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 日 上 虞 *** ※ 05月01日—15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一切为了农民群众满意 (2001年5月15日) 人人敬重的“大大” (2001年5月15日) 不是父子胜父子 (2001年5月15日) 投资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2001年5月14日) 梁湖镇一批“说客”走南闯北招商引资 (2001年5月14日) 我市个私经济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2001年5月11日) 全市效益农业发展显现三大特色 (2001年5月11日) 上虞至南京有了直通列车 (2001年5月11日) 科技党员成为“卧龙”技术创新尖兵 (2001年5月10日) 陈溪乡首个花木基地雏形初现 (2001年5月9日) 下管镇力争田地山处处出效益 (2001年5月9日)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获“省牌” (2001年5月8日) 全市“农网”改造暖人心促发展 (2001年5月8日) 骗子卖“戒指” 山民不上钩 (2001年5月8日) 雄鸟恋雌鸟 飞去又复回 (2001年5月8日) 敢教穷村换新颜 (2001年5月8日) 我市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喜读农函大 (2001年5月7日) 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为农服务实招迭出 (2001年5月7日) 我市首个计算机软件产业化项目问世 (2001年5月7日) 公安局发动群众惩凶除恶 被奸女“囚禁”五年重见天日 (2001年5月7日) 拖拉机断轴横卧道口 道口工机智化险为夷 (2001年5月7日) 上虞“九五”功臣评选揭晓 (2001年5月1日) 二千余师生喜佩新校徽 (2001年5月1日) 女子腹痛难忍 青年热情相助 (2001年5月1日) 一切为了农民群众满意 ——写在农特两税调整基本结束之际 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虞舜大地上各条战线喜事不断。但在65万上虞农民的心里,新世纪馈赠给他们最实惠、最厚重的那一份礼物莫过于一场改革。那就是自4月初在全市全面推开的农村税费改革。 上虞农民是幸运的。因为,上虞是浙江省农村税费改革的首个试点县(市),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农民,上虞农民喝上了这一改革的头口水,最早得到实惠,最早减轻负担,最先领略改革的魅力,最先体会到改革的效果。
“双赢”:乐了农民喜了干部 一项改革,要达到“双赢”的效果是难能可贵的。但农村税费改革在上虞却真的达到了农民满意、干部满意的难得境界,可以说是乐了农户喜了干部。 上虞的山头、田头、海头,但无论在哪头,没有一个农民对农村税费改革持不欢迎、不满意态度。说起农村税费改革,他们脸上始终荡漾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笑意。最满意的是“中国葡萄之乡”盖北乡的农民,他们普遍感受到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实惠。改革前,该乡的葡萄田上既收农业税,又收农业特产税。以庙前村为例,改革前该村农户每亩葡萄田交农业税66元、特产税80元,合计146元,改革后只需交纳农业税42.52元,亩均减负103.48元。在粮经区种养大户是满意的。沥海镇种养大户戴建明承包土地1200亩,亩均减负30多元,再加上规模种植带来的减负,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他喜上眉梢,腾升出更大的创业激情,正加紧筹办农业龙头企业。普通农户也是满意的。章镇镇太山村村民钱志卫两个孩子读书,每学期省了300多元教育附加费,身上的担子为之一轻。另外一些农民,他们满意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改革后的民主、规范、明白感到满意。沥东镇不少农民表示,我们这里日子好过,虽然钱减得不多,但说明党和政府记得伢,关心伢,真是钱少情重啊! 乡、村干部对农村税费改革是乐意的。驿亭镇机关干部对此的感觉很有代表性——好像“松绑”了。前几年,为了收足费,机关干部成了催费员、讨债员和垫款员。一年中有8个月在催款收费,有2个月工资要垫付村里和农户的费用。该镇10多名干部由于所联村经济薄弱,垫付资金高达7000多元。由于收费纳入考核,收不起费用年终还要失分、少钱、丢面子。 可以说,收费是压在机关干部心头的“一块心病”。农村税费改革后,他们终于轻松地笑了,也更有帮助联系村发展经济办实事的信心和精力了。其实,有“松绑”之感的岂止乡镇干部,全市数千村干部感受更强烈。他们不再是收费的专职干部,不用再围着收费转,也不会因收费而得罪乡里乡亲,坏了邻里和气。即使对于那些原先各项费用由村集体支付的村而言,其实减负更多地减在了村集体上,他们不仅无需再代交费用,而且还有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0%的附加进帐。 到位: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田,为使这场前无古人的改革顺利推进,我市上下联动,做到准备工作、领导精力和政策宣传步步到位,从而为改革营造出万事俱备的浓郁氛围。 自从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把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上虞,我市就闻风而动了。不仅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而且从各部门抽调熟悉农村工作、具备领导经验的精干人员组成办公室。在此基础上,全面摸清了全市农民税费负担情况、乡镇财政状况等,并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沥海、章镇进行蹲点调研,对村、农户进行典型分析和测算,从而基本掌握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积极效应,明确了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又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展开试点突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3日在全市全面推开。 加强领导绝不仅仅是一句套话、空话。这一点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省领导柴松岳、周国富、吕祖善、章猛进等多次来虞调研、座谈、指导。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连远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市委书记姚作汀也十分关注这项改革。在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常年产量评定、计税土地面积确定等关键阶段时,任其良、卢一勤等市领导还专门抽出三天时间,对24个乡镇及围垦局主要负责人分片专题座谈,了解情况,解决难题。在改革攻坚战中,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始终站在改革的第一线。他们认真细致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深入实际调查本地具体情况,而当联村干部和其他班子成员下村入户时,他们常留守大院,成了政策难题的解答员和上通下达的联络员。可以说,各级领导的重视不仅保证了改革方向的正确、政策的规范,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干部的改革热情。 当然,改革光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为使改革在农民那里入耳、入脑、入心,市、镇、村各级动用了所有宣传机器,利用了所有宣传途径。除了大会动员、出黑板报、贴标语、宣传车进村、有线电视宣讲等常规手段外,为确保改革的严肃和规范,各地都组织了不止一次的专题业务培训。沥东镇统一印制宣传标语,供各村到处张贴;崧厦镇用油漆书写永久性标语200多条;永和镇干部走进农舍,用对比算帐的方法宣传改革;小越镇印发了《小越镇税费改革有关问题说明》,各村党支部书记、文书、联村干部人手一册;盖北乡印制《农业税政策调整知识讲座》和《农业特产税政策调整知识讲座》各120份……人人理解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由此形成。改革,成为新世纪第一个春天的最强音。 调整:唱好改革的“重头戏” 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头戏是两税调整,即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政策调整。4月27日至29日的检查验收标志着两税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检查中,8个小组的共同感受是:由于严格把好常年产量评定和计税土地面积核实这两大关口,并严格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农特两税调整这场改革的重头戏普遍相当成功。 亩均常年产量评定是改革的第一“关”。市、乡镇和村步步为营,自上而下分级落实,使这一“关”顺利通过。第一步,市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根据全市平原、半山区、山区和介乎半山区与山区等的具体情况,确定各乡镇的亩均常年产量分为4个档次。第二步, 各地分别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村干部、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座谈会,谨慎商定各村的亩均常年产量。第三步,各村分头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分户评定常年产量。此后,市税改办在综合考虑毗邻乡镇平衡等因素的基础上下达批复,常年产量由此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计税土地面积核定是改革的又一“关”。村、乡镇和市自下而上步步把关,使“有税无地”、“有地无税”现象得以基本消除。在市税改办有关计税土地面积确定的政策的指导下,各村以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基础,加上二轮承包后新增的土地,减去按政策已核减部分,再根据现行政策核减二轮承包后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益事业、退耕还林还水等面积,调整核实好各户的计税土地面积。为确保面积真实,一些乡镇由联村干部上门核对并签字负责,一些乡镇组织各村文书集体办公、现场审查,一些乡镇组织农业、工业、城建及文卫副镇长和各口老同志把关,而且所有乡镇的主要领导和财办严格把关,从而避免了“有税无地”、“有地无税”现象的再次产生。 群众的监督在改革过程中是自始而终的。各村为评定常年产量而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民主的气氛相当活跃。由丰惠镇首创的村民代表大会书面决议很快在许多地方推广。沥东镇还做到时间、到会人数、主持格式和决议形式四统一,所有同意的村民代表必须在决议书上签字,并备有大会会议记录。随后,各户常年产量出现在各村的村务公开栏中,这是第一次公开。第二次公开出现在计税土地面积调查情况表上报前。张家因机耕道路建设减了2分,李家因造学校减了1分,王家因造公厕减了6厘……有没有疏漏?有没有舞弊?让村民监督。同时各户还收到了村里送来的计税土地面积核对表,有异议的可在3天内提出。接着就是第三次公开。当市税改办4月22日将批复下达至各乡镇后,镇、村干部快速按动计算器,一张包括户号、户名、计税土地面积、亩均常年产量、计征农业税稻谷数、农业税及附加金额等内容在内的2001年农业税及附加征收入库分户登记簿很快出现在公开栏内。为了使农民看得明白,小越镇还将镇机关所有会用电脑的人员集拢来,熬夜输数据。23日一大早,全部由电脑打印而成的登记簿洁净清爽地出现在该镇35个村的村民面前。 重视群众监督还体现在检查验收环节,每个乡镇临时抽两个村,每个村随机找5户农户访谈,使农户对改革的真正感受得以真切反映。陈溪乡陈家岙村74岁的陈宝忠老人对检查验收组同志说:农村税费改革,党中央特别好,减负特别大,我们农民特别满意! 农民特别满意!多么感人的效果!正是为了追求这样实在的效果,各级干部付出了很多。就税改办全体同志而言,在农村税费改革展开后的日子里,中午大通商城钟声敲过十二下还饥肠辘辘、晚上街上行人稀少时才披星戴月回家是常有的事。同样为了农民更满意,同时也使基层政权得以正常运转,我市还在调整两税的同时,出台了农业种养大户减征农业税及附加暂行办法,公布了取消的涉农收费项目,实行了财政转移支付,改革了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并正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探索和谋划弥补财政缺口、“一事一议”具体操作、逐步取消“两工”、乡镇机构改革等配套政策。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农民群众更满意! (返回到本期要目) 人人敬重的“大大” ——记省优秀共产党员金明珠
“大大”是大姐的意思。在金明珠面前,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大大”,连一个三岁小孩走到她面前也亲昵地叫一声“大大”。这声“大大”,倾注了人们对金明珠的热爱、敬重。 她使一个一穷二白的村富了起来 金明珠在1969年任海涂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海涂村用“一穷二白”四个字形容毫不夸张:在1969年秋天的13号台风中,海涂村280多名村民惟一赖以生存的“饭碗”——海涂盐场,被海水冲得无影无踪,遭了灭顶之灾。金明珠正是在这危难时刻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盐场冲掉后,海涂村种粮没有田,出海没有船,办厂没有钱,是个地地道道的“三无”村。而280多张嘴却等着要饭吃,150多个男女劳动力等着要活干。这是摆在金明珠面前的十分沉重的担子。金明珠整夜整夜动脑筋想办法,想到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老话,于是决定组织搞近海运输,先让男人们有活干。但组织近海运输谈何容易,造船、修船要木头,出海要柴油,而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是凭计划要票子的。金明珠就是凭着一股韧劲,一趟趟地往县城跑,经常早出晚归,终于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打造了运输船,做起了运输生意,后来又买了一条运输船扩大规模。同时,又组织劳动力割咸青草编席,用渔船、运输船用后废弃的麻绳纺线织麻袋。这样,海涂村群众的温饱问题算是解决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金明珠逐渐感到,海涂村不能满足于温饱,要让村民过更富足的日子,她想到了办厂。于是,她跑项目、请师傅、借资金,十分艰难地在1980年5月办起新建玩具厂,使人均年收入一下子从80多元提高到200多元。尝到办厂甜头后,金明珠胃口更大了,在作市场行情调查的基础上,创办了皮件厂,专门生产各种西装票夹,走外销道路,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日发达国家。现在,这家厂的年销售达到2000多万元,成为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去年,年近花甲的金明珠仍然雄心不减,投入设备资金450万,办起袜厂,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年销售达500万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渔业的稳定收入,使海涂村的经济远远领先于新建片的其它8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这一切,无不倾注着金明珠的心血和汗水。 她在坎坷的道路上奋发有为 海涂村所在的新建片临近杭州湾,堤塘外就是大海,这里出海的男人多。出海人性格豪爽,但封建意识严重,“雌马上不了战场”的观念根深蒂固。金明珠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刻开始,就经受了种种外界压力,开始了坎坷道路上的各种磨难。但她从来没有屈服于这种压力和磨难,硬是凭着一颗“一切为群众着想”之心,干成了一番事业。 打造运输船时,不少人都说风凉话、看冷眼,并多次闹事进行阻止,但金明珠硬是用双腿跑来了木头、柴油,建起了运输队。当金明珠决定要办玩具厂时,有人暗里明里造舆论:女人办厂,寿命不长。还有人说,金明珠算什么,到时候玩具卖不出去,叫她挑着上街去卖。当玩具厂成为村民的致富厂后,有的人想乘落实承包责任制之机分光集体积累。金明珠顶住后,这些人就开始诬告,诬告信一直寄到中央…… 像上面提到的这种事,金明珠何止遇到一件两件,在任支部书记32年来,她被人骂过、打过、诬告过、威胁过的次数太多了。但金明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心系群众,心底无私,最终群众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现在,当村里的楼房一幢一幢地树起来,村民口袋里的钱一沓一沓地多起来时,原来与她作对的村民终于承认她是正确的。那个因写信诬告而坐了两年牢的人因生活困难,金明珠不计前嫌接济他后,他说,金明珠的胆量真大。那个拿着刀威胁过她的女工,现在也亲切地叫她“大大”。 女老板仍过着清贫的生活 金明珠任支部书记已有32年,任厂长经理也有22年,不少人总认为她家庭肯定很富有,事实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次,金明珠因病在家卧床休息,一个女工为了请假跑到她家,一进门,这个女工连请假的事情都忘了,就是瞪大眼睛,左右上下地看她家。大概因为她的房间和家具都很旧,这位女工拿手戳戳金明珠的头,说她是“番薯脑袋”。 的确,金明珠的家庭条件并不比一般的家庭好。直到1991年,她一家6口人还住着只有12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孩子已分别成家,有了和村民们差不多的房子,她就住在小儿子的旧房子里,没有高档家具,没有高档电器。 金明珠一直认为,做干部应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刚当支部书记那几年,她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样,一天拿六个工分。直到近几年,她才开始和别的村干部一样领取村干部职务补贴。前几年,没有谁限制住饭店、宾馆档次,但她出差每次都住7至8元的床位。有一次出差到深圳,找不到便宜旅馆,她就和出差人员欣赏了一个晚上的南国夜景。 金明珠虽然是一个年产近3000万元企业的女老板,但她自己没有发财。她说,海涂村村民富了,在他们心中有我“大大”,这就是我最大的发财。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不是父子胜父子 ——钟章其助学结对献爱心 前几天,丰惠镇中学初二学生周赛坡收到了瓦窑村村委主任钟章其送来的500元现金,心头无比激动,连声说:谢谢爸爸,谢谢爸爸。 人们不禁要问:32岁的钟章其,至今尚未结婚,怎么在丰惠镇里冒出一位15岁的异姓骨肉?要弄清真相,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1998年,钟章其离开自己在北京创办的京虞霓虹灯厂回乡务农,并承包了瓦窑村罗家岙80亩荒山,办起了养猪场。热心公益事业的他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决定与贫困学生周赛坡建立助学结对关系。当时家住丰惠镇南街居委的周赛坡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父亲生病亡故,母亲没有工作,家境甚为困难,不但生活难以温饱,而且无钱读书,面临失学困境。尽管钟章其自己正在山上养猪创业,但对周赛坡遭遇十分同情,头年就捐款2000元,第二年捐款1500元,至今,每学期帮助解决学习与生活费用700元至800元,三年半时间捐款金额达5000元。由于钟章其对孩子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使聪明好学的周赛坡解除了后顾之忧,小学毕业读初中,平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年年是班干部、三好学生。每当周赛坡将成绩单送给“父亲”钟章其阅看时,钟章其总是十分兴奋,为“儿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儿子”周赛坡很懂事,知道“父亲”在山上开荒造林养猪挣钱不容易,学习上总是加倍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亲”的关爱。
(返回到本期要目) 我市投资环境改善对投资者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和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的建成,对增强投资者信心和吸引外资产生了积极影响,投资形势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投资质量明显提高,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全市31只重点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平均每只项目7399万元,已有18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7只项目完成审批立项,28只项目正式开工,开工率达90.3%。 我市通过财政技改贴息、发行国债、优惠税收、扩大出口和发放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手段,推动企业扩大技改投入,提升了企业的投资质量、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如阳光集团T5大功率节能灯、卧龙集团变频电机、春晖集团特种陶瓷复合材料、金泰集团聚丙烯酸钠高分子絮凝剂等4只项目列入国家计委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上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汽车发动机曲轴、皇马集团化纤油剂项目列入国家经贸委“双高一优”项目,其他如上风集团高效节能风冷成套装备、春晖集团四通电磁阀等项目也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上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上虞精细化工园区在优化和调整投资结构中,依托区域和政策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了20只重点技改项目在“两区”安营扎寨,占全市重点项目的64.5%,成为技改投资的主战场。 为了缓解技改投入资金的不足,我市通过向上争取、对外引资等来拓宽融资渠道。春晖特种陶瓷复合材料、金泰聚丙烯酸钠高分子絮凝剂项目是全省仅有的两只获得国家计委专项资金的项目,分别为1500万元和950万元,并可获得相应的地方配套资金。省经贸委也下达贴息资金330万元,占绍兴市所属各县市的58%。 随着发展开放型经济步伐的加快,我市对外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有合资项目16只,总投资近8亿元,6只外资项目列入今年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个体私营企业在投资中异军突起,完成投资3亿元,增长60.7%。
(返回到本期要目) 梁湖镇一批“说客”走南闯北招商引资 已引进3只大项目,协议投资近2000万元 今年春节以来,梁湖镇出现了一批走南闯北的“说客”,他们到广东引项目,下福建引外资,往河北去招商,赴上海搞宣传。群策群力的结果,使梁湖镇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共引进3只大项目,协议投资近2000万元,目前,这3只大项目正陆续在梁湖工业园区安家落户。 今年以来,梁湖镇领导班子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全镇上下形成了借助外力大力发展小五金块状产业的共识。镇领导与镇干部一起,转换工作角色,乐当招商引资的“说客”。一时间,全镇上下迅速冒出了许多乐此不疲的“说客”。 该镇干部到汕头引项目,在洽谈过程中,听说泉州有一外商投资项目,他们当即辗转500多公里到泉州,与外商进行了有关洽谈,第二天一早又赶回汕头。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连续作战精神,中日合资舜海织造有限公司即将在该镇工业园区落户。 在挂钩市领导的热心牵线下,该镇又与河北大城平舒砂轮厂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洽谈中,镇领导亲自到河北该厂宣传梁湖投资环境,介绍有关优惠政策,促成该企业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梁湖工业园区新办企业。 为努力引进一台商独资项目,该镇在充当好“说客”的同时,还努力当好服务员。台商企业代表计划来梁湖镇考察,但适逢镇干部的双休日,于是打算等双休日后再来,镇领导得知后,明确表示完全可以放弃双休日。优质高效的服务,令台商代表倍感欣慰,决定在梁湖镇投资办厂,同时还热忱表示今后将介绍更多的台商来梁湖寻求发展。
编后语: 在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抓经济、争创一流促发展热潮中,喜见梁湖镇出现一批“说客”走南闯北招商引资,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梁湖镇出现一批招商引资的“说客”,说明该镇领导班子和镇干部真正把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在行动上,通过自己踏实的工作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业绩,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形象。 梁湖镇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干部充当招商引资的“说客”,并且乐此不疲,说明全心全意抓经济已成为该镇干部的自觉行动。在当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正需要这样的“说客”主动出击和“穿针引线”。我们在为此叫好的同时,更希望在全市出现更多这样的“说客”。 (返回到本期要目) 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块状产业 涉农热情高涨 我市个私经济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今年我市个私经济继续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发展、拓展空间的重点来抓。旦旦劳保用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上马两个技改项目,投资800万美元、占地200亩的电脑棉袜机项目已部分投产,另一个投资3000万元、年产3000吨棉纱处理项目也将于5月份竣工投产。据悉,全市新开业私营企业160多家,注册资本总量为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5%和16.7%,个体工商户675户,注册资金总量13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44.9%。 面对日益临近的“入关”态势,我市不少私营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加快外向发展的良好局面,大部分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由以往的以代理出口、间接出口为主向自营出口、直接出口转变,外贸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至今已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7.92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000余万美元,虞伟毛绒、西湖防护、天龙漂染、旦旦劳保等企业自营出口额均超过100万美元。 伞件、铜管、劳保用品等块状产业通过龙头带动、外向推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丰惠手套袜业块状经济在旦旦劳保、西湖防护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以两家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约化生产体系,带动其他企业成为出口产品加工的“卫星厂”,扩大了块状规模。今年新办手套、袜子生产企业就达10余家,全镇现有手套、袜业企业73家。伞件、铜管、电化铝等发展历史较长的块状产业,通过外资介入等手段,开始在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调整,如台商独资企业久田伞业投资220万美元,为崧厦、沥东等乡镇伞件企业配套生产伞骨架。沥海镇宝丽电化铝公司正着手与香港、北京两家企业合资设立化妆品生产企业,并与西安理工大学洽谈共同投资1000万元开发铝镁合金表面处理材料项目,使该镇电化铝块状产业出现由单一电化铝为主向综合性涂装妆业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市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广大个私业主投资效益农业的力度不断提高,一些农业乡镇在发展效益农业上对个私经济的依赖性也在不断提高。如下管镇50多户个体工商户承包荒山搞种植,总面积达1500多亩。到目前为止,全市涉农个体私营业主已发展到375户,其中从事种养殖40户, 农副产品加工65户,农副产品贩销270余户。
(返回到本期要目) 产业层次提升 产业化程度提高 科技兴农步伐加快 全市效益农业发展显现三大特色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粮食购销市场化契机,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效益农业发展形势喜人,并呈现出农业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产业化程度有效提高,科技兴农步伐不断加快等三大亮点。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注重引导,提供服务,各地真抓实干,农业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效益农业面积新增10.7万亩,比去年增加20.6%。在粮经比例更趋合理同时,各地注重农业规模效益,着力加大优质农产品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百亩以上连片高效农业基地达193个,总面积为11.79万多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基地44个,面积7.98万多亩。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农业产、加、销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化大力气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新办农业龙头企业37家,计划总投资近6000万元,全市有61家农业龙头企业计划投入技改资金近8000万元,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35家,共建立百亩以上创汇基地14个,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4.34万亩。全市农产品贩销队伍不断壮大,农产品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年贩销在50万元以上的贩销大户已达143户,年总贩销额达到2亿多元,共建成7个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年还将重点培育壮大百官大厂蔬菜批发市场和大三角水果批发市场。 为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农科联姻、知识更新、技术推广、名牌名品、示范园区6大工程,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市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重点建设好市级果蔬、观赏苗木、畜禽3个市级繁育中心。如市观赏苗木繁育中心今年计划投入277万元,用于基地设施建设,预计全年可提供500万株苗木,产值超过1000万元。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上虞至南京有了直通列车 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从5月11日零时起,部分旅客列车车次和运行时刻进行调整,履行新列车运行图。 新列车运行图实施后,原苏州至宁波间T715/T716次和杭州至宁波间的K805次列车将停运。新增开宁波至南京西客站间T711/T712次列车,上海至宁波K807次列车。新增旅客列车在上虞站的开车时刻为:宁波至南京西的T712次10:21分开车;上海至宁波的K807次21:45分开车。 新增开的至南京西客站间的T712次列车,为黄金旅游线路,途径苏州、无锡、镇江、常州、南京,将为我市居民出游带来便利,这也是我市首次拥有了至南京的直通列车。
(返回到本期要目) 技术政治双合格 夫妻党员共创业 科技党员成为“卧龙”技术创新尖兵 这段时间,浙江卧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优秀党员严伟灿,正忙着电动车、电机和控制装置这3个专业研究所的组建工作,打算在近期建成国内一流的电机试验中心。 像严伟灿这样的科技党员在“卧龙”已不胜枚举。该公司直接从事技术岗位的党员达51名,占全体党员数的49%,占全体科技人员的四分之一,占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90%左右。这批科技党员在生产管理战线上大显身手,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 卧龙公司是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绍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党委十分注重在科技人员队伍中发展党员,并通过技术入股、奖赠优待股等方式,激发科技党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忠实代表。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控制专业的年轻党员廉晨龙,26岁就破格担任电机电器研究所工程师。1999年由他主持开发的Y2系列三相异步电机项目和三相异步电机设计程序分别获公司科技成果、技术革新二等奖。今年他又担任了公司重点新产品裁剪机用变频调速系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该公司科技战线上还活跃着10多对夫妻党员。这批“夫妻党员”大多是引进人才,他们在“卧龙”扎根后,为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注入了活力。享受“卧龙”奖赠优待股的高级工程师马新民、徐冠群夫妇均是老党员,原就职于兰州某大型企业。7年前,他们到“卧龙”落户。如今,马新民已担任“卧龙”公司副总工程师,徐冠群高级工程师在营销部从事新产品市场拓展,夫妻俩每年主持或参与开发10余只新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效益。 科技党员已成为“卧龙”公司技术创新的一支尖兵。去年,由科技党员主持开发的21项科研成果包揽了公司当年度表彰奖励的新产品开发成果奖和科技革新成果奖。今年第一批实施的46只新产品开发、产业化成果推广项目中,大部分由科技党员主持。公司优秀党员黄仁兴主持的QD1101直流电机产业化推广项目,3月份开始已批量生产,出口美国,月销售4000多台,成为卧龙汽车电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党员政治、技术双合格,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公司评选的2000年度“十大劳模”中,7名科技党员获此殊荣。
(返回到本期要目) 结构调整重点从山地向水田转移 陈溪乡首个花木基地雏形初现 近段时间,陈溪乡大庙畈的水田上,每天有10余位农工在忙着松土、修垄、移栽、扦插,场面热烈,陈溪乡首个花木基地——大庙畈花木基地,经紧张建设已基本形成。 该乡党委、政府坚持探索多种经营机制,努力实现结构调整重点从山地向水田转移。今年年初,当获悉该乡旭峰村老干部邵海龙有意投资搞花木基地的消息后,乡党委、政府主动与其联系,鼓励其大胆投资在本乡搞开发。在与他达成意向后,及时召开建设点所涉及村的村干部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确定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解决土地使用问题。经努力,促成所涉及3个村与64户农户分别签订了土地流转经营协议书,总协议面积达100亩,并协调承包人邵海龙与3个村签订了土地承包使用合同。在基地建设动工前后,乡党委、政府又组织乡农办有关人员,负责对该基地实行定点、跟踪服务,提供各项科技知识,深入基地,现场帮助解难释疑,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到目前为止,该基地已有60余亩排上了各类苗木,品种有香樟、木荷、枫杨等十多种,其余正加紧建设。这些苗木培育成熟后,将销往外地市场,用于园林绿化,效益可观。该基地的建成,对全乡的农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返回到本期要目) 抓“西瓜”不放“芝麻”重经济兼顾粮食 下管镇力争田地山处处出效益 下管镇在抓春季农业生产中,坚持从山区实际出发,做到抓大不忘小、抓经不松粮,农户们起早摸黑忙在山坡田头收、种、管,全镇出现了人人抓经济、个个争效益的生动局面。 该镇山多、田头地角多,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多,镇党委、政府针对部分农户“重大轻小”、“重经轻粮”的思想,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大农业的新观念,从多渠道争效益加快山区经济建设步伐,使农户们振作精神立足当前,搞好春季生产。 芦山村4、5月份似同稻区的“双夏”,1000多亩板栗要培育管理,大批春茶、春笋、樱桃要采售,何况又有许多劳力外出打工,生产任务重劳力紧。村两委会就帮助农户合理安排劳动力,不失时机地育好蕃薯苗,播种旱地小杂粮作物,力争不抛荒一分耕地。下前村春播任务重,可他们仍千方百计搞好连片的100多亩幼苗青梅基地的培育管理。童郭、星火、新岳、西里等10多个村都做到“三头”(山头、田头、地头)齐抓,“三管”(春花作物、新栽幼苗经济林的培育管理,春播育秧、旱地小杂粮播种,春笋、春茶等采售)齐下,“三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并进。 据了解, 到“谷雨”节气止,全镇已新嫁接良种板栗8200多个接穗,水田坡地种植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1500余亩,1万多处田头地角基本都种上南瓜、大芋艿等,3000多亩油菜、马铃薯等春花作物和200余亩早稻秧苗生长一片良好。
(返回到本期要目) 科教兴市和技术创新的一大力作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获“省牌”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正式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4月29日召开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副市长韩建民代表市政府从副省长鲁松庭手中接过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沉甸甸的牌子。 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始于1998年。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营造集聚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建成了一个新兴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科技工业园区。到2000年底,园区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7亿元,创利税6.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26.3亿元,创利税5.15亿元。园区内现有地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家,绍兴市级1家,区内的阳光集团、卧龙集团、春晖集团、联丰集团和金泰企业集团去年的技工贸总收入分别为7.2亿元、7.3亿元、6.3亿元、5.4亿元和2.1亿元。到去年底止,园区内组织实施火炬计划22项,实施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2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新培育技术创新试点示范企业13家,建立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9家,区内企业先后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01只,其中,国家级12只。 为加大创建力度,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10多个文件,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3亿多元。从1999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园区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超前的眼光完成了区内尚未开发的3000亩土地的“置换预留”。市委市政府还鼓励区内企业走产业合作化之路,通过跑校进所,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新观念,通过产学研结合引进人才、成果转化带进人才、技术入股拉进人才等方法,引进各类人才755名。园区内还投资3600万元创建了上虞市高新技术孵化器,目前已有12家企业签约进驻。 4月24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教授来我市验收时认为,上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起到了表率作用。
(返回到本期要目) 改善用电环境 减轻农民负担 全市“农网”改造暖人心促发展 被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作在我市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投入9840余万元,完成农网改造村617个、改造户15.38万户,分别占应改造总数的83%和81%,全市将于6月底全面完成网改任务,为今年实行城乡用电同价打好基础。 农村低压电网改造是城网、农网“两网”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实施“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关键。自1999年9月开始,我市全面铺开“农网”改造工作,使农村输电效果明显转变,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市有179个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低压线路、用电装置等长期无力整改,以致线路老化、电压低、供电质量差、安全可靠性不高,造成农户日光灯不能启动,冰箱当摆设,电视只能看“再见”,影响了农户生活质量。大勤乡巴弄村,多年来200余户农户灯泡越换越大,灯光却越来越暗,家电只能看不能用,通过“网改”终于使全村家电重放光彩。东关镇桃园村,全村500多户农户,分布散、地域广,素有“十里桃园”之称。由于线路长投资大,村委会和农户多年来年年想整改,但年年因资金困难而面貌依旧。在这次“网改”中,电力部门共投入60余万元,使桃园村电网焕然一新。 “农网”改造使我市农村用电环境明显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供电保障。蒿坝镇蒿庄村,“网改”前只有2台80KVA配变,由于受配变容量和线路制约,个私工业不能快速发展。市供电局于去年7月组织人员为该村进行了“网改”,2台配变增容为160KVA,并重新布局低压线路,采用多回路出线,使全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家庭工业从17户迅速发展到40多户,为该村成为我省发光二极管专用生产基地提供了电力保障。 “农网”改造同时减轻了我市农户电费负担。我市“网改”村已实行“全市同价”,农村综合变以下动力用电由每度0.93元下降到0.86元;农村生活照明普遍从每度0.71元下降到0.62元,按改造村竣工进度计算,去年共减轻农户电费支出500余万元。
(返回到本期要目) 骗子卖“戒指” 山民不上钩 日前,虞南山区一批山民保持高度警惕,不为小利所动,最终让一个骗子空手而归。 这天中午,虞南山区某村来了个30岁出头的男子,自称从天台来此收购头发。他来到赵某家问有没有头发可卖?赵某称山区小村哪来这么多头发。那男子便改口神秘地对赵某说:祖上传下几枚“金戒指”因做生意急需本钱,故贱卖给你几只换点现钱如何?说着将数枚黄灿灿的“金戒指”给赵某过目。赵某顿时警觉起来。那男子见赵某犹豫不决,便连说“金戒指”是真货,切莫错失良机。赵某并不被花言巧语说动心,把此人撵出了家门。 那男子仍不死心,依然巧舌如簧在山村里四处诱人上钩,但机警的山民们并不上这种当,最后那骗子只得灰溜溜地出了山村。
(返回到本期要目) 雄鸟恋雌鸟 飞去又复回 下管镇同新村丁寿金家养着一对虎皮鹦鹉,日前,一不小心让其中一只雄鸟飞走了,谁知3天后这鸟恋旧,又回来与旧情人相会。 4月22日中午,丁寿金把家中笼养的一对虎皮鹦鹉拿到外面放在地上晒太阳。不想竟无意打开了鸟笼门,其中一只蓝肚雄鹦鹉一窜就飞走了,而另一只绿肚雌鹦鹉孤独哀叫。到了第三天,这只飞走3天3夜的鹦鹉竟飞回来了。邻居王建民就把自家门关好,让它在家中飞。它竟飞到王建民肩上不肯离去。事后他还让鸟停在肩上上街买烟,这只鸟也不飞走。四周人都称奇。晚上鸟主人的孙子到家,王建民把鸟放入笼中,奇趣出现了,那只绿肚的雌鸟马上飞到蓝肚的雄鸟边,用嘴啄它,嘴里又叽叽喳喳好像在骂它一去不归。过了一会儿两只鸟又显得好亲热,真的用嘴与嘴在亲昵,又互相理对方的羽毛。 第四天,主人回家见到失而复得的鸟,感到比得到什么都开心。
(返回到本期要目) 敢教穷村换新颜 ——道墟镇屯南村创建绍兴市级文明村纪实
进入道墟镇屯南村,眼前豁然开朗。整洁的水泥路面,齐崭崭的冬青树,有序排列的灯箱广告牌,使人感觉进入了市区内的某个居民小区。而无处不在的河流和一排排整齐别致的民房又告诉你,水乡小村的朴实和它殷实的现在。 在一条名为“直通江”的河岸边,一位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你瞧对岸的房子造得那么漂亮,今年我们这边会比那儿更漂亮。村党支部书记陈敖根解释,村里将花资8万元左右,重新规划直通江这边的河岸,拉直水泥路面,“到时,你们的车直进直出,这个直通江也名副其实哉!”那位妇女乐呵呵地说着。 陈敖根告诉记者,要创建文明村,首先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屯南村现有的五金、塑料、建材等企业,在几年来负重前进的情况下,1999年度基本完成扩建技改工作,总投入达170万元,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在企业扩建技改过程中,村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开展市场调查,协调解决土地使用问题,帮助引进机械技术,协助解决产品出路问题,村委一班人的优质服务也调动了企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去年,各企业在忙于扩建技改的同时,全村企业总产值达4800万元,完成利税400万元。 在抓工业经济的同时,村党支部也一刻不放松农业生产,做好为农服务文章。今年初,村里投入23万元,全面修建三面光渠道6000多米,修建机埠10只,重购新水泵8只,确保全村农田的排灌要求;投资1.5万元,新建扩建水泥机耕路400米,还在田间植树2000余株,实施农田园林化。而在屯南村,有劳动力外出的,干农活有困难的,村里从排灌、育秧、插种、防病治虫到收割,实施一条龙服务已是多年的惯例。 经济上去了,村里的干部怎样在村民的心目中树立崭新的形象?屯南村党支部认为这是文明创建的另一关键所在,那就是以德治村,以法治村。 村文明创建宣传小组负起抓村民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的责任,按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教育内容和程序有所变化。陈敖根告诉记者,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力求多样,生动活泼,使村民们能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及时了解镇村在各个环节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既沟通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同时提高了村民的思想觉悟,活跃了村民的思想情感。 如果说以德治村重在潜移默化,那么以法治村则是斩钉截铁,雷厉风行。对村容村貌的环境整治是其中最鲜明的例子。 八十年代的屯南村,还是一个猪舍遍地,露天粪缸随处可见的破烂村,因为穷,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可想而知。但经济发展了,村民对环境的要求也有高低,村里常因造房用地产生纠纷。 借助1996年和1999年的两次市级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双改”活动,屯南村的环境整治有了跳跃式发展:1999年投入6万元,消灭500多只露天粪缸,建起8只公厕,购买520只家庭式垃圾箱每户一只,并制订卫生公约,落实清卫人员;投入15万元,拆危桥,造新桥,新建村内道路两条计900米,拆猪舍182间,拆影响村容村貌建筑物32处,建花坛40只,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人均绿化率达1.7%。 每一次改造,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现在,连最难处理的门前公用地使用纠纷,在屯南村也不成问题,因为每块地平均划分好后,村民须出钱购买,管理承包到户,任何违反者都将受到违规惩处。 今年,屯南村投资2万元,打算在污水氵娄上建起崭新的村民休闲中心广场,投资35万元的自来水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安装之中。 对文明村创建,陈敖根深有感触:“文明村创建,不仅村民的心气顺了,我们村干部的工作也更好做了。在屯南,只要广播一喊,各项税费收缴从无拖欠;到去年底,村里评出的五好家庭户已占全村实际户数的80%,遵纪守法户更是达到100%。文明村创建是带动整个村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现在争创绍兴市级,以后还要创全省、全国的文明村!” (返回到本期要目) 增强服务本领 密切干群关系 我市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喜读农函大
4月20日,丁宅、梁湖等8个乡镇的50余名镇村干部,冒雨来到陈溪乡刘生村王小茂承包的青梅林,参加青梅摘枝、黑斑梅防治的农函大现场会。据了解,五年来,我市已有1万余名党员干部争相到农函大“充电”,其中已有6950余名农函大结业。 “民不畏我权而服我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把学法律、知政策、懂经济、会农技当作为民服务的基本功,把读农函大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必修课。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部门及各乡镇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机会。1999年,我市对全市50周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干部逐一摸底造册,制订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三年计划,依托24个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和790多个村农函大辅导组,聘用150余名农业技术员、农艺师组成农民讲师团,开设青梅、蔬菜、花卉、水产养殖等农函大专业,举办土地流转、行政执法、市场经济等知识讲座,有力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谢桥镇灯塔村党员陈建洪从农函大毕业后,率先在全镇搞起了稻田青虾养殖,在他的带领和示范下,全镇发展稻田青虾养殖92户、共1020亩,他本人被评为绍兴市“双带”党员和市级科技示范户。 今年以来,全省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广大群众亟需党员干部帮助解决“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难题。党员干部也充分认识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紧迫性,求知欲望进一步增强。年初,我市开设农函大普通班和提高班,成立50人组成的乡镇干部农村科技政策、法律知识讲师团,每月1—2次到各乡镇巡回讲课。同时,我市还在乡镇干部中实施素质工程,以农函大为阵地,各乡镇每年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一次实用技术考试、一次农村实用知识竞赛的“三个一”活动,并把结果作为乡镇干部年度考核和“六好”乡镇党委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函大在农村日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为农服务技能,改善基层干部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据陈溪乡负责人介绍,全乡35名乡干部人人都读农函大,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通过为民服务联络感情,使群众得到实惠,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乡已开发笋用山、青梅、板栗2万余亩,农民年人均山林收入超过1000元。在去年的党员干部民主评议中,该乡436名党员,群众评议“优秀”的占40%,乡干部评议“合格”以上高达98.9%,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信访。 (返回到本期要目) 既找订单跑贷款 又送农资送技术 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为农服务实招迭出 4月底的一天下午,一辆满载化肥、农药、棉籽、地膜的拖拉机驶出崧厦镇农业综合经营服务公司的大门,开往海涂。这是该镇农技信息中心又为植棉大户沈明潮送货上门去了。连日来,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有的送农资到农家,有的送技术到田头,还有的去当地信用社为种养大户联系贷款等,为民服务实招迭出。 今年以来,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湖田片是该镇重点产粮区,去年种有水稻面积6000亩。面对今年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该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基层,帮助种粮大户调整种养结构思路,引导粮农实施围堤养蚌、虾、蟹等水产,发展茭白、甘蔗、大菱、甜叶菊等经济作物,至今新发展围堤养殖水产面积700亩,经济作物面积800亩。与此同时,该中心工作人员热心为万丰村俞洪芳等14位种粮大户牵线搭桥找订单,与粮食收储公司签订了15.83万公斤的早谷订购合同。当了解到一些大户因调结构缺乏资金时,中心工作人员又主动同当地信用社联系,帮助落实贷款,潘维岳一人就为东湖村连永灿等6名大户解决生产资金17.5万元。 为方便广大农户,尤其是地处偏僻村庄和路途遥远的农户购买农资,该中心还开展送农资、送农技到田头的“双送”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送磷酸钙、尿素等各类化肥70多吨,地膜100多卷,粮棉种子1万多公斤。该中心还将编印的《农技信息》发放到各村大户手中,及时提供农业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该中心农技师章迪忠深入田间地头为海涂七六丘阮唤良等一批植棉大户指导生产技术,深受大户们好评。该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为农服务的举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全镇今年已调减粮食面积4189亩,发展起水产养殖,种植起经济作物,推动了效益农业发展。
(返回到本期要目) 我市首个计算机软件产业化项目问世 舜杰集团举行工程软件汇报演示会 建筑之乡诞生了一个高科技建筑软件。4月28日,浙江大学CAD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世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筹)工程软件开发过程汇报演示会在浙江舜杰集团公司举行。 这套由舜杰集团、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开发的建筑软件是我市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项目,第一个计算机软件产业化项目,第一套建筑行业工程软件。有专家称,这套软件的某些方面属国内首创。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新加坡正在开发此套建筑软件。在我市演示的工程软件中其三维交互式场景演示系统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舜杰集团和同济、浙大共同开发的此套软件将在今年底左右投放市场。
(返回到本期要目) 公安局发动群众惩凶除恶 被奸女“囚禁”五年重见天日 一个43岁的劳教释放者自1996年以来,先后将3名女精神病患者诱骗至家中实施强奸并“囚禁”,其中一名被奸女遭“囚禁”长达5年之久。多行不义必自毙,严打整治斗争开始后,市公安局发动群众惩凶除恶,终于将潜藏的犯罪嫌疑人池某抓获。 池某是汤浦镇岙岭下村人,28岁劳教释放后成了无业游民,靠小偷小摸、赌博等聊以度日。斑斑劣迹和游手好闲,使他到了38岁还是光棍一条。1996年,池某随盲流来到宁波打工,结果工没打成,却从宁波带回了一个痴呆女。到家后的第一天晚上,池某便强奸了她。从此,痴呆女便开始了她长达5年之久暗无天日的牢笼生活。白天,池某将痴呆女反锁在屋子里,晚上,池某便强行与她发生关系。5年中,痴呆女的吃喝拉撒都在家中,不曾离开屋子半步。村里人有时听到女人的声音,以为是池某的老婆也就无人问津。4月25日,在严打整治集中统一行动的最后一天,池某顶风作案,再次从汤浦镇街上带回一个捡垃圾的痴呆女。邻居见池某与两个女人共居一室,且两人来历不明,认为形迹可疑,遂报了警。 经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池某共强奸了3名精神病患者,其中有一个痴呆女被他强奸后转送给别人。4月28日,作恶多端的池某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返回到本期要目) 拖拉机断轴横卧道口 道口工机智化险为夷 近日,一辆四轮拖拉机在通过铁路上虞段一道口时突然断轴,上虞铁路道口工区职工机智沉着排除险情,确保旅客列车安全通过道口。 4月29日下午14时46分,一辆四轮方向盘拖拉机在通过K57道口时,突然中轴断裂,四轮拖拉机横卧道口动弹不得。此时,K211次快速旅客列车已从绍兴方向开来。在这节骨眼上,正在检查安全工作的上虞铁路道口工长李德兴指挥道口工何苗娟、章伯龙迅速做好防护工作,在几秒钟内按响无线报警器,向旅客列车司机发出报警信号,又推上短路闸刀,向前方旅客列车显示红灯,章伯龙又手持红旗火速奔向来车方向800米。K211次旅客列车司机发现前方出现险情,当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惨祸发生。随后,一辆过路货车在道口工作人员指挥下,用钢丝绳把四轮拖拉机拉出了道口,肇事车辆由铁路派出所处理。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上虞“九五”功臣评选揭晓 王夏芳等24人榜上有名 引人瞩目的我市“九五”功臣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王夏芳等24人榜上有名。 我市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做“五有”职工、争当“九五”功臣立功竞赛活动,历时五年,有16万人次的职工参与了以“九五”立功竞赛为主的各类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实施项目2828项,创造经济效益9534万多元,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经群众性广泛评选推荐,四年中共有155名(次)的职工荣获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据悉,这次参加市“九五”功臣评选的80名候选人均为前四年中被评为市优秀职工、优秀企事业党政领导、优秀科教工作者,及符合该次评选条件的个人。当选市“九五”功臣的24人中,职工线的有市环卫处王夏芳等8人,党政领导线的有浙江虞乐集团公司王六艺等8人,科教线的有百官镇中心小学王崧舟等8人。 市委、市政府号召我市广大职工,要以先进为榜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为实现我市“十五”计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返回到本期要目) 市实验中学挂牌成立 二千余师生喜佩新校徽 上虞中学初中部的2000多名师生4月28日起挂上新的校徽,这一天的阳光灿烂中,由上虞中学更名的上虞市实验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副市长章宝土、市政协秘书长曹松境、省爱乡楷模张杰、市教体委主任陈同昌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成立仪式。 全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在成立仪式上受聘担任为学校顾问,港胞张杰受聘为名誉校长。 实验中学是绍兴市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之一。校长章兆钧在挂牌仪式上表示,要承上虞中学昨天之辉煌,展实验中学未来之风采。学校将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崇尚创新为办学宗旨。 据介绍,实验中学的挂牌,结束了我市没有实验中学的历史,揭开了我市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 这所有着45年办学历史的学校目前拥有38个班级,23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1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70%比例。该校至今已承担国家级支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绍兴市级课题4个,上虞市级课题5个。去年该校初三中考优秀率达到40%,高中入学率达98.7%,居全市首位。
(返回到本期要目) 女子腹痛难忍 青年热情相助 4月26日清晨,一嵊州女子乘坐高速快客前往杭州,谁知半路上左腹部突然感到隐隐作痛,并由左腹部扩散至整个腹部。当车行至东关段时,她已脸色发白,几近昏迷。 此时,车内的司机和乘客们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连忙在东关管理所副站停车,将该名女乘客扶下了车,并找到了当时正在广场巡逻的机动罗剑锋和保安员桑兴灿。在听完司机的简单说明后,两人决定将该女子留在站内照顾。客车离去后,罗剑锋和桑兴灿为她拿来热开水和毛巾,在帮助清除粘在她外衣上的秽物后,为了不延误姑娘的病情,他们又迅速拨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和姑娘家中的电话,急速送该女子到医院抢救。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