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济 要 闻 *** ※ 04月01日—15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卧龙”走出去战略招来订单如雪片 (2001年4月13日) 俞傅村将低洼田打造成高效农业基地 (2001年4月12日) 聘请市场信息员 系上增收保险带 (2001年4月12日) 农民严松良开展蔬菜无土栽培试验 (2001年4月10日) 崧厦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渐入佳境 (2001年4月9日) 曹娥江河蟹管理协会成立 (2001年4月9日) 我市企业应用信息平台开辟“第二战场” (2001年4月5日) 大户规模种养赚大钱 小户当“农业工人”赚稳钱 (2001年4月5日) “龙浦仙毫”走俏市场的启示 (2001年4月4日) 山区野菜城里俏 饭店宾馆顾客笑 (2001年4月4日) 永和镇轴承加工业异军突起 (2001年4月3日) 鹅鼠成群结队 花草郁郁葱葱 (2001年4月3日) 看好土“龙虾” 准备赚洋钱 (2001年4月2日) 下管镇成校送科技进农家 (2001年4月2日) 保品牌 (2001年4月2日) “卧龙”走出去战略招来订单如雪片 连日来,卧龙集团各电机制造分厂厂区内国际货运集装箱接连不断。据卧龙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统计,仅4月份一个月,公司共接到海外电机订单26000余台,其中出口集装箱30多只,出口交货值达600多万元。 “卧龙”喜人的出口形势,得益于公司积极实施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卧龙”每年坚持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际上四次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电动车展览会,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着国际电动车发展的走势。目前,“卧龙”已成功地研制出十多种新款电动车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最近,“卧龙”根据公司派往美国电动车公司驻外人员提供的市场信息,正在着力研制开发电动滑板车、电动踏板车、万向型电动轮椅车等一系列新型电动车,市场前景同样喜人。 “走出去”战略还有效调整了“卧龙”出口电机的产品结构,提升了技术层次。至今,“卧龙”已从出口单一的普通工业电机转向出口摩托车起动电机、无刷直流特种电机、变频空调电机、电动车整车、振动器电机等多种产品。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卧龙”实现产品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近50%。
(返回到本期要目) 造田造地改桑园引才引种调结构 俞傅村将低洼田打造成高效农业基地 今年以来,上浦镇俞傅村农业结构调整高潮迭起,继新发展起120亩桑园基地后,280亩水产养殖基地也已基本建成。截止4月10日,全村调整种养结构的面积已由去年不到耕地总面积的20%一下递增至60%以上。 地处曹娥江边的俞傅村,拥有1200多亩耕地和860多亩山林,土地资源丰富。但因村民多从事运输业或进入私营企业打工,效益农业发展一度滞后。去年,该村顺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发展大势,将目光瞄在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效益农业上。去年,该村结合本村实情,精心规划和准备,全面开展造田造地工作,投入20多万元,进行土地整理,使100余亩高低落差大、效益低下的田地整理成连片的良田,还投入巨资,建设标准田600余亩,从而使全村农田基础设施有根本的改观。在此基础上,村里注重构建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村干部深入43户农户家,挨家挨户做说服发动工作,使280亩地处偏僻的低洼田流转出来,经改造后,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一举吸引了邻近乡镇的一名水产养殖大户毅然前来投资创新业,很快围田建起水产立体养殖基地,原本50元一亩无人承包的低洼田承包款迅速增至200元一亩,亩均效益可增加40倍。 活生生的现实激起村民们结构调整的极大热情,村民相继自发办起养狗场、建起果园、拓展畜牧养殖场。村里因势利导,引导村民改造传统种植产品,改造老茶园,并已发展起新桑园120多亩,还带动邻近冯浦、石塘等村发展起水产养殖300余亩。
(返回到本期要目) 地该怎么种钱该怎么赚?种菜大户姚国明另有高招 聘请市场信息员 系上增收保险带 沥东镇种菜大户姚国明新作不断:4月8日,他在虞北海涂九一丘新承包200多亩涂地,种起包心菜。姚国明说,这批包心菜肯定能赚钱。原来,这是姚国明在得到他聘请的市场信息员提供的信息后,才决定大面积种植的。 姚国明从1996年10月起在沥东镇海涂承包起220亩涂地,开始做起种菜大户。但当年种植的蔬菜却少人问津。碰过几次壁后,姚国明逐渐认识到,光顾生产,不顾市场,这样的种菜大户终归要成“亏损”大户。 第二年,姚国明便在上海、杭州、常州等10多个城市的蔬菜市场聘请了10多名信息员,他们大多是蔬菜的贩销行家,市场摸得透,行情信息灵。市场信息员负责提供本地蔬菜销售情报,姚国民于是便根据各地信息及时作出调结构的准确判断。当然,姚国明也以价论酬,按提供信息生产蔬菜销售利润的20%至30%付酬。从此,姚国明的蔬菜就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常州的信息员反馈,日本大蚕豆市场行情看涨,姚国明大胆种植了100多亩,果然俏销,每亩利润在500元以上。 在规避风险上,信息员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去年姚国明种植了200多亩榨菜,而年底种植榨菜时,信息员告诉他,榨菜滞销。姚国明立即减少了种植面积,果然,今年榨菜售价降到每公斤0.2元。 信息员的存在让姚国明底气十足。目前,他已在沥东镇海涂承包涂地620多亩,去年纯利润在60万元左右。
(返回到本期要目) 菜市场为先导 农科院作后盾 农民严松良开展蔬菜无土栽培试验 4月5日,百官镇外严村青年农民严松良在市农经委有关农技人员指导下,投入1万多元,对蔬菜开始实施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试验。据了解,这在我市尚属首例。 今年31岁的严松良,依托前几年从事三产业而积累的资金与经验,于今年年初承包了邻村星五村50亩土地,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迄今为止,严松良已投入30多万元,购置54只钢管大棚,成为我市最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户,也为开展蔬菜无土栽培试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据了解,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是中国农科院“九五”期间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严松良通过努力,已经同中国农科院有关教授达成了技术协作关系。 源于严松良对蔬菜市场的多年历练,他感受到,从无公害栽培到绿色食品再到有机生产,这是蔬菜生产的三大飞跃,也是今后蔬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严松良已大胆跨出了第一步。他引进生产的飞碟瓜、彩色椒等10多只蔬菜新品种将于今年5月份陆续上市,因为对蔬菜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技术标准栽培,加上品种名优特新,预测上述蔬菜品种价格将比常规栽培高出20%以上。如今严松良又实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进而争创绿色食品,这将有助于拓宽蔬菜销售渠道,还将大大提高蔬菜比较效益。 目前,严松良正打算再投入30万元建成10亩连栋大棚,等蔬菜无土栽培试验成功后,再投入70多万元对其他蔬菜全部实施此项技术栽培。
(返回到本期要目) 崧厦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渐入佳境 300只大棚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连日来,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内电话不断,经常有夹杂着新昌、诸暨等地方口音的客人来电来访,要求进入崧厦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据统计,至今有300只大棚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 今年,崧厦镇充分利用农华农发公司发展设施农业的样板示范作用,在该镇华镇前海沙地,沿高速公路南侧250米区域内,着手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今年新建标准钢大棚400只,发展设施农业400亩,以吸引镇内外工商业主前来投资效益农业开发。 为搞好园区建设,镇政府专门成立以农业副镇长为组长,农技信息中心成员及有关6个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镇里出台了优惠政策:凡在园区内发展设施农业的,每只标准大棚无偿补助5500元,帮助落实贷款5000元。日前,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已出台了有关农作物赔偿、土地租赁等政策,并着手对土地进行丈量。一条沿高速公路,东起章家村,西至共建村的长2000米、宽13米的道路正抓紧施工。
(返回到本期要目) 曹娥江河蟹管理协会成立 4月5日,我市成立曹娥江河蟹管理协会,这标志着我市河蟹在注重发挥市场品牌效应同时,在着力进行规范化经营管理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据介绍,曹娥江河蟹管理协会由全市从事曹娥江牌生态型河蟹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等单位及个人组成,协会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协会将切实帮助和解决会员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同时努力帮助会员提供技术中介服务,以不断提高我市河蟹市场竞争力,并逐步建立起曹娥江河蟹的技工贸、产供销体系。 经过会员民主选举,市水产局副局长徐小军被推选为曹娥江河蟹管理协会会长。
(返回到本期要目) 网上点击觅商机条条信息变财富 我市企业应用信息平台开辟“第二战场” 绍兴天外天休闲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南每天上午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阅并处理电子邮件,然后与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据介绍,该公司每天都可收到发自五湖四海的电子业务邮件,最多的时候达到30多只,信息网络已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联络方式和销售渠道,许多客户通过网络与“天外天”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一位美国客商通过网络就一次性与该公司成交了一笔10万余美元的沙滩伞、晴雨伞业务。 具有多年经商经历的徐海南早在两年多前就意识到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产物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他注册了“中国伞业”、“天外天”等4个国际顶级域名,还建立了“天外天”网站,把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上网。徐海南说,当时信息网络还是个新鲜事物,伞件行业在雅虎网上建有网站的仅有4家企业,“天外天”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如今应用信息网络的许多好处已被大家所认识,上网的伞件企业达到三四百家,仅崧厦镇上就有15家伞件企业上网。 像“天外天”这样应用信息平台开辟“第二战场”的企业,目前我市已不在少数。据悉,全市1000多家工业企业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正式申请上网,“小型巨人”企业和中小优势企业全部建立了专业网站。实践证明,运用信息网络加快对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特别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途径。浙江龙盛集团就是在网站上结识了国际上享有盛名的6位染料专家,并聘请到公司直接指导新品开发、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工作,几年来已先后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多项,不但从根本上提高了龙盛染料的分散性、匀染性、覆盖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克服了一直困扰龙盛甚至国内染料产品品位低下、品质不稳、新品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突破了5个国际性难题,开发出三大拳头产品,每年增创经济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 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还使一些曾经陷入困境的企业因此“柳暗花明”。市韩华化工有限公司去年聘请了一位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留学生,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和新品开发,使该公司生产的过碳酸钠洗涤剂中间体很快在国际上一炮打响。今年美国奥兰杰公司主动提出与韩华公司合资,并已把50万美元的部分投资额提前汇入到韩华公司的帐下。该公司总经理陶华西说,应用信息技术使我们受益匪浅。
(返回到本期要目) 小越镇土地流转流出新变化 大户规模种养赚大钱 小户当“农业工人”赚稳钱 通过土地流转,小越镇规模化围塘养虾成为今春田头调结构的新亮点。在去年零星养殖的基础上,该镇今年已连片发展虾塘2000余亩。花卉业的发展同样喜人,在已建成1035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发展300亩,其中大棚栽培面积达100亩。 3月中旬,小越镇抓住全省粮食定购任务取消的机遇,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派出15个工作组近百名机关干部下村入户帮助各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使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5000余亩,让一些有扩大规模愿望,但一直苦于包不到土地的大户们圆了发展梦。 罗建明是该镇渔业专业村东江村的大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自己没有承包地,如今他顺利地向东新桥、朱家滩等村承包了近200亩土地围塘养虾,已投入20多万元。面对记者“一轰而上搞养虾会不会造成新的卖难”这样的提问,罗建明说:“从势头看,价格下降应是意料中事,但青虾是高档水产,价格下降必定带动消费量的大增,只要有规模,近期的效益还是看得见的,这种风险值得一冒。”像罗建明这样既能分析市场,又敢闯敢冒的大户在东江村有10余位,他们抓住土地流转创造的新机遇,纷纷向邻村承包土地,连户围塘面积大多在百亩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小越镇的种养大户还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模式来减少风险。2000多亩新围虾塘绝大多数是深挖塘,实行虾蟹混养、虾鱼混养、虾鳖混养等。新宅村以种草养鹅出名的陈水丰今年不光养白鹅,还大规模养鸭养猪、种桃种梨。 在小越镇,土地流转不仅流出了一批新型的种养大户,而且流出了大量的“农业工人”。“我每天像工人一样上下班,每月拿工资,没能力大规模搞,稳稳当当这样赚钱也不错。”罗建明今年在东新桥村的虾塘雇着6位当地的农民,他们中的一位这样说。原先的承包田自愿流转出去后,小越镇不少农民在种好口粮田的同时,有的进城搞三产,有的则进场入塘当上了“农业工人”。据在新宅、越北承包350亩土地的花卉大户吕家驹介绍,他最多时每天用工达20多人。
(返回到本期要目) “龙浦仙毫”走俏市场的启示 “卖难”几乎是农副产品的“通病”,然而“龙浦仙毫”有机名茶自上市以来,前来订购的电话不断。有的客户为了能买到茶叶,甚至想通过“走后门”买几斤“龙浦仙毫”。而上海的一些建筑商、企业经理更是舍近求远赶到龙浦乡争购“龙浦仙毫”,仓库内竟常常告罄。 “龙浦仙毫”是舜龙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发成功的有机茶新品牌。在激烈竞争的名茶市场中,“龙浦仙毫”能后来居上,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这自然有广告宣传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但更多的却是靠自身内在的因素。 笔者曾多次到过“龙浦仙毫”的制作中心,在生产现场,可见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杀青、理条、包装的严格自不用说,单说青叶采摘,采茶女一芽一芽地采, 到了青叶收购协管员面前还一芽芽地重新梳理一遍,如果垂直度不够就会毫不留情地被退回,如此炒制出来的茶叶质量自不用说。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二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龙浦仙毫”才能一举夺冠。 要卖好价钱,产品质量好还不够,还得把握良好的商机。为了占领市场,“龙浦仙毫”采用“先发制人”的战略,着力在“早”字上做文章,不仅引种了银霜、乌牛早等优新早茶品种,而且投入重金采用棚栽技术,在别人还停留在“明前茶”的传统观念上时,他们却在惊蛰前赶制出了新茶,茶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茶价也比去年的每市斤600元翻了一番。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眼下世人普遍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崇尚返朴归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市场新宠,供不应求。舜龙茶业公司正是找准了这一市场定位,利用已认证的有机茶作为原料,并且确保在“龙浦仙毫”整个制作、包装、贮运过程中都不受任何污染,大做有机文章,打响有机品牌。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伤心菜”、“恼人桔”的现象却时有所闻,如何把产品变成商品,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仍是困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大难题。但我想只要农副产品的生产者都能像舜龙公司那样,在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同时,正确分析市场,及时抢抓商机,那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将成为现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会取得战略性的成果。
(返回到本期要目) 山区野菜城里俏 饭店宾馆顾客笑 最近几天,陈溪乡建山桥头的陈建善山货行,农户们成群结队地肩挑篮背前来投售蕨菜(土名:狼鸡拳头)。一位农妇告诉笔者,她今天割了蕨菜50多公斤,收入30多元,省力又挣钱。 尽管蕨菜形象上看起来“土”了些,但据说在城市里很吃香,价格比普通蔬菜高2倍以上。尤其是宾馆、饭店推出了“野菜系列”,使山区野菜成了美味佳肴。 陈溪乡野菜资源十分丰富,漫山遍野都有,可以食用的就有数十种:荠菜、马兰头、板艾、蕨菜、野葱 等。这几年,该乡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竹丰林茂、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清洁。在这样环境生长的野菜,食后清凉安神、健胃强身,因此颇受人青睐。 陈建善告诉笔者:已经收购了2吨多,还要继续敞开收购,争取超万斤。他指着几十只大缸说:这是刚腌下的蕨菜,过段时间运往上海市场。
(返回到本期要目) 昔日外出打工学技术 今朝回乡办厂创新业 永和镇轴承加工业异军突起 日前,永和镇店前村的朱秋德放弃了在慈溪工作每月3000元工资的优厚待遇,毅然回乡投资30万元,办起了一家轴承加工企业。在永和镇,像朱秋德这样在外地学到技术后回乡创业办起来的轴承加工企业已有21家。 永和镇有许多青年在余姚、慈溪等地的轴承企业打工。经过多年的磨炼后,他们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也看上了轴承配件这一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的加工业,便纷纷回乡筹集资金,购买仪表车床等设备,办起了轴承加工企业。自去年以来,永和镇的这些回乡青年已创办轴承加工企业21家,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购买仪表车床280台,使轴承加工业成为永和镇的一个新块状经济。 轴承加工企业业主们多年在外打工的经历也使他们获得了许多市场业务信息,一些业主还得到原工作单位支持,建立了业务联系。如创办上虞市荣兴轴承配件厂的赵燎荣原先在慈溪市的慈兴集团工作,今年专为老“东家”加工轴承配件,1至3月份已创产值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 轴承加工企业异军突起已为永和镇安置剩余劳动力400余人。今年以来,全镇轴承加工企业共创产值800余万元,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返回到本期要目) 鹅鼠成群结队 花草郁郁葱葱 郑氏生态农业园带动千户农民闯市场 3月22日,地处章镇的郑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相林耗资4.6万余元,购入麝香鼠84对,为农业园增添了新的生机。 郑相林长年累月靠做运输生意积累了不少资本。去年上半年,郑相林向朱光村承包了60多亩山林和200多亩农田,并投资1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郑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郑相林的第一着棋是饲养浙东大白鹅种鹅。他一面饲养繁殖种鹅提供给附近农户养殖,一面在萧山、绍兴、柯桥、象山等处设摊销售,规模越做越大。日前,郑相林的种鹅繁殖场里已有种鹅1000余只,年产种鹅3至5万只,有近千农户从郑相林处购入种鹅,养大后再卖给他。而郑相林则给大白鹅定了每500克3.5元的保护价,让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 郑相林的第二着棋是养殖麝香鼠。郑相林已与国家麝香协会取得联系,准备在浙江省内设立麝香鼠专营点,专门推广麝香鼠种苗。在已购入84对麝香鼠的基础上,郑相林准备在近期内将规模扩大到200对,以后逐渐供应给周围农户饲养,并打算包销三年。 郑相林又不失时机种植青梅100亩,黑麦草40多亩,杜英、樟树、意杨等花木60多亩,建成了名符其实的“郑氏生态农业园”。
(返回到本期要目) 看好土“龙虾” 准备赚洋钱 沈其永捕捉商机办起克氏螯虾加工厂 3月中旬,市水产供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沈其永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全市第一家克氏螯虾(俗称“龙虾”)加工厂,从而为当地农民调整种养业结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克氏螯虾在我市一带的天然资源十分丰富,产量高,繁殖能力强,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水产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特别注意过它。不久前的一天,沈其永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北京大街上许多人在排队购买烤“龙虾”,同时从电视介绍上还获悉欧美国家“龙虾”消费量大得惊人,高的每人每年消费量达30公斤。根据电视提供的线索,通过在京虞籍乡亲“穿针引线”,沈其永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了克氏螯虾养殖加工的全套技术资料。 今年年初,沈其永自印了数百张广告纸,贴到了各乡镇人口密集处和城区的农贸市场、汽车东站等。一时间,打电话或找上门来询问情况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还当场与他订立了购销合同。龙浦乡已辟出200亩土地准备养殖克氏螯虾。上浦镇在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议上也专门请了水产技术专家讲授克氏螯虾养殖技术。 经过考察,沈其永一方面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专门用于克氏螯虾清洗、蒸煮加工、真空包装、速冻等的全套设备,现已安装完毕。另一方面他又从江苏聘请到了螯虾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建立起了一支遍布全市各乡镇的营销员队伍。沈其永自己则从百官路东片承包了150亩土地,着手筹建一个克氏螯虾养殖示范场,以带动更多的农户进行养殖。
(返回到本期要目) 转变办学方向 跟踪结构调整 下管镇成校送科技进农家 连日来,下管镇广大蚕农都忙着进桑园在桑树白条(指尚未发芽的枝条)上喷施农药,用这种方法杀灭桑园越年害虫病菌,山区农户还是头次尝试,这种既方便又安全的桑园防病治虫方法,是该镇成校送上门的。 下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针对如今在中青年农民中文盲已寥寥无几的实际,把主要任务从扫文盲转向普及科学技术。去年,该镇党委政府发动全镇农户实施笋竹盖被、茶叶改名、板栗改优、蔬菜改季发展效益农业,镇成校为使广大农户及时克服各种技术难题,立即聘请了10位农艺师、工程师、市级青年星火带头人,市百户科技家庭组成下村巡回送科技小分队,翻山越岭先后到芦山、童郭、上前等10多个偏僻山村实地举办培训班,上坡下畈作技术辅导,及时克服了部分农户初制名优茶束手无策、板栗嫁接良种缺少技术人员、大棚果蔬结果实少等20多个技术难题。进入新年后,该校又针对在梯田水田改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水作改种旱作后缺少栽培技术、新发展桑园多、初次饲养蚕的农户多等实际,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送科技。王村村调整种植结构后,年户均养蚕已达1.5张,可有部分蚕农对梯田水田改种桑树缺少培育管理经验,出现了增施肥料后桑叶仍黄、小、薄,桑园病虫多而难喷施农药的问题。镇成校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从市有关部门请来农艺师,实地诊断开处方,蚕农们听后都立即分头进行实施。 该成校“坐诊”改“出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了解,在近半年多时间里,全镇已有近2000家农户分别学到1至3项种养业实用技术,与“坐诊”时相比,参加技术培训学习的人次增加3倍多。
(返回到本期要目) 保品牌
“觉农舜毫”是我市第一只茶叶品牌,由于该茶具有紧直挺秀、汤色嫩绿、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全芽明亮等特点,去年在第二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茶叶销售形势十分看好,目前该茶已拥有上虞茶场、章镇、龙浦、岭南4个生产基地。 眼下适逢茶叶上市高峰季节,因进厂青叶数量激增,加上新生产点员工操作工艺掌握尚欠熟练,“觉农舜毫”茶章镇生产基地制作的茶叶质量有部分达不到特一级标准,这可急坏了基地负责人朱建明。因为“觉农舜毫”茶是严格按照绍兴市地方标准加工制作的,其生产的茶叶不仅要符合品牌要求,同时还实行定级定价,茶叶质量达不到预定等级,不仅意味着茶叶销售价格将降低,并且还因此会影响品牌声誉。 基地负责人心急,茶叶研究单位市农经委负责人心更急。3月29日,市农经委有关农技人员急急赶到了章镇制茶基地,经现场调查后,当即开出两帖“药方”,一是要求基地定量生产,规定今年基地最多定产300公斤,二是对制茶每道工序都作出了严格要求。为提高制茶质量,农技人员还手把手帮助制茶人提高生产技艺,亲手制作了一锅茶叶,并详细讲解了茶叶摊凉、杀青、回潮、理条、烘干、提香等每道工序所要掌握的要点。 农技人员说,打品牌难,保品牌更难,目前“觉农舜毫”茶在市场上已经打响了牌子,我们一定要十分注重保护品牌,着力规范生产工艺制作要求,为提高茶业比较效益作出更大的努力。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