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广海)谢塘镇闸头村在1999年底根据村里人口变动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村民的要求,对土地重新进行了调整,对人均4分口粮田分配之外的农田实行承包。但由于受粮食价格因素的影响和村内劳动力的转移,村里共有75亩农田被搁起无人承包。 这75亩被搁起的农田,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何水清心上压着的一块石头。他想,“田不耕生杂草,马不骑性子野”,要是让这75亩田荒着,不要说土地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以后这块“荒了几年满是草”的田还会有谁来承包?何水清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决定由村干部集体义务种植,让这75亩农田发挥效益。 主意一定,何水清就买来晚稻种子,与村委主任两人凭着丰富的种田经验孵稻种、做秧田,并按时在“三伏”天将稻秧全部插种下去。在平时管理中,何水清与其他村干部常常在田头灌水、排水,施肥、打药都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把成本开支压缩到最低。在村干部的精心管理下,75亩稻田长势比别的承包田要好,赢得了村民们的齐声称赞。到了收割时,何水清与村干部一道搬谷袋、翻晒稻谷,一直忙到出售,一天都不休息。村民们反映,在种晚稻的几个月时间中,村干部在这75亩田里花的时间和精力比在自家承包田要多,称得上是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何水清对这件事却淡淡地说:当村干部为村里着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是应该的,否则还要村干部干什么! 辛勤劳动换来了丰收的喜悦。75亩田的稻谷出售后,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购置费及收割机费、雇工费等成本后,净收入13500元。村干部却分文不计报酬,13500元全部作为村集体收入。而村民们得到实惠,村里向雇工种田的村民总共付出1万多元的工钱。不少村民高兴地说,村干部集体种植晚稻,我们打工赚钱。 今年,这75亩田有55亩被承包出去了,还剩下20亩,闸头村的村干部还是集体种植,不计个人报酬,为村里3户五保户留起了一年的稻谷,并为村集体创收了2500多元。 编后:读罢《75亩农田被搁起后》一稿,不禁令人敬佩,令人感动。敬佩的是闸头村村干部实干、深入的工作作风,面对发包不出去的75亩稻田,不是一“荒”了之,而是自己动手进行精耕细作;感动的是闸头村村干部为公、为民的高尚情操,自己不拿分文报酬,却在第一年就付给了村民1万余元工钱,给集体留下了1.35万元收入。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闸头村村干部们的做法不正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么?但愿这样的村干部多些,再多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