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闻 JingJi YaoWen | |
*** 经 济 要 闻 *** ※ 11月11日—20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美国“9·11”事件影响波及我市外贸出口 (2001年11月20日)
美国“9·11”事件影响波及我市外贸出口 (本报记者宋建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已直接影响到我市的外贸出口,9月份我市外贸出口增长87.86%,10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11月份出口又有所减少,目前的形势不容过分乐观。 “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不仅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也减缓了全球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记者从占我市出口总量四分之一以上的阳光集团了解到,该公司不仅在美国市场的订单明显减少,就连同美商谈成的月出口400万美元的订单也因此搁浅,欧洲、南美等比较成熟的节能灯市场需求量也有所下降,加上淡季的因素,公司11月份的出口比上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华通汽塑件公司与美国上市公司GDI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9·11”事件之后,美国股票大跌,GDI公司大量压缩库存,给华通公司的订单一下子减少了800万元。卧龙集团在美国市场的电动自行车销售也下降了10%左右。 “9·11”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也对我市化工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小的冲击。由于国内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减少,一些与之配套的化工企业销售已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同时,国家邮政部门禁止邮寄白色粉末以防止炭疽病扩散的禁令,更是让我市化工企业吃尽了苦头。化工产品多为粉末状,一些样品寄到国外,中途就被退了回来,因此新的订单较难落实。“宇达化工”在广交会上与外商谈成了出口硅溶胶的意向,但因一直寄不出样品,合同到现在还签不下来。 另一难题是履约成本和风险增加。由于部分航班、船运取消,货物中转、运输难度加大,生产较以往更难安排。同时,保险费中又增加了战争险,每只货柜根据不同地区增加保险费用200至500美元,再加上货运公司取消了部分鼓励、优惠措施,这些都增加了我市企业的出口成本。 为帮助出口企业扭转当前面临的被动局面,市外经贸局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展会,以开拓新兴市场,同时举办了出口单证、商检等培训班,并加大调研力度,在政策上尽快与WTO接轨。 我市不少出口企业也主动出击,各显神通应对“9·11”事件的冲击波。阳光集团频频拜访国内外大客户,在国外举办鸡尾酒会进行促销,并计划到国外办厂,合法规避欧盟反倾销税,继续扩大欧洲市场。“卧龙”连续开发了多个新产品打到美国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华通”、“韩华”等一些中小骨干企业正加紧申办进出口公司。 由于我市的产品结构相对合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9·11”事件以及全球经济走弱对我市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其他地方要小得多,仍能保持高速的增长率,完成年计划的120%。以劳保块状龙头的正元袜业为例,9月份出口额为80多万美元,10月份达到110万美元,11月份预计将达到130多万美元。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我们对“9·11”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切不可小视,当前企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大力引进优秀外贸人才,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尽力向外商宣传推介,增加贸易机会;二是抓住加入WTO后,美国、欧盟等将减少和取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限的机遇,现在就应舍得花本,主动买配额来做,抢先一步占领市场。
龙浦茶农加强有机茶园培育管理 本报讯 (记者 陈胜龙) 连日来,龙浦乡雪大岙有机茶生产基地内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一打听,原来当地茶农正利用眼下的晴好天气,抓紧给有机茶施足有机肥料,并结合施肥作好石硫合剂封园工作,为明年扩大无公害茶叶生产面积、提高茶叶品质创造条件。 龙浦乡两年前以中国茶科所有机茶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通过改造老茶园,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目前有机茶面积已达2500多亩,65%以上的基地已通过中国茶科所等单位的认证。据估算,两年生的有机茶园亩产值已达3000余元,投入正常生产后,亩产值可达1万元。尝到发展有机茶生产甜头的龙浦乡茶农,对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已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该乡农技人员因势利导,强化管理,及时制订新茶园发展规划,做好选址、技术咨询、品种选择和种苗供应等工作。雪大岙有机茶生产基地作为龙浦乡的示范基地之一,从去年11月开始建设,总投资70多万元,在改造老茶园的基础上,还重新规划了500亩新茶园,引进“平阳特早”、“迎霜”、“乌牛早”等优质品种,今年已为“龙浦仙毫”等有机名茶提供青叶子500多公斤,制作生产的“龙浦仙毫”、“翠茗茶”等已先后获得博览会金奖,创产值80多万元。 今年以来,龙浦茶农加强对有机茶园的培育管理,仅雪大岙基地施肥、绿化等各类培管费用就达20余万元。
高贡村铝筒管生产渐成规模 本报讯 (通讯员 倪炳林) 11月19日8时左右,东关镇高贡村私营企业主王金海将生产的铝筒管正一箱一箱往汽车上装,准备发往绍兴县柯桥镇一家纺织企业。 从5年前高贡村村民徐玉标第一个开办生产铝筒管的企业以来,有经营头脑的村民见其效益不错,纷纷跟着生产,到目前全村生产铝筒管的企业已有11家,从业人员200多人,每天生产各档规模的铝筒管2万多只。今年到10月止已累计创产值5000多万元,预计全年产值可望超6000万元,生产的各档铝筒管除销往绍兴、萧山外,还销往广东、江苏、山东等地。 铝筒管已成了高贡村的支柱产业,不但致富了一帮能人,还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出路。
百官镇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讯 (记者 陈胜龙) 百官镇今年以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发挥优势利用外资,加快了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到10月底,全镇引进外资510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6.55亿元,各项指标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计划。 百官镇外向型经济之所以发展迅猛,得益于该镇企业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世界经济领域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从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出发,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招商引资,做到在“盯”字上做文章,在“跟”字上下功夫,迎合了当今国际经贸合作潮流,实现了以追求“双赢”为目标的合资合作。如该镇的上虞化学工业公司年初与韩国客商合资创办上虞韩华化工有限公司后,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从而增强了与外商再进行合资合作的能力,接着与美国奥琳菊公司合资创办了洁华化工有限公司。最近首届上虞科技节期间,洁华化工公司与法国阿托菲纳公司共同投资600万元建设的双氧水稀释装置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这标志着百官镇工业企业首次实现与全球500强企业合资联姻。据悉,到10月底,全镇共新办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完成外商投资51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70%左右。 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大背景下,该镇企业加大对优势产品的出口,外贸出口交货值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5%,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26%。自营出口更是增势强劲,到10月底,自营出口额达3084万美元,同比增长350%,完成年度计划的212%。韩华化工公司已完成自营出口额1366.3万美元,扮演了最大的“黑马”角色,居全市“三资”企业自营出口首位。新天龙公司完成自营出口额857.06万美元,排列全市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第三位。 尤为可喜的是,正在建设中的百官镇工业园区也是亮点频现,已有两家外商投资企业安营落户,还有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正在协商洽谈之中,为外向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章镇太山村建成我市最大药材基地 本报讯 (记者 陈智尧) 章镇镇太山村目前已建成全市最大药材基地。日前记者到该村采访时发现,位于该村一座名叫四角岩山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种满了绿色的多倍体粉葛根,远远望去,四角岩山就像穿上了一件翠绿的连衣裙,煞是好看。 这一片葛根面积达22亩,是由市金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多倍体粉葛根属豆科藤本植物,它的全身都是宝,葛叶、葛藤、葛根渣粉碎后可配制成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葛花、葛根可直接入药,从葛根中提取的淀粉属高档食用淀粉,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饮料及化工行业。据介绍,多倍体粉葛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品质好、繁殖快等特点,亩经济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 为扩大基地规模,努力提高葛根经济附加值,金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抓紧推广这个品种和技术,并计划今后以保护价收购的形式,让我市更多的山坡爬满绿色的葛根。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负责人认为,在眼下有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陷入一片迷茫之际,章镇太山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种植葛根每亩产生经济效益5000元,是一个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由此也可见,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大有文章可做。
深山农家开菜馆 (通讯员毛伟华)近日,笔者到汤浦镇下漳村一朋友家做客。临近中午时分,朋友拿起身边的电话一拨:“仙雅阿嫂,给我炒几盘菜来。”“什么,在山村也有菜馆?”带着心中的疑惑,在朋友的陪伴下,笔者来到了这家山村菜馆。 这是一间旧式的农家住宅,约20平方米左右。在靠墙的餐桌上一字排开放着近20盘净菜。旁边一位妇女正在洗菜、切菜、炒菜,干得热火朝天。来购菜的村民络绎不绝,他们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不同的荤素菜,然后现炒现买。一位叫陈孟春的村民喜滋滋地告诉笔者:“这里烧的菜味道好,价格便宜,伢家里人都喜欢吃。”昔日只有城里才有的菜馆,如今已悄悄地走进了山村农家。
入世,你拿到绿色通行证了吗? (本报记者丁卓芬)“如果你们没有通过ISO14000的话,那么,今后市场准入仍将很困难。它不是强制性地不准你进入,而是说你没有达到他的环境标准,就不让你进入了。”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优宁博最近在南方一个城市讲座时这样告诫那里的企业家。 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这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将给我们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它对包括上虞在内的企业界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国内企业因此无不信心十足、摩拳擦掌,准备到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但有关专家却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的企业对加入世贸组织持盲目乐观的态度,而不重视ISO14000认证工作,企业将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绿色环保通行证,即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后颁布的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包括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七大系列标准,它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必须达到相应的环保标准。没有通过论证,就证明在环保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当产品最后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其他一些国家就会采取一些制约措施,比如说附加环境税。如果这样,那对我们的企业来说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因此,ISO14000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命门”,通过认证,意味着获得了未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令人遗憾的是,ISO14000的认证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我市企业的高度重视。有的企业不要说是制订相应的对策,就连什么是ISO14000也搞不清楚,这一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已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只有200多家。在上虞,只有台资企业浙江国祥制冷工业有限公司通过了此项认证。 令人欣慰的是,ISO14000认证工作已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和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工作日程。我市环保局近日将派出专门人员,赴省城参加省厅组织的ISO14000认证培训,从而为企业面上开展认证提供服务。上风公司、曹娥江大酒店、洁华化工公司和宝丽电化铝公司等四家企业在ISO14000认证上已起步,其中上风公司11月16日、17日还通过了万泰认证中心的预评审,预计今年底就可顺利通过认证。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以上虞精细化工园区为投资重点的台资企业在为上虞带来经济发展强大后劲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绿色通行证高度重视的理念。据悉,国祥公司是在落户上虞半年后,在我市绝大部分企业尚不知ISO14000为何物的情况下,率先开始认证工作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台资企业和本地企业的引领,我市企业界领取绿色通行证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这,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冲破一些国家设置的非贸易壁垒,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环境,实现“双赢”。
市区二手房交易日趋活跃 本报讯 (记者 宋建明) 随着居民住房进入一个更新换代期,市区二手房交易日趋活跃。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1999年至今的近三年中,市区私房交易达2900多户,房改(集资)房交易700多户。 从1999年开始,城区居民经过几年的收入积累,加上涨工资等利好消息的影响,以及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的相继实施,购置新房的热情再次高涨。不少城市居民卖掉面积较小的旧房,通过按揭,购置更加宽敞舒适的新房,1999年私房交易量就达943户,到2000年增加到1112户。同时,1998年开始放开房改房上市交易的限制,加上我市对房改房、集资房的交易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999年的交易量多达350户,以后几年又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在房地产开发热的带动下,市区二手房的交易价格也稳步上涨,今年私宅交易每平方米的中心价平均比去年上涨了近百元,尤其是城北地块的私宅,随着学校、市场等功能设施日趋完善,已由最初买入时的每平方米六、七百元,上涨到目前的近千元,但整体涨幅仍小于新开发的商品房。 由于二手住房供给的增加,再加上价格比较实惠,且大多距离市中心较近,因此购买二手住房的人也越来越多,直接推动了二手房交易量的快速增长。 据了解,农民是购买市区二手房的主体,有的为送小孩到城区的学校就读,买一套二手房,一来可以照料小孩,二来省却了一笔借读费。有的农民自己先在城区买了新房居住,又花较少的钱买旧房,把农村的老人接来住等等。
水泥船将退出营运市场 本报讯 (通讯员 朱平) 近日,市航运管理所发出通知,决定在五年内淘汰辖区内所有营运水泥船,改善运力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增加水运竞争力。 我市北面濒临杭州湾,水运经济向来发达,但内河营运水泥船在水运运力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这些船舶由于船况差、船龄老化,导致营运效益低下、违章超载、沉船伤亡、堵塞航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已严重危及航行安全,制约了内河航运的发展,淘汰内河水泥船已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营运水泥船在航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给淘汰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此,市航运管理所将本着“先外后内、先小后大、先旧后新”的原则逐年分批淘汰。我市在杭嘉湖的营运水泥船已经不多,目前主要是在萧绍虞内河经营,且大多是在本航区内营运,因此,到今年年底全部淘汰在本航区外营运的水泥船,进而逐步淘汰航区内的水泥船。对载重吨在5吨以下的船舶先行淘汰,到2001年底基本淘汰完毕,2003年载重吨10吨以下的船舶淘汰完毕。对已到老龄年限的船舶坚决予以淘汰,每年按船舶的新旧程度、船质状况逐年淘汰,于2005年基本淘汰完毕。通过层层推进,预计到2005年前,全市船舶数量降低40%,达2500余艘;船舶载重吨增加40%,达16万吨,平均每年递增8%。营运水泥船计划在2001年淘汰10%(专业运输企业全部淘汰);2002年淘汰20%;2003年淘汰25%;2004年淘汰25%;2005年基本淘汰完毕。同时,鼓励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200吨以上的内河大吨位船舶,在2005年前争取拥有与通航条件相适应的500吨级船舶,实行内河标准化船型。
市国有粮企敞开收购晚稻 本报讯 (通讯员 成庆炎) 笔者从日前召开的市粮食收储公司晚稻收购工作会议上获悉,市国有粮企已做好各项准备,按市场价敞开收购新晚稻,并确保不打白条。 晚稻是我市市民喜爱的主食。今年我市27.5万亩晚稻又喜获丰收。单产可达450公斤左右,总产约1.2亿公斤。为了在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积极参与竞争,继续发挥好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市粮食收储公司按照省粮食局提出的价格“随行就市”,“敞开收购,不限收,不拒收,不停收,不打白条”的原则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仓容、资金、设施和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及时做好了入库的准备。同时,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确定今年晚粳(糯)谷收购中心价为每50公斤61元,杂交(晚籼)谷为52元。此外,考虑到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执行好国家新的粮食收购标准和依质论价办法的基础上,收购水分标准允许放宽1个百分点,即晚粳(糯)谷水分控制在15.5%以内,晚籼(杂交)谷水分控制在14.5%以内。
露地豌豆一季亩收入800元,“青苤蓝”一季亩收入2万元,大棚甜椒一季亩收入超2万……百官镇星五村种植大户严松杨是怎样创造出这些令其他大户难以望其项背的高效益呢?其秘诀何在?请看—— 科技鲜招招招带来高效益 (本报记者宋建明)严松杨在基地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报刊杂志,《浙江日报》、《浙江科技报》、《农村百事通》……记者粗略一点,竟有30余种,这些报刊杂志是他了解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花去了他1000多元钱。他还特意又买了一台电脑,每天晚上上网搜寻新产品信息。 严松杨是在今年3月初才搞起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短短半年多时间,他已同国内10多家科研单位挂上了钩,通过邮购等方式已引进各类新品种20来只。 今年7月,他引种2亩新疆“宝丰金宝”西瓜获成功,全部进三江超市,零售价每公斤达6元。从云南引进的“青苤蓝”刚刚卖完,最好时每公斤卖到6元,半亩地收入1万元。目前正大量上市的“太空椒”,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一只就有三、四两重,且口感鲜嫩,每公斤比普通甜椒的价格高出2元左右。还有春节即可上市的五彩椒、抱子甘蓝等,价格早被行贩看好。 严松杨的蔬菜之所以能获取高效益,除了品种新的因素,更重要的却是因为他种得巧、种得好。 第一招:独创冬菜夏种、“一茬两收” 反季节蔬菜一般都是利用大棚搞夏菜冬种,能在露天地里冬菜夏种的,除了严松杨,我市尚无人能出其右。 今年夏天,严松杨听到我国已有科技人员将“莴笋”种子低温催芽后夏种成功,他灵机一动,将豌豆种子放进冰箱进行低温催芽,使种子改性。7月份种植下去,才长高10厘米左右居然就开花结果,令他自己也大吃一惊,结果9月份就独家上市,一些饭店宾馆争相抢购,每公斤卖到8元,2亩半地产出了2000元的高效益。 接着,严松杨自己又进行了番茄再生试验,一季收获后,通过剪枝培育又长出新的植株,重新开花结果,实现了“一茬两收”,当地农民啧啧称奇。 第二招:破解高密度培植难题 在严松杨的大棚内,另一奇观是蔬果的植株紧紧相挨。例如青瓜,理论上要求株距在40厘米左右,他却只留25厘米,由此大大提高了产量。蔬菜密植的采光、防病两大难题,全被他攻克了。 严松杨搞高密度培植缘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夏季温度高,他在播青瓜苗时怕存活率低,故意播得紧,谁知几天后出苗率相当高,移栽时土地不够用,拔掉又觉可惜,就任其生长。为了解决密植的难题,他开始大量翻资料。一山东农民将果树剪枝技术用于辣椒生产,以提高单产的信息,又一次令他豁然开朗,给青瓜剪枝不就解决了通风和采光问题嘛!于是,他大胆尝试,又在外面设置了防虫网,终于一举成功。 如今,他已把密植技术推广到茄子、蒲子、番茄等几乎所有的品种,即便在疏果之后,单产仍比原先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第三招:“计划生育”育出“茄子王”、“西瓜王” 省农科院的老品种“引茄一号”,一般农户种得最好,长也不过二、三十厘米,而严松杨用同样的种子却种出了最长60厘米的茄子。副市长韩建民11月6日闻讯后专程去看,用手托着量了又量,称之为一大奇迹。 严松杨种出又嫩又长的茄子,最大秘诀是他在密植的同时,又合理搞了“计划生育”。他先给每只大棚定好合理产量,然后将“生育指标”落实到每一植株,并按要求进行疏果。同时施足有机肥,在基地已投放了9吨烘干鸡粪和一定量的油饼,促使植株旺盛生长。能种出这样好的茄子,连省农科院的专家也不相信,他们专程赶到基地,看了后直夸省内罕见。 不仅是茄子,种其他果蔬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今年夏天,他种了13亩西瓜,平均个重达七八公斤,最大的一只重14公斤,被当地称作“西瓜王”,这些大西瓜大多被附近一些老板买走,每公斤高出市价0.4元。 由于卖相好,又是无公害的,严松杨的蔬菜在市场上特别走俏。现在他每天送到绍兴市场的400公斤左右辣椒由一个大户给“全包”了,另一诸暨大户见没了份,特地赶到基地,急着要“统吃”下一作的番茄、茄子。
波尔兰F1杂交山羊落户丰惠百云村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鹏洽) 近日路过丰惠镇百云村时,正遇上一群特别壮大的山羊在草丛里悠闲地散步、啃草。羊群的头部及脖颈呈油亮的黄褐色,而身子雪白。让人诧异的是,每只羊的耳朵上均夹着号码牌,为此,笔者找到了山羊的主人——百云村养殖大户成建文进行采访。 成建文原为丰惠镇的养猪大户。今年10月上旬,成建文以每只1500元的价格从新昌引进了26只波尔兰F1杂交种羊。在一部分猪栏里搭上“阁楼”供山羊生活,并在附近承包了20余亩田地种上黑麦草、蕃薯等山羊爱吃的草类。据介绍,与一般山羊相比,该类山羊有明显优势:如体型大,生长快,料肉转化率高等。当谈到笔者颇感兴趣的“羊耳环”话题时,主人笑道:“那是羊的档案编号,从新昌买来时,它们的档案也就一同寄来 ,就是迁了户口了,从它出生开始就对它进行记录,这样容易掌握。”
石狮市场依托质量管理上台阶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根焕) 在日前绍兴市“质量管理先进市场”表彰会上,浙江石狮装饰材料市场被认定为2001年绍兴市质量管理先进市场,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这标志着石狮市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前几年,“石狮”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建扩大规模上。今年以来,市场领导层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提出了抓质量、强管理、争先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强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总经理全面抓、分管副经理重点抓、质量监督站具体抓、各办公室和交易城配合抓、上下动手齐心抓的良好氛围。结合实际,石狮市场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运用激励机制等措施,今年以来举办了两期质量业务培训班,下发质量法规和资料1500余份,通过《石狮简报》和黑板报开展经常性的质量宣传,还制订了十余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今年6月,一消费者在市场购买了一批瓷砖,运回后发现每箱数量不足,就向市场投诉。经调查是生产厂家装箱时出的问题,经营户不仅补足了数量,而且还补偿20元经费,使消费者满意而归。 加强对入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是质量管理上的重要环节。从7月份开始,该市场对每个经营户开展以质量为重点的综合考评工作,实行逐日检查,分户记录,每月公布,年终总评,对存在的问题,发出限期整改书,责令整改。市场还把激励机制引入质量管理工作,广泛开展争做“商品质量信得过经营户”活动,经营户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该市场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如年年红木家私店,质量过硬,入场近三年从未发生过一次消费投诉。在售后服务上,免费送货上门,那怕是六层、七层楼都帮消费者送进门、摆放好。像这样的典型,通过《石狮简报》进行大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联丰空调设备实现四次飞跃 本报讯 (通讯员 连风仁 小梁) 最近,浙江联丰集团空调设备厂开发成功组合式空调机组,中标苏丹吉利联合循环电站工程,实现空调设备制作的第四次飞跃。 据悉,该厂实现设备第一次飞跃是建厂初期的1997年11月,工厂承接了江苏镇江润州华宇电仪成套公司南阳第二胶片厂工程,试制出第一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取得了零的突破。 1998年9月,该厂承接江西省吉安地区井冈山烟厂工程,设计出铝合金框架彩钢板系列装备组合式空调机组,解决了漏风大、抗压差、运输不便等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次飞跃是造出了亚洲最大的36×104M3/h组合式空调机组,以10辆大卡车直运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洛阳化工总厂,还赢得杭州娃哈哈、湖州喜盈盈等大批订单。 今年9月,联丰又研发了目前国内最大容积达337.5立方米的玻璃钢水箱,应用于宁波栎社机站,受到用户称赞。
陈溪乡苦丁茶嫁接获得成功 本报讯 (通讯员 戴永灿) 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野生常绿乔木苦丁茶,是一种神奇的茶药两用饮料,有“绿叶黄金”之誉,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去年,陈溪乡首次发现野生苦丁茶,在充分调研后,该乡加强宣传,引导农户试种,发展迅速,至今已有6个村的农户栽种苦丁茶1.4万余支,面积达50多亩。 今年4月,陈溪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在精心培育的基础上,进行苦丁茶嫁接试验,用冬青、枸骨做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苦丁茶400支,经过遮阴、除草、浇水等多个环节的精心管理,成活率达70%,目前生长良好。
丁宅乡庙湾村食用仙人掌引种成功 本报讯 (记者 孙大牛) 乘招手车过百岭公路庙湾段,触目能见5只钢管大棚,从掀开的塑料薄膜望去,一行行“米邦塔”食用仙人掌郁郁葱葱。 走近钢管大棚,记者看到仙人掌已长至二至三层,青翠的母片上抽出数片嫩黄的小仙人掌,这就是可供割去食用,具有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药效作用的特色蔬菜。 丁宅乡庙湾村党支书王六根告诉记者,这2亩地5只大棚的食用仙人掌试种,是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烟草局和丁宅乡党委在挂钩整转庙湾村后进党支部时所做的一桩实事。今年6月,乡党委和有关部门为了帮助庙湾村农民富起来,组织村干部外出见世面,实地考察了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村干部看到了食用仙人掌的规模种植后,感到很新奇,村党支书王六根就买来种样,让农户试种。丁宅乡多山,土地沙性,符合仙人掌种植条件,种植的仙人掌很快成活,挂钩部门负责人又带村干部到杭州考察仙人掌基地和市场前景,并通过网上查询,了解有关食用仙人掌的基地分布和销售情况。出资帮助庙湾村引种、建钢管大棚,协调组建由6家农户入股的上虞市“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开发中心。目前,下种的4000片仙人掌母片全部长出“子片”甚至“孙片”,预计到明年春天仙人掌能生发至30000片左右。开发中心已与杭州一些食用仙人掌饮料加工企业确定了包销意向,温州等地的农业园区也多次来虞要求购买食用仙人掌种片。 据介绍,我国农业部1997年从墨西哥引进优良食用仙人掌品种“米邦塔”以来,先后在海南、湖北和我省一些地区试种。由于该产品耐高温,可粗放型种植,试种获得成功。据国家有关科研单位研究,该品种确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种植技术难度不大,3个月后即可收获,年亩产量可达4000多公斤,且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所以不失为一个短期高产农业新项目。
| |
建议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并将计算机分辨率设置为800×600,16位增强色或真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