之女义狄发明的,与我们上虞也有着密切联系,绍兴是黄酒的故乡,在2700多年前就已名扬天下,由鉴湖水、绍兴糯米酿制而成的美酒不知醉倒了多少英雄豪杰,越王句践在起兵伐吴前,“民皆饮之,酒之半酣,一鼓作气,大获全胜”,那该是多么淋漓痛快之事啊!一部酒的历史,就是大半部中国历史。

老何喝酒、学酒、懂酒,会背酒诗、唱酒歌、吟酒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绝不是“酒糊涂”。他说,喝酒一定要讲个“度”,要有“酒德”、“酒风”和“酒格”。老何把自己比作《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说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生活之中也”。

邻居兼酒友、退休教师何双淼送给“酒帅”一幅字,为三字经,可作生动写照:“老久友、贵相知、常相聚、虽黄昏、夕阳红、老有乐……”。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