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经济要闻

娥江周末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总编信箱

 

娥 江 周 末


我是上虞的女儿

——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


       (郑志勋 陈秋强)年近六十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多才多艺,她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喜欢读中外名著,喜欢弹施特劳斯的钢琴曲,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喜欢上网,甚至喜欢先锋派歌手臧天朔《朋友》那样的流行音乐。

在北京阜成门外大街22号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部,见到老乡分外亲的潘蓓蕾把我们“走近虞籍乡贤”采访团迎到贵宾室接见。她说:“我是上虞人的女儿,上虞是我最亲的外婆家,杏花春雨江南,我一直对上虞心存向往。我的外婆家就在诗情画意的白马湖畔,人杰地灵的上虞给了我50%的禀赋,多年来我去过国内外许多的地方,而梦里依稀的就是我母亲常常牵怀的上虞。”

怀着对母亲家乡的挚爱,潘蓓蕾说她一直都关心关注着上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她说,在北京遇到一些根在上虞的虞籍京华游子,一次次为家乡出了那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感到振奋骄傲,经叔平老、赵宗鼐老、何振梁老等等都是一些学者型的领导,胸怀坦荡,为人谦虚,博学多识,尤其令我敬重,也尤其令我对上虞那一方山水充满敬仰。

身为市人民政府顾问,潘蓓蕾前些年曾专门来家乡考察指导,她说:“所到之处比印象中的更要好多少倍,整个上虞市委、市政府班子充满活力,工作作风非常扎实且有开拓性,上虞便民服务中心联合办公的创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回京后曾向国务院作过反映,后来这个经验创举在全国推广后

感到特别自豪。”

1990年就出任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的潘蓓蕾,在中国轻工业经济发展领域是一名学者型权威人士。她曾独立完成并在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20多篇,宏观经济方面论文10多篇,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她在前年对上虞的考察中发现,“上虞的乡镇企业发展之快、规模之大非常令人震惊和振奋,上虞不仅出了众多的文人,而且能人辈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潘蓓蕾的父亲潘金声是台湾台北人,曾因在上海创办第一家“国光”口琴厂而被称誉为“中国口琴之父”。“文革”中,作为台属子女,潘蓓蕾受过不少磨难,但她认为,“吃苦是一种财富,是做人的一生财富,非常感谢我的母亲给了我上虞人性格中坚毅的一面,这种生命中坚韧不拔的一部分使我时刻牢记要不辱祖先,不负众望。我想我要努力去做,对得起母亲那一代人的期待,对得起哺育过母亲长大成人的上虞山山水水。”

潘蓓蕾196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学院,读书期间曾因学业优秀受到过已故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毕业后,潘蓓蕾响应国家支持大西北号召,放弃了留京机会,三次申请最终远赴陕西工作。她回忆往事时动情地说,当时听过周总理的报告,说当时只有1.3%的人能有机会上大学。这句话感召了一个知识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激情和理想。在陕西省轻工业研究所,潘蓓蕾历任技术员、工程师。1980年她在西安交大管理工程研究生班进修时,曾因优异成绩被交大挽留并派往美国做访问学者,但她最终选择了心爱的轻工业事业,之后出任陕西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和陕西省副省长。在陕期间,勤奋好学的潘蓓蕾曾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多次被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奖。

潘蓓蕾的母亲毕业于河北女师,受母亲教益润泽,潘蓓蕾时常提醒自己,要立德立言,求实求真,做人先于做事,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乐观做人,豁达处事,潘蓓蕾在中国轻工业界赢得了广泛的称誉,成为女部长级人物中一个声望卓著的英杰。

干练爽朗的潘蓓蕾告诉我们:浙江是轻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 上虞的阳光灯具、女儿红酒等大批轻工产品都非常知名,只要家乡有需要,我非常愿意为上虞作出服务和贡献。这位每期《上虞日报》必看的全国政协常委殷切寄语家乡: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争创更新的辉煌。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