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文化 YuShun WenHua | |
*** 虞 舜 文 化 *** ※ 09月21日—30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虞城诗情 (2001年9月29日)
虞城诗情 严仁德 上虞,素有“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之称,而虞城则被誉为浙东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有幸生在上虞居在虞城,总想为美丽的虞城写一首诗。写娥江碧波映绮丽,还是写龙凤青山捧画屏,赞美虞城的诗文黛画从古至今已数不胜数,拙笔一时也难觅新意。 一日,我沿着江滨路漫步走上人民大桥。彩云追青山,微风拂我面,心中好不惬意。忽然,身边阵阵“咔嚓”声和句句标准的普通话口音吸引了我,只见一群花一样的少男少女争相追逐着在照相。这个说,娥江风光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五桥相联、孝感动天,可将曹娥形象坎入心中。那个说,虞城景色美:高楼大厦、青山亭阁、园林绿岛、格式高雅,与花季年华相映成趣……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是啊,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上虞人民勤劳致富,在娥江两岸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江东老城画新图、江西新区展雄风。我抬头望去,26层的城安大厦、18层的虞富大厦、欧式的大通商场,还有农行大厦、工商大厦、电力大厦、欧式广场、人民公园……车似水流、人如潮涌,一座江滨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尽收眼底,难怪“醉”倒了天南地北人。 走下人民大桥,步入繁华街道,古朴的“化蝶”城雕边,我惊喜地碰到了三十年未见的老同学,免不了一番亲热、一吐衷肠。老同学72年插队到小兴安岭,经过一番拼搏,事业有成,现成家在东北哈尔滨。“妈妈,这里更好,给我再来一张。”“好的,笑一笑”,“咔嚓”。老同学循声一望,说是他的夫人在给儿子照相留个影。“最近十几年,我年年带着夫人和孩子到上虞来,夫人和孩子也特别喜欢来,而且年年要在百官城里照几个相。”老同学一脸庄重地说:“毕竟我的‘根’在上虞啊。想不到最近二三年里虞城建设得这么快,好美、好想哪。”临分手时节,老同学一定要我与他们全家在“化蝶”城雕前合个影,“咔嚓”,美丽的上虞与我们的笑脸全被摄入了镜头。这不,也为英台故里的虞城文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我的心被激动了,“咔嚓”声中见真情,“咔嚓”声留下的是对虞城的无限眷恋和深情的热爱。我们作为虞城的居民,应坦露什么样的胸怀,描写什么样的诗情呢?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刘祖香 茶起源于中国 茶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开发的野生植物之一,根据现有农业史料和傣文的记载(傣文——云南省傣族的一种文字),以及在云南茶区所发现的大茶树来分析(该茶树干粗四人合抱,树高10米以上,常年产量可达干茶180市斤,叶片长度15至25厘米、宽度6至8厘米),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那座海拔4000米的南糯山就是世界上茶叶的原产地。 经过年长月久之后,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体会到茶叶既有清口、生津、解渴的作用,又有帮助消化提神醒脑的功效,三国时代的张楫这样说:“茶饮之醉而不能醒眠。”前人还有“清茶一杯,元气百倍”的农谚,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茶叶由治病的良药而渐演变为日常所需要的饮料。 因为茶叶饮后,对身体有益,故为人们所喜爱。日子一久,竟成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到唐代更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了那时的茶已成为人们款待亲友的重要饮品了。由于饮茶的人数普遍增加,稀有的野生茶树的产量,就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工定向培育茶园就渐行开始。 越州(现在的绍兴地区,包括绍兴、上虞、嵊州、新昌、诸暨以及天台、余姚、东阳等小部分)的珠茶名闻中外,誉满全球。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茶神陆羽考察了全国主要产茶地区,在巨著《茶经》中,专门提到茶叶品质的优劣:“浙东以越州上”。茶神陆羽把越州茶叶列为上品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因为越州茶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度,山青水秀,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高山出名茶”,是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分不开的。 茶维系中日友情 唐代盛世,华夏茶叶科学水平已较发达,世界各国来华留学取经者频繁,如亚洲的印度、锡兰、东瀛、印尼……高加索等国家都是来中国觅取茶树种苗,运回繁殖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多次教导后学之士:日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唐代来华留学取经的最澄和尚带回手抄本《茶经》和茶树种苗,才广为繁殖发展起来的。(并反复说明最澄先后是在天台、越州二地留学取经的,天台是在华顶寺,但在越州学习取经的寺院遍觅无着)。 可喜的是1998年经绍兴地区上虞市旅游局长张引推荐,经考证中日双方所得史料,最澄大师上书日本恒武天皇的奏折(这一奏折,现保存日本天皇府档案馆),和唐贞廿一年五月十五日明州刺吏郑守则赠最澄大师诗作(原件存于日本延历寺),及屡次组织人员考察参观,经中外专家学者的论证,得到日本天台宗总本山的认可。 证实谥号传教大师的最澄和尚(767-822)于公元804年初冬来天台,次年初春入越州龙兴,从泰岳灵岩寺师承顺晓和尚所在地峰山道场受密法(峰山道场位于今浙江省上虞市百官镇境内,104国道北侧,离曹娥江畔二公里左右),最澄和尚学成后于公元805年初夏,携带佛教信徒所撰的手抄本《茶经》及峰山道场附近茶种经明州(今宁波)航渡返日本,在滋贺群版皖村及琵琶湖畔繁殖茶园,大力发展了茶叶生产。现在茶园如画,景色诱人,茶园耕作机械化,制茶工艺电气化,茶叶单产为世界之冠。 三年前日本宗教界配合我国考古学家来浙江曹娥江畔考察,寻觅最澄和尚遗踪,踏勘探讨后,确认为最澄和尚于公元805年在峰山道场从顺晓大师学习取经的圣地,在峰山道场顶峰遗址中,还参观了一座坐西朝东顺晓大师半身石雕像。据中日考古学家探讨后推测, 认为该雕像是最澄和尚为感谢恩师顺晓而雕刻的。当时日本报刊——《比睿山时报》、《中外日报》、《京都新闻》等都作了以连续整版或通栏标题加编辑撰评的报道。 去年5月15日至16日,日本国佛教协会会长、天台宗总座主渡边惠进率领佛教界高层240人转道北京拜会赵朴初先生后,专程前来峰山道场朝拜,渡边惠进挥毫为最澄大师在峰山受法处题写了灵迹碑,以作永恒纪念。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典范,也是中日茶人久盼的盛世喜事。 “当代茶圣”功垂后世 谈到华夏茶文化、茶叶生产的时候,必须提及当代茶圣吴觉农老先生一生对茶叶事业的功绩。为了缅怀先贤发展茶叶生产的丰功伟绩,今年5月22日茶界人士在吴师故乡成立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到会中外代表共150多人,认真探讨弘扬吴觉农先生茶学思想、学者风范、崇高品德和爱国求是、一生敬业的奉献精神,实为当代茶界的一次盛会。光临会议的万国权代表还为大会挥毫题辞: 虞茶舜水甲天下 在瞻仰吴师墓道后,我深受感动,亦赋七绝一首: 娥江之畔仰高风,老骥伏枥志未终。 为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快高档茶叶优质产品的生产,茶圣故乡上虞市近年来十分强调茶园管理、采制工艺规范化,2001年开始,试制出批量生产的以茶圣名字命名的“觉农舜毫”,于5月中旬送往北京,参加名茶评比。品后颇得与会专家好评,一致投票认可,荣获首届“觉农杯”全国名牌名优茶竞拍冠军奖杯,为进入国际贸易市场提高华茶声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千古奇观曹娥潮 任苗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曹娥江,位于杭州湾大海与钱塘江冲浪口,因此每年“秋分”前后,朔望潮差大,又逢东南季风,钱塘江的水量丰富,东流入海的大量江水,正与东南风推动下的海潮相撞,风起潮涌,一并涌向曹娥江,其势就显得格外惊天动地,所以形成了“海涌银为廓,江横玉条腰”,“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的天下奇观。 曹娥江潮,始起时潮声隆隆,形如素车白马张而徐进,继而又形如白练,声若奔雷,犹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但说也奇怪,当满江汹涌大潮,山崩地裂似地来到曹娥庙前,瞬息之间,猛烈的激浪就会隐沉江底,顿时风平浪静,万马齐喑,而当观潮者深感奇异,不可名状时,潮头则已在曹娥庙南侧的江坎头方向蓦地出现,重新形成大浪升起白练,潮声雷动,前涌后推,奔腾向前的壮观。难怪吸引了诸如谢安、王羲之、李白、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扼腕而叹,留下千古绝唱。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在青少年时期,曾同他的兄弟和闰土一起多次观看过曹娥江奇潮,直到他执教于绍兴府中学时,还带领学生来此观潮。 曹娥江潮这一奇特现象实属罕见。民间传说是“潮魂”(指忠臣伍子胥和文种的冤魂),经过曹娥庙怕惊动孝女曹娥娘娘,因而特地低头屏息隐身而过。这虽属荒诞,不足为信,但这一奇怪现象,至今仍然是个谜。据“曹娥庙旧志记”记载:“庙门东向临江,山环水绕,浙东佳地,即汉贤令度尚所定,潮至此俯而过。”因此可以说明曹娥庙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前,就有这个奇迹。真可说是“千古奇观曹娥潮”。
到胡同去 蔡琴 胡同里挺静,落叶已经有了,是从一座紧挨着一座的四合院里探出墙来的树上掉下来的。沿着胡同走,周围响起脚步声,边走边欣赏着那些树冠,发觉这不就是老舍那一代人叙述中悠闲、散淡、散发着晕黄色彩的老北平的生活吗?尽管,身后不远处就是八车道的大街,大街上喧嚣闪亮、人影纷繁。 北京的胡同,像我们南方城市中的小巷、里弄,但是,小巷、里弄纵横交错,没有长短、方向的限制,看起来很随意。而胡同就不同了,它在皇帝老儿的眼皮子底下,横平竖直、南北东西马虎不得半点。胡同在老北京到处都是,有句古话,叫做“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老舍当年住在东城灯市口西街的丰富胡同。 胡同两边的房子是清一色的四合院,但绝无雷同乏味的感觉。所谓四合院,就是四面建房,中间空作院子,房子只有靠院子的这边有窗户,外墙全封闭,整个院子仅有一个大门与外界沟通,因此,大门关上,一座座四合院,就成了一个一个独立的、封闭、安静“想干嘛皆由我”的小天地。假如能拆除那些爬满许多黑色牵牛花抑或常青藤被风雨剥蚀的青灰色的砖墙,院子还是蛮大蛮透亮的。为什么不呢?我想,这恐怕与大惨淡大悲哀下寻求小情趣、小快感的潜意识有关,就像那细细的槐花影儿,再密再密,也还是有点点滴滴蓝天从花影间漏下来。 比不得往昔,年岁久了,人住多了,四合院里常常是颓门败墙,老少一室。而温馨和诗意,在四合院远非奇观,仅仅是柴米油盐的一个部分。我曾经去一个家住在四合院的朋友那里做客,尾随着朋友进门,邻居撩开布幔探出头来招呼:“家来了?吃了吗?”他把“家”字名词当动词用,又省略了“吃”的主语,加上嗓音浓厚,富有弹性,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听起来还真亲切。我在朋友的屋子里学着说,让这些温暖的话语和腔调在舌尖轻柔的飞翔,心里头软软的。 胡同同时还是个小社会,吃的、用的不出胡同都能买到地道的货儿。不过,我还是最羡慕那些胡同里住久了、住熟了的“胡同串子”,整日“游手好闲”,活得却不赖。看过一部电视剧,有一个镜头记得特清楚:一个“胡同串子”,在胡同口铺子里和大伙聊天,聊着聊着顺手拿起瓶啤酒抬头就喝,咕咕的,啤酒的液体顺着腮帮子挂下来…… 胡同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它是中国古代市民对于日夜的精妙看法,它揉和了季节的变更、市民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甚至夜里不紧不慢虚幻迷离的更漏、早上的薄霜与晨曦,是由生活的方方面面达成的一种家居审美的高度隐喻和统一。 随着大规模大批量的基建项目的上马,北京旧城区的胡同少了一大片,取而代之的是八车道十车道的大马路、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单调无味的火柴盒,谁见了都觉着惋惜。某些旅行社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不失时机地推出“到胡同去”。在故宫后门坐人力三轮车,到银锭桥、什刹海,走胡同,看四合院里的老头儿对弈、老太太包饺子,去钟鼓楼敲鼓敲钟,整个费用是每位一佰元整,如果想尝一下饺子的话,得多交六十,反正地道的老北京的亲切友善,礼数客套全部可以用人民币来购买,若想讨价还价少付些子儿,给你淡淡的一瞥:门也没有! 理性地想想,既然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那么胡同的消失也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何况历史上能够保留下来的也只可能是浩瀚文明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们的失落,更多的是由于那种与胡同紧密相连的文化生态的消失。因为,人的社会要求是多方面的,现代人的生活更是如此,不能仅仅被减缩成物质一个方面。
遥想冬天的童年 顾利民 冬天的童年
“金色池塘”学生习作 难忘的聚会 今晚,我们全家去聚会,那里有我很多好朋友呢。我最喜欢的是和才才弟弟玩了,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非常调皮,有时还叫我王弟弟呢,但大家不知道,他比我小好几个月呢,我读二年级,他却读三年级,没办法,王弟弟就王弟弟吧。他的特长很多,画画、写毛笔字等等,他最喜欢的就是打乒乓球了,上次我的脸差点快被他“打”下来了呢。 菜来了,一盘盘好菜端上来了,哇!红烧排骨,还有饮料呢,我忍不住挟了一块尝尝,味道好极了,还好,妈妈没批评我,今晚大放松呗。可这时候才才弟弟还没来,他像乌龟在路上行走似的,我三番五次去楼下张望,可总不见他的影子。我、陈洁漪、严加隽终于把我们的才才老弟给盼来了,我跑在前面,想给他们做一个恶作剧,我躲在门后,等他们刚走进门,就“哇”一声窜了出来,他们都被我吓得灵魂出窍呢。 终于开饭了,我们几个小家伙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就饱了。这可是一个玩的好机会,爸爸妈妈们只管海阔天空,哪管得上我们。我们一会儿跑到楼下,一会儿跑上楼在房间里转,一会儿又躲在桌子底下。还是才才老弟想出来了好办法,就是点蜡烛了,我们把所有灯都关了,房间里只有像萤火虫的四支小蜡烛在奔跑,太美了!够浪漫了!我非常胆大,拿着蜡烛往前走,不知道有个台阶,“砰”摔了一跤,差点把椅子烧着。灯开的时候,我们玩“抓人”,首先是我抓,我来个“地老鼠”,他们往这跑,我往那追,我一转身又往这追,他们急得团团转,好象有一把锁把他们锁在房间里,有一个鬼在追他们。但不出我所料,才才老弟来送死了,我刚想往后转,“砰”才才老弟被我的屁股给撞上了,我趁机就抓住了他。我立即逃走了,才才老弟变成了“鬼”,差点被他追上的严加隽摔了一跤,才才老弟也绊倒了,他尖叫一声,“好痛啊,严加隽我非抓住你不可。”可严加隽像蜜蜂采蜜一样遇到敌人攻击就跑得远远的,还差点把我给撞倒。我见才才老弟这样抓,心想他怎么不钻“地老鼠”,像他这样追下去十年八载也追不到我们……我们玩累了,玩得满头大汗,空调早已不起作用了,干脆脱衣服,赤着膊,爸爸妈妈们被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该回家了,我非常喜欢这个夜晚,精彩的时刻令我终生难忘,我希望每天都能有这样的聚会,再见了! 市青少年宫小作家创作班 王家珩 指导老师:王芳 “金色池塘”学生习作 今天我当家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瞧,那排骨却要12元一斤;一块方肉,售价4元!我们徘徊在菜场,望着身边的蔬菜, 听着摊主的吆喝声,既好奇又感到不知所措。明天,我们就要去野炊,尝试自己当家,大家把买菜的重任交给我和陈默,想不到,一进菜场就碰到难题。 “陈梦燕,你看这榨菜怎样?”队长陈默打断了我的思绪。 “嗯,很好……好”我抬起头,慌忙应和。 “叔叔,这榨菜多少钱?”陈默征得我的同意,就问卖榨菜的叔叔。 “一元。” “能……能不能便宜一点?”出校时,老师就曾千叮万嘱让我们别忘了讨价还价,可这会儿才觉得,这话很难出口。 “已经很便宜了,你看这榨菜,在市场上可找不到第二摊比我好的了。”卖菜的叔叔可能早有准备,马上接口答到。 “罢了,罢了。”陈默爽快地付好了钱拎起菜,向别处走去。 “咦,陈默,你看这榨菜!”又闲逛了半天,眼尖的我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也有榨菜摊,那榨菜可比我们袋中的新鲜、好看多了。 “哇,这榨菜真好。阿姨,这榨菜多少钱?”陈默也被我的喊声吸引住了,挑着榨菜问摊主。 “这……”我们可被这一问给楞住了,是呀,到底买不买呢?买吧,榨菜多了,钱也浪费了;不买吧,袋中的榨菜又太差…… 正在我犹豫不决时,只听陈默在旁说道:“买!”末了,又加了一句:“就算买个教训。” 阳光学校六(1)班 陈梦燕 指导老师 夏伍华 “金色池塘”学生习作 开发区的变化 五年前,我从崧厦老家搬到了百官开发区。那时,开发区都是一片荒地,到处杂草丛生,人民大桥也刚刚建起来。我家虽住在新房子里,但前后路面沆沆洼洼,楼下都是野花杂草。到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只听见蟋蟀在草丛里弹琴,老鼠在垃圾堆旁打架,青蛙在小河里唱歌。我心想,不知要过多久,才能改变小区的面貌? 过了短短的5年,我长大了,小区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直的马路纵横交错,一幢幢的楼房如雨后春笋。汽车川流不息,马路边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排得整整齐齐,街道两旁行人来来往往。商店里,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江滨公园里,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青青的小草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公园近处的江滩里种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远处是波涛滚滚的曹娥江,极目远望,一座座山峰肩挨着肩,天上蓝天白云无边无际。真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啊!夜晚,人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江滨公园观赏夜景。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游人在悠闲地散步,歌舞厅里传出了动听的音乐,茶楼里飘来了浓浓的茶香,人民大桥像一把竖琴,工商大厦和电力大楼就像两个巨人。人们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再过5年,开发区又会怎么样呢?我想,在我家楼下的草地上建一个小小足球场,让开发区的小朋友都到这里来玩;我想在曹娥江上造一个水上游乐场,让市区的居民们坐着快艇到水上玩个痛快;我还希望在最高的山上建造一个塔,我们背着降落伞从塔上跳下来,打开降落伞,便能从天上看见开发区这片美丽的土地。这就是我想像中的开发区。 百官镇中心小学四(4)班 陆凯翔 “金色池塘”学生习作 竞选优秀班干部 开学一周过去了,今天我们班要竞选优秀班干部。 “铃……”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原来热闹的情景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走进来,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评选一名优秀班干部,请大家举手表决。”我心里想:平时老师经常表扬我,不错,应该是我吧!老师先叫一个同学说,这个同学说出我的名字。老师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意见,有一个同学说出郑沁的名字,接着老师说:“优秀班干部只有一个,只能二选一,由得票多少来决定。”教室里顿时哑雀无声,老师先说我的名字,请大家投票,我得了12票,我平时那么多的好朋友,到了关键时刻,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开始给郑沁投票了,我的心都快要跳出嗓子眼了,老师数着“1、2、3……32”这……这怎么可能呢?它使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事后想想,郑沁各方面是比我好,我应该向她好好学习,争取在下一周里能评上优秀班干部。 百官镇中心小学三(1)班 张雨柯 “金色池塘”学生习作 致你——“金色池塘” 金色的池塘,你 覆卮小学小溪流文学社 王钦海 指导老师:程建龙
| |
建议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并将计算机分辨率设置为800×600,16位增强色或真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