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文化 YuShun WenHua | |
*** 虞 舜 文 化 *** ※ 11月11日—20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阴柔的洞箫 (2001年11月17日)
阴 柔 的 洞 箫 陈荣力 那是一种诉说,在江南的天空,若有若无,沧桑而无助;那是一缕喟叹,在江南的乡野,声声起落,清高且寂寞;那是一腔怨艾,在江南的庭院,清冷开放,幽深亦感伤;那是一脉期待,在江南的岁月里淡淡洇漫,迷惘更无奈。只有当最后的那粒音符如秋夜的雁声,在江南的时空中悠然远去的时候,你才恍然醒悟,其实它整个生命就是深秋桂子,跌落了,暗香才久久弥历;它全部的灵魂恰如山寺钟声,消失了,余音更不绝于缕。它就是洞箫,江南,阴柔的洞箫。 江南丝竹,笙管笛箫琴筝琵琶,洞箫最具阴柔的品性。从红颜薄命的湘妃子,用一腔凄美的柔情和一生痴痴的等待,哭出点点斑竹的那一刻起,洞箫便注定了阴柔的命运。斑竹喜水,江南多雨,那管从斑竹林里走来的洞箫,从此便是一株阴柔湿润的植物,再也走不出同样湿润阴柔的江南。 阴柔是一种美丽的无奈。 金戈铁马、怒发冲冠、气吞万里如虎的激昂,是热烈是奔放是豪迈,那不是洞箫开放的节拍。铜雀春深、独上楼台、故国不堪回首的缱绻,是惆怅是冷隽是婉约,那才是洞箫踯躅的行脚。春花秋月的李后主,在临安那片如水的月色里,操起朱笔写下“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词句时,那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哀中,分明漂浮着洞箫无奈的浪花。绿肥红瘦的李清照,在金华那条窄窄的双溪里,划动那叶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蚱艋舟时,那永远载不动的忧愁里,同样承荷着洞箫无奈的重量。甚至当隔江浅唱的商女,在秦淮那片如血的灯火中,声声低泣后庭花的时候,那断续唏嘘的哽咽里,更渗透着洞箫无奈的凄凉。 阴柔是一种生命的姿态。 “九月深秋风生寒,晨星稀落楚营孤。”萧萧的乌江边,当陷于汉军重围中的楚国将士,在张良们那一片如泣如诉、低回悲高、声声呜咽的箫声里,终于乡愁如山、思念如海,终于清泪双流、肝肠寸断,以至丢盔弃甲、弃阵逃亡的时候,那巫术一般大败楚军的箫声,只是软弱,只是颓废,只是衰落,只是英雄气短拔剑自刎的失败。那样的箫声不属于江南,那样的姿态同样也不是洞箫应有的姿态。《高山流水》诉孤傲,《梅花三弄》染清凉,《平沙落雁》着空灵,《春江花月》展优雅,那样的箫声才属于江南,那样的姿态才是洞箫生命的姿态。铁骨铮铮的伍子胥,在吴国的闹市中,持箫吟唱独来独往的潇洒,注定了是洞箫风骨的张扬。大彻大悟的严子陵,在富春江的那帘秋雨里,垂钓吹奏荣辱不惊的淡泊,天生就是洞箫性情的注解。“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的柳永,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恣意,更是洞箫精神的释怀。 阴柔更是一种情感的流泻。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远。相期粉红色,飞向紫烟中。”一出弄玉吹箫引凤,终成神仙美眷的传奇,使洞箫成了情感流泻最畅快的通道。阴柔多情的洞箫,在同样多情而阴柔的江南,又有多少类似于此、相反于此,或哀怨或凄凉或缠绵或欢快或欣喜或断肠的情感,需要吟唱需要诠释需要寄托需要流泻啊。《葬花吟》、《叹香菱》、《晴雯曲》、《枉凝眉》……那缕缕多情更被无情恼的洞箫声,将“满纸荒唐言,一派心酸泪”的《红楼梦》,更演绎到了情感的极至、心灵的极至、生命的极至。 在六朝金粉的秦淮,在晓风残月的钱塘;在吴侬软语的姑苏,在一夜飞渡镜湖月的山阴水乡;从雕栏玉砌的侯门到春晓梦回的深闺;从闲云冷鹤的乡野山林到帘卷西风的庭院天井;阴柔的洞箫啊,在同样阴柔的江南,注定了要阴柔一种湿润的品性,阴柔一方凄美的风情,阴柔一脉倜傥的精气,阴柔众多生生不息的灵魂。而惟其此,江南才不仅仅只是地域,更是一袭千年不枯万年鲜活的风景。不信,你且走进江南,听一声洞箫试试?!
深秋,家门口的旅游 晓野 已是深秋,寒风乍起,让游兴勃勃的你也有些萧索。能有暇贪恋暖暖的被窝,最好还能有丰富的假期节目,那就选择在家门口旅游吧,或者你还会有新鲜的发现呢。 难得的双休日,被窝在深秋的日子是一定要赖上一阵的,但8点左右,窗外那么明媚的日光就会吸引你昂首起来。第一站,你可骑单车去矗立了有些日子的舜耕公园。有太阳的日子,白象们浑身涂上了金灿灿的光,高举手臂的大舜威武自不待言,一看,便会让你精神振作之余感受到悠远的历史和传说给你的心灵注入的活力。如果是阴天,其实也蛮不错,在灰色的背景下,那种大雕塑所带来的深沉和震撼是其它花草所不能够的。 大舜居然和曹娥女同居一处,你在忍俊不禁之余,一定要去附近的曹娥庙看看。面对名目繁多的文化,你不必分得那么清,屏住呼吸,转移细步,那雕梁,那画壁,那诗,那联,读一百遍,仍觉口齿留香。曹娥庙里此时肯定是静静地,只留下你与古人的目光交流,心灵对话,所谓凡俗,皆了了矣。稍显遗憾的是那些碑刻,只能远视,而不能一抚,让在外挥舞手指的你,不能尽兴研究一番,但也不用急,庙内通常备有碑刻摹本。买回去也算差强人意,闲来还得闻墨香, 何乐而不为? 这是一种双休日的选择,只列了一天,第二天对女人来说有太多的内容。家人、朋友、自己,清扫,购物,还有吃喝拉撒,偷得浮生一日闲,很奢侈,但谁都想,就在家门口吧,让这深秋的阳光慰劳一下自己。 不知我那位好强的女友看了会作何感想。
春晖学子可望直赴英国留学 本报讯 (记者 郑志勋) 省一级重点中学春晖中学将创办出国留学预科班,这一创举意味着春晖学子后年起可望直赴英国留学深造。昨天上午,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蔡义发教授专程来虞考察春晖中学,并与该校校长潘守理正式签订了联合办学框架协议。副市长史浩木梁等出席签字仪式。 蔡义发博士系英国国际学院院长、英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会长、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留学服务机构中国英华国联有限公司董事长。依托国际学院和大学联合会,蔡义发有着中英两国教育交流和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 蔡义发是应春晖中学校长潘守理邀请来虞考察的。蔡义发参观了沐浴在校庆80周年喜庆气氛中的春晖园。他对春晖的办学环境、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已完全具备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条件。 据潘守理校长介绍,为拓展办学空间,春晖中学在新世纪第一年已成功创办了国有民营的春晖外国语学校,计划招收200名新生,报名人数竟高达700多人。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春晖中学正积极筹建国际教育部,走国际化教育路子。 蔡义发院士表示非常愿意与中国历史名校“春晖”合作,为春晖学子赴英国深造创造条件。他在签字仪式上说,他将把英国先进的教育方法引入“春晖”,使“春晖”在课程设置、专业教材、外教聘请、管理、考试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春晖中学国际部将于明年9月1日正式开学。预科班学生经英国国际学院组织考核,成绩合格者,由英国国际学院发证,推荐学生进入英国的有关大学,学校申请和出国签证手续由北京英华国联公司负责办理。
白马湖情思 黄群力 一泓的湖水都在向一座名校倾斜,当你置身于碧波晃漾的白马湖,望着倒影在湖中的春晖校园,必定会滋生出“湖在学校的脚下,学校又在湖的脚下”的感叹。确实,有了湖春晖才生辉,有了春晖湖才显得气韵生动。 白马湖并非天生丽质的美人,她像山野的村姑,透着质朴圣洁的美丽(把白马湖比作少女总显得俗套)。有茫茫烟霏在湖面上散淡出没;有点点舟帆在波光里穿梭逡巡;有青山绿荫临流环绕;有红桃翠柳四周掩映。太阳悬在湖的上空,阳光俏皮地把湖水搅成一半淡绿、一半浓黛。 白马湖静静地流淌,陪伴着春晖学堂相依相偎走过八十年岁月沧桑、世事变迁。白马湖清晰地记得,那一位位从铺满煤渣的狭小村道上走来的名师大家,他们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白马湖欣喜地拥抱过,那一批批从四面八方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他们肩背着装满理想和抱负的行囊而来,又带着朝圣般的净化而去。白马湖留恋湖畔琅琅的书声;白马湖眷恋湖岸的桃树垂柳;白马湖忆念着“平屋”、“晚晴山房”、“长松山房”、“小杨柳屋”那些故人小筑…… 时光的蔓草遮掩了多少岁月的痕迹。没有一帆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失意。惟有白马湖绕着春晖日夜歌唱,怀想着历史,怀想着“山水间的生活”,怀想着春晖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春晖,菁菁校园,留着一代宗师名流的踪记影迹,留着他们在讲台上呐喊的声音,留着他们聚会时热辣而沙哑的歌喉,还有纤细的笔管流泻出的殷殷芗泽。眼前,长亭外,古道边,青山旁,碧水间,更有一座秉承着春晖精神的现代化学校耸拔而立,延续着一部辉煌浩气的教育史——为这片充满人文情结的山水立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白马湖翻卷的湖水,轻轻吟唱着的是春晖的校歌。山是落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面对白马湖,聆听这歌声,不论你是春晖的学子还是倦旅在外的游子,恐怕都会掬一把湖水,虔诚地为春晖、为白马湖道一声祝福。 呵,白马湖,有了湖春晖才生辉,有了春晖湖才更加生动!
凤 荫 井 蒋华林 凤荫井,一口很大的石井。因坐落在我的家乡一座名叫“凤荫”的大宅院前面而得名。虽然从大的地域范围讲,她名不见经传,但在我的家乡,特别在三四十年前的家乡历史上,她曾有很大的名气。 家乡地处江南水乡,一条宽宽的河流从村前流过,但一直来家乡的人们有在屋前村头打井取水的习惯。那时候,当你推开有着两扇黑黑大门的台门房子时,你就会看到,在铺着青石板的天井里,往往都有口四周布满青苔的石水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干净,多少年来,家乡人们一直把井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源。 凤荫井,就是这些井中最大的一口井了。老早她就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井很深很深,也很大很大。圆圆的井口直径近一米,井栏高也有近一米,井面是倾斜的,而且都是极光洁的水泥地,四周都有同样用水泥砌过的排水沟通出,井上方是一座用四根粗粗的水泥柱子顶起的、四周用精致的石栏杆围起的面积近10平方米的圆形阳台。这井的建造气势,可以说方圆几十里内少见。小时候,听老辈子人传说,这井和东海相联,永不会干枯。当然从井的造势,你也可推知井背后那座“凤荫”大宅院当年的显赫了。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凤荫”大宅院的高墙推倒了,这凤荫井成了家乡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井水一年四季十分充盈,而且一般不受外界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总是保持一定的水平面。这井水夏天又特别透凉,比一般井水更凉。记得当年我们在农村插队落户时,“双抢”季节酷暑难忍,生产队长派人去凤荫井担水,大伙田间地头稍坐一会,喝一勺透凉透凉的井水,那个舒心劲,好像至今还能回味到。若能用凤荫井水制盒“木莲豆腐”,那够上档次了。而到了冬天呢,这井水又特别暖热,大地冰天雪地时,井口还会冒着缕缕热气呢!女人们在井边洗碗、洗菜,完了再带一桶现吊上的井水回家,干什么用?去煨粥吃。所谓煨,就是在柴灶前面的灰缸里放入一只瓷罐,用木屑、谷壳围住再盖上草木灰,罐子里放上水、米,第二天就成又糊又烫的一罐粥了,而用凤荫井水煨的粥特别香、特别糊,而且颜色是藕红色的,但也不知什么原因,要用现吊上来的井水,否则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如果你再在滚烫的粥中甩进几根雪白的水磨年糕,那这碗粥色、香、味俱全了,当年,家乡的人们冬天就爱吃这道早餐,吃了又暖和又耐饥。 但在我的记忆中,这凤荫井水和家乡人们生活最相关的时候,那是1968年夏、秋季了。那年家乡一带遇到百年未遇的大旱灾。水田里全部开裂,稻子全部枯死,往日河水盈盈的河道可以走路了,村头屋前的那些水井也干枯了……可每天早上起来,天空总还是那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没有一丝要下雨的意思。乡亲们的饮用水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此时的凤荫井真谓是一枝独秀了,虽然二十几米深的井道已现“庐山真面目”,但井底海碗大小的一个水源一直咕咕地涌着水。四邻八乡的乡亲们担着水桶都赶来了,井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管队伍多长,凤荫井从来没有叫乡亲们失望的时候。这次大旱以后,凤荫井名声大振,家乡的人们一谈起这井来,也总是那么的自豪。 时间流逝,沧海桑田。如今家乡的农田早已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来自小舜江的优质自来水也早已进入家乡的每家每户,一幢幢漂亮的别墅式的住宅替代了昔日的台门房子。但凤荫井仍然矗立在那里,水仍是那么充盈,家乡人们议论起“凤荫井”仍是那么充满自豪。现在这自豪不但包含着对井本身的自豪,更包含着对家乡巨大变化的自豪,你说呢?
| |
建议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并将计算机分辨率设置为800×600,16位增强色或真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