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 舜 文 化 *** ※ 05月01日—15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虞山舜水有清韵 (2001年5月9日) 咖啡屋 (2001年5月9日) 蓝山咖啡 (外一首) (2001年5月9日) 桃李芳菲 (2001年5月6日) 留一些空间给未来 (2001年4月28日) 人在旅途 (2001年4月28日) 地处虞舜故里、舜水之畔的上虞市,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市165支民间吹打乐队、2200多名从业人员,一年四季活跃在田间地头—— 虞山舜水有清韵 单滨新 “东关十里逐笙歌,百戏鱼龙烛队多;照出隔江明月好,怙灯千百下曹娥。”(《绍兴史迹风土丛读·三》之《越中灯词》)这首诗描述的是旧时上虞曹娥江两岸鼓乐喧腾、热闹非凡的动人景象。 如今,上虞市已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内文化界这样评价当地繁荣的乡土文化:“娥江两岸鼓乐喧,虞山舜水奏清音。”据统计,该市24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吹打乐队伍,全市拥有165支队伍,从业人员2200多名,常年演奏的曲牌20多首、曲目100多个。连远在美国、加拿大的华侨、电视台记者,也赶来要去上虞的曲谱录音资料。 上虞是浙东民间艺苑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浓郁的民间特色文化造就了如嵇康、孙文明、屠咸若、连波、罗萍等驰名中外的民间音乐家。三国魏朝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系上虞人,他极善琴鼓,以弹奏《广陵散》著名,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因着民间音乐的深厚土壤,以唢呐为主加打击乐、丝竹乐器演奏的上虞民间吹打乐代代承传,历久不衰。据《上虞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孝女曹娥之父曹日于即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到明代嘉靖年间,上虞村村寨寨都有以坐唱和吹打(俗称“打番”)为主的“十番班”。上虞城南的凤鸣山曾是魏伯阳炼丹之地,也是道教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当时演奏曲目不少百种。但这些曲目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少曲目是纯道教音乐,迷信色彩较浓。80年代初,上虞文化部门为了保护民间艺术,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组织多次采风活动。文化干部们带着录音机下乡,根据录音记谱,抢救整理濒临失传的曲牌20多个,编成《上虞民间器乐集成》,其中有14个曲牌收入《全国民间器乐集成》一书,为浙江省之最。 吹打乐是特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个性鲜明,俗风厚重。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逢年过节喜庆助兴,也可以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有些曲牌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改进,成为民间吹打乐精品,如《文武辕门》、《花二场》、《流波曲》、《四方曲》、《步步高》等。它们或粗犷豪放,或高亢激越,或委婉细腻,具有较强的审美娱乐功能。 上虞在争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过程中,把进一步培植富有群众基础、具有竞争实力的民间吹打乐作为主攻方向。1998年该市首次组织全市范围内民间吹打乐擂台赛,22支民间乐队上台竞技,最后决出梁湖玩石村、蒿坝蒿庄村等10支最佳民间吹打乐队,并命名这10个村为市“民间吹打乐之村”。从此,上虞民间吹打乐队的活动更加如火如荼。文化部门因势利导,每隔一年举办一次民间吹打乐擂台赛,每逢重大节日活动都让他们登台亮相,并定期组织培训,指导队员识谱、记谱、背谱。更为可喜的是,上虞师范附小、沥东西塘小学、崧厦寺前小学等还开展了课外吹打乐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吹打乐的新生力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现在,上虞民间吹打乐队纯演奏道教音乐、封建迷信色彩较重的曲目基本绝迹,部分曲牌经修改后为戏曲音乐所吸收,群众性音乐创作也因此迈上新台阶。在绍兴市黄酒节上演出的吹打组曲《欢腾的曹娥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取材于民间曲牌《花二场》,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程式,在曲式和调性上大胆革新,改普通的“四管”编配为“十管”编配,演奏员多达48人。另外,当地文化馆创作的笙笛两重奏《山山弯弯风光崭》是在章镇一带《小放牛》的曲牌基础上加工而来,旋律流畅,活泼欢快;歌曲《山里汉的歌》汲取了《文武辕门》的旋律基调,粗犷雄壮,热烈浑厚。目前上虞已有从传统基础上创新而来的12个曲牌节目获绍兴市级以上的奖项。《欢腾的曹娥江》和《山山弯弯风光崭》还被行家认为是可向全省乃至全国冲刺的曲目。 “锣鼓一响,脚底发痒。”吹打乐成了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家埠吕海火家、石浦董秀连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吹打乐世家、吹打乐之家。岭南乡白龙潭村王仙法早年从村“大同轩”吹敲班学会吹唢呐、拉胡琴、敲锣鼓,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及兄弟王建法,吹拉弹敲样样都会。劳动之余或逢年过节,王仙法一家人吹吹打打乐上个一宿半宵,引得邻居们挤满了他的家。在该市“民间吹打乐之村”东关镇下堡村,全村30多人组成2支乐队在百里方圆演出,去年八月初十,2支乐队免费在村里整整演奏了两天两夜。同时,吹打乐也为当地村民们带来经济实惠。下堡村村民娄尧根组织的家庭乐队已四代相传,能演奏绍剧、越剧等传统曲目100多个,每年演出200多场,光是演出收入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了。娄家乐队有10多个人己成为专职人员,培养的徒弟已有15个,分布在方圆20公里内,吹打乐在该村已向着文化产业的方向发展。 (返回到本期要目) 咖啡屋 尚虞人 十六年前,朋友送我一瓶“雀巢咖啡”。我是那样的喜出望外,不啻为其昂贵的价格,亦缘于其时尚的成分。 尽管咖啡不是中国的主档饮料,然而不知怎的,在一杯杯浓香四溢的咖啡品尝中,我竟获得了如龙井茶的芳馨,似铁观音的醇酽。渐渐的,我情有独钟,一喝而不能自已。 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到了上海。夜幕下的国际大都市,毕竟是大家闺秀,这里有纵横跃驰的霓虹闪烁溢彩,这里有各式多姿的轿车飞流而过,这里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欢歌笑语,这里还有林林总总的咖啡屋诱惑惹人。“走,到咖啡屋喝一杯去!”上海朋友看我眼睛停滞在一座外观雅致、独树一帜的咖啡屋,便做起了说客,竭力撺掇我。“从本世纪初西风东渐,上海滩就有了咖啡屋,三十年代曾经风行一时。这不,而今又大流其行哩!”在上海朋友眉飞色舞的念叨里,我们一齐儿抬脚跨进了咖啡屋。 在一位衣着前卫的服务小姐领导下,我们坐到了临街倚窗的一角。在略显昏暗的橘黄色灯晕的浸漫里,就着西洋乐曲忸忸怩怩的渗逸,我们恍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很快地,热气袅袅、香味浓浓的咖啡端了上来,我慢条斯理信手将糖和伴侣适量倒入杯中,边调制边饮用了起来。“想不到,你还挺在行的。”我不曾抬头,只是抿嘴而笑,算是对上海朋友的应答。灯光还是那个灯光,音乐还是那个音乐,然而,没有多少时间,咖啡屋里客人骤然多了起来。有独坐一隅的,也有拍拖对坐的,更有三五成群围坐的,咖啡屋里一时以人满为患。然而,人们少有聒噪喧哗,除了情侣们语不出声,人们只能从其脸上不时漾起的笑韵里触摸其幸福的轮廓而外,其他客人也只是嗡嗡细语,有时竟连邻座亦难以听清。细斟浅续,小姐温文尔雅、体贴入微的服务,让你顿然获致了如亲王体恤民情一样的高贵而礼貌。和着温馨悠悠、福祉绵绵的音韵,倦怠的思想因刺激而驿动,大伙儿心致颇高,欲在咖啡幽香里找寻浸淫滋长的诗性情绪,比如渴望成功的激情,比如灵感迸发的狂热,比如梦想成真的喜悦。 上海出差时凝聚而拢的那帘咖啡情愫,我一直难以忘怀,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去高档纯正的咖啡屋休闲呀!然而,不出几年,这咖啡屋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连一些小城市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咖啡屋。我惊异,我欣喜,女儿似乎读懂了我脸上绽放的心韵,一言“以后爸爸喝咖啡不用到上海去口罗”的稚语,令我心境朗朗,意气洋洋。 城市咖啡屋的崛起,不啻是经济发展的见证,更是从另一个侧面透视了城市中人对放飞心情、放浪形骸、放纵灵魂的渴求。踱入咖啡屋,远离烦杂的日常生活,静静地享受个人独处时光的妙谛,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这应运而生的咖啡屋,这倾逸灵性的咖啡屋,席卷城市大地,何以不是一道耀眼不灭的城市风景呢? 如果说,世界上现时已经没有国界的饮料,除了中国的茶和美国的可口可乐而外,这几年,随着全球化的风起浪涌,接下来怕就是咖啡了。咖啡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但咖啡鼎兴的载体——咖啡屋的传统却在欧洲。正如萧关鸿先生所言:“咖啡屋一直是历史风云变幻的大舞台。从雅各宾党人、拿破仑、俾斯麦到马克思和列宁;从卢梭、叔本华、弗洛伊德到尼采和维特根斯坦;从歌德、王尔德、卡夫卡到萨特和海明威;从毕加索、瓦格纳、斯特劳斯到先锋派画家和流行歌手;从创造历史的到描绘历史的人们都在咖啡屋泡过几天或者几十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你欲了解欧洲文化,你就从普通而普遍的咖啡屋这扇门进入吧,因为“一部咖啡屋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欧洲文化史。” 陈丹燕在《咖啡苦不苦》一书中,向读者披露了海明威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创作细节:1921年到1926年,海明威在圣日尔曼广场的咖啡屋里度过了他的一段写作生涯。在咖啡屋里,人来人往的自由、畅所欲言的无拘,激发着他想表达的愿望,有时“偶尔进来坐在门边等人的年轻姑娘,以浑然不知的姿态”,打开了他的思路,“也许我可以把她写到小说里去”,他如此而想,灵感突然奔涌:意念、情节、故事,紧接着汹涌而生动地袭来。然而,这仅仅是众多欧洲咖啡屋曾经上演和正在演绎的千百万个关于咖啡关于咖啡芳烈与文化倾情戏剧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截小段子而已。 咖啡屋里传颂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文化故事,似让人始料未及。我未曾游历欧洲,无以一睹那咖啡芳香馥馥、文化情味浓浓之咖啡屋的华容,然而,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我却有幸观览据说酷似欧洲风情的咖啡屋,身临其境,那沙龙一样的喁喁聚谈,那书店一般的幽幽默读,那课堂一戋刂的沙沙走笔,那看戏一似的细细究察,与其说这是一家咖啡屋,倒不如说这是一座文化馆。 从国外考察回来,沾染着咖啡屋里那丝丝咖啡浓香混合着灵感与激情的清气,我颤动这般心律,撼动这种心音:我们已经有了咖啡屋,然而,我们何日拥有自己的“咖啡书屋”、“咖啡文化馆”呢?何日从咖啡屋里走出中国的“卢梭”、“海明威”、“歌德”、“毕加索”呢? (返回到本期要目) 蓝山咖啡 (外一首) 霜 禽 蜡烛点燃的时候 蓝山咖啡 也同夜色一起点燃 清苦之烈 香浓之烈 一如那种叫情感的物质 其实我们都知道 蓝山咖啡 只是一条来自异域的船 在江南这个小镇 短暂停靠 就像语言是一条 情感的船 在这个多雨的夜晚 偶然启航 拥有蓝山的日子 很少很少 没有蓝山的岁月 月光依旧次第开放 只是不知道 许多年以后 蓝山咖啡是否会是 一只记忆的锚 咬着伤感 幽幽晃荡
百合花
黑暗的夜里 百合花满屋芬芳 那是一种生命 浓浓流淌 百合花应该知道 最璀璨的辉煌 也是生命 开始走向死亡 黑暗的夜里 百合花满屋流淌 闻得见百合的甜香 却留不住百合的芬芳 我为此常常 独自忧伤
(返回到本期要目) 桃 李 芳 菲 薛家柱 仿佛一群编外的老童生,踏着芊芊春草和湿漉漉春泥来到白马湖畔,拜访受业已久但从未谋面的恩师。老师们出门远行去了,门扉轻掩,小院内一树桃花探出墙来,笑靥迎人。 至今我也说不清与白马湖的关系。反正少年时踏进小学校门,弦歌一堂唱的《祖国歌)、《放学歌》、《春游》、《送别》——是李叔同先生谱的曲;图画课临摹的又是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高小时,读了一篇朱自清的《背影》,使孩提的我热泪涔涔;更从母亲案头拿到一本夏尊译的《爱的教育》,竟会在黯淡油灯下读到深宵,心中充盈爱的光明。唱着、画着、读着,不知不觉知道了这些了不起的一代大师,二、三十年代都曾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育人。这些如诗如画、似梦似幻之作,不少出自白马湖畔。从此,我无形中也与白马湖结下心缘。她,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和文艺的圣地,犹如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可是,我的朝圣之旅却整整拖迟了50余年。在这二十一世纪宿雨初晴的早春,轻轻推开了一扇扇尘封已久的故居大门。哦,庭院久未扫,花开寂无主,这木门、这平屋,犹如大师们那样朴素无华、平易可亲。他们人虽不在,但每个角落似乎还能看到轩昂身影,还能听到天籁般的笑语欢声,连岑寂空气里都有他们不绝如缕的呼吸——正如丰子恺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描绘的动人情景:他们在月下倚栏观赏新月,手持清茶一杯闲谈。夜深了,他们散去,但杯中茶尚有余温热气——是啊,大师们没有离去,还在影响一代又一代门生。我虽未受亲炙,但他们的作品使我终生受益,遗惠无穷。 心仪已久的白马湖啊,既然迟来了,谁都不想早走,每个人都久久伫立在晚晴山房、小杨柳屋、平屋等旧居的红桃绿柳间,感受着桃李春风的芳馨。湖风轻拂,绿野芳菲,桃李满天下,不要说一代代春晖的莘莘学子难忘师恩,连我们这些慕名前来的编外学生,也在湖畔尽情沐浴五四文艺大师的春晖。 (薛家柱: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
(返回到本期要目) 留一些空间给未来 菡子 画家也许非常容易地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描绘生活和生命,但我们很少听说画家会在五彩缤纷漂亮的底版上豪情泼墨,对艺术而言,画家更需要的是空间而不是约定俗成。我由此记起一句俗语:千间万间总是少一间柴间。意在讲人们对房屋的摆布和装修总是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我曾经非常不理解,超前设计和利用不就行了,何况生活中其实也没有太多外在的东西需要永久地保留。等到我开始留意房屋的设计和装修时才明白,对生活而言,我们永远需要空间。 空间是人们对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追求。居家的房屋向大面积复合式发展,很多时候,我们的房屋设计总是不自觉地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房屋装点得越豪华越能体现主人典雅不凡的气质。诚然,在装修的细节上花一些功夫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很多时候,主人对家庭装修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主人心中家的地位。电视墙,灯光,过廊,屏风等等现代装修必不可少的细节问题摆在了面前。对大多数普通的百姓而言,我们只是普通的艺术欣赏者,也是普通的艺术创造者,能够把华丽和高贵诠释得很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与其不能,我们不妨有些自己的个性。给自己留一些生活空间,让家尽可能的宽敞明亮。况且,繁琐的装潢加豪华的家具会让家变得拥挤而没有主题。我听一位业内人士说过,现在很多的居家都考虑背投式电视机的使用,把电视墙做得大气而豪华,许多的线条,许多的背景,而当电视音响等一系列的主体电器家具摆布上去以后,让人觉得乱而没有层次,甚至不知道我们应该看电视呢还是应该欣赏电视墙。电视墙仅仅是一个例子,但我们由此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居家,一个房间,都是有自己的主题的,也就是说,主人应该知道,在许多关节中,应该突出什么,最终的效果追求的是什么。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明确的追求时,留白也许是一个好主意。这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你能够拥有不断完善的自我生活空间。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不断地完善其实也是主人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的反映。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广泛,以及人本身精神的追求的提升和变化,对家的要求会不一样。有人会喜欢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布置得满满当当恰到好处,其实,生活是一种变奏,生活也是一种情趣,不断地给家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诸如布艺,诸如家具以及一些小小的配饰和工艺品,会有更多的家的温暖和温馨。小小的细节的弥补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家中有新的东西可以欣赏也是很好的。
(返回到本期要目) 人在旅途 王晓燕 有人说旅游是花钱买罪受:挤车风吹日晒加不舒服的吃住。可我们却乐此不疲:因为旅游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更多的是乐趣:秀丽的风景,新奇的风土人情以及旅途中心灵的完全放松。 我们生活的那个城市,四周都是熟悉的人们,熟悉的环境,你的言行被人评论,你的心境因着环境的不变而显得陈旧。于是我们去旅游,在另一个完全陌生,完全新鲜的天地中放飞自己的心情。 当你带着充满异域情调的手镯,带着满身的风尘和轻松回来时,你成为一个全新的你。游览了气势雄伟的长江,你觉得原先的不快根本就是一芥尘土;爬过险峻的黄山,你已有了足够的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走过美丽的西子,你悟出一种生活本身具有的平凡和美好。 而其实,就是在旅途中,只要善于发现,你也会拥有很多的乐趣—— 假如你坐汽车,那是最适宜看沿途的风景了。车还未开出熟悉的城市,你的心却已似离弦的箭飞去了。清风拂面,玻璃窗外是一个透亮的世界。你看那稻田绿成一片,看一只翠鸟一跳一跳地越过小溪飞到山的那边,看蛇一样的公路蜿蜒在脚下, 抬头才发现自己已与对面的山头齐平,看红红绿绿的辣椒被小贩们堆在地上,看五彩的戏装一晃而过,耳边却还响着铿锵的曲调,看泥筑的老屋用松木框出窗户,显示着风雨的侵蚀,看独轮手推车横在田头,亮黄的丝瓜花开在棚架上……旅途犹如一幅看不完的画卷,让你一路悦目一路惊喜。 但是如果改乘火车就不同了。火车开得太快,不宜看景,而它相对密封、安稳的特点,却也给人一个闲谈的空间。南来北往客, 相邻而坐,一个微笑便能打开话闸。家乡是永恒的话题。可以从中了解彼此的风土人情、建设和发展,而且必定详实而形象,绝无小时候课本中的枯燥。你从此知道“惠安女”除了画家眼中的优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凄苦,知道北方的大枣在风中咧开嘴笑得可爱,并且亲身体会到北京人的善侃和豪爽。原先设想的几个小时的枯坐充满了笑声,摆开的杂志没翻过去一页,因为旅途本身就是一则散文,充满知识和趣味。 坐船,听汽笛悠扬,看江水滔滔,水天一色,本身就很有一种韵味了。记起孔子的“逝者如斯”,《夜航船》中那个“且让小僧仲仲脚”的和尚,便会有一种怀古幽思的氛围迷漫开来,心随之而安详、宁静。 于是我们发现其实旅游的乐趣并不完全在目的地。一路的风光,一路的人情,一路的心绪都是此行的收获。旅行的意义大概就涵于这一路风景的积累中吧。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