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娥 江 周 末 *** ※ 04月01日—30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一个闯荡“黑白世界”的人 (2001年4月14日) 卖掉的不仅是书 (2001年4月14日) 彩票,平淡日子里的诱惑 (2001年4月7日) 快乐和健康是一家子 (2001年4月7日) 一个闯荡“黑白世界”的人 ——记青年版画家陈阳舟生 初见陈阳,那稚童般的笑韵,那瘦削如壁的面颊,让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忆痕。一扯到版画艺术的话题,陈阳的双眸竟放出清明亮晶的光晕,一番如数家珍的叙说、娓娓动听的述怀,我渐渐读懂了那跳跃在陈阳胸腑间对版画亲情恋愫的真谛,我亦从陈阳那头稍稍见长且不时艺术地颤动的黑发中收割版画艺术的精妙。 扯着,谈着,我们的心走得是那样的近,似乎连心律都可以感觉。而当陈阳将在文化部美展及“群星奖”评奖中分别获得金银奖的版画《竺可桢》和获得省美展、省版画展银奖的《宋庆龄》等作品展示在我面前时,我刹地觉得时空幻化凄迷,滑行在陈阳的前尘影事里,我看剑引杯,百感交集…… 陈阳闯荡“黑白世界”,缘于对德国版画家珂罗惠茨以“反映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为对象的作品的倾情逸兴。每每端详其作品,那朴素无华的艺术,那“力之美”,犹若钱江浪花撞击着陈阳的心房,恰似千佛之手撩拨着陈阳的心弦,陈阳再也按捺不住,趸拥着核聚裂变的冲动,他挣脱了那份优游自在的闲情,冲出了心无寸事的围城,投师访友,开始了版画艺术的生涯……1987年10月,当从中国美院版画系学成归来以后,陈阳对版画艺术自有了独到透剔的看察,他打点行装,背起行囊,开始了长途跋涉,劳碌奔走。这多年来,穿行在这片“黑白世界”的森林里,陈阳何以没有难遏的酸楚、萧疏的凄惶?又何以没有旧时王谢堂前燕,可一转身就找不到归路的痛悯?然而,有道是没有委顿和疲倦,没有愁忧和哀怨,陈阳又何以有今天恍若天马行空,留下奔尘弁影,令同行难望项背的声名?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版画木刻,只要注重黑白与套色的主次关系就够了,其实,这是一种曲解,或者说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诚然,正如鲁迅所言,木刻艺术,一是“以刀代笔”,二是“以木代纸”,以白为实而黑为虚,计黑当白。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的表现上是不够的,尚须“在黑暗中放出光明”(鲁迅语),亦即版画须讲究黑白的独特性与黑白个性。 它要求版画作者不仅要“画如其人”,画中黑白亦如其人,而且力求对比、谐调、节奏、韵律、变化与形象塑造、刀法、印法、技巧等有机结合,同时追求与相应形象、情调的自然吻合,亦即“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唯此,才可言“木味、刀味、印味”,才可言“捏刀向木直刻下去”(鲁迅语)。陈阳的作品,无疑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黑白艺术”的独特个性。他善于继承传统版画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范,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观陈阳的版画,对于观众的眼睛决非单纯的黑白空旷地,它“给人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意味,一种精神的震动”。不是吗?伫立在陈阳的版画前,不觉心随画入,履历思想里程、情感行程,犹若置身斜阳古道的赵家庄,听那负鼓的盲翁说书,对书中人、画中事作翩翩遐想。 《东方“剑桥”的创始人》,是陈阳表现竺可桢热爱祖国、奉献教育科学事业的组画。整组版画,画面不大,但在构思、构图、黑白处理、刀触的表现等方面匠心独运,颇见功力。因为创作这类作品的难度是较大的,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既要真实又不能照着像片依样画葫芦地去描,在蚕豆那般大小的头部,要用刀准确而又生动地刻划人物形象是很不容易的。细细鉴赏整组画面,黑白处理上,给人以明快、洗练、充实、饱满的造型感觉,个性十分明显。组画因时因事,讲究跌宕变化、鲜明对比,十分注意组画间“形散”以后的“神聚”,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或愤慨,或坚毅,或果敢,或向往,或热忱,而透过人物形象本身,则不难体味到作者融入其中的密密情、浓浓意。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版画家赵延年在省美展观赏了陈阳的这幅作品后说:“在陈阳的作品中,有些刻得极为精彩。木刻艺术的用具很简单,真正发挥刀的艺术表现力,却是刻木刻的同志都能体会到的大难题。陈阳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可喜的。” 搞木刻创作,是孤寂的,苦涩的,然而,对于陈阳来说,却烛幽洞微而有了另一种情味盎然的自我理喻。一天晚上,陈阳一如往常,手上系着绑带,专注于木刻创作。刻着刻着,虎口磨出了血,便不由自主地停歇了下来,他疾首蹙额,心里暗暗发誓:这是我版画创作的最后一次。伴着声声长叹短嘘,他信手推开窗户,但见夜色空空蒙蒙、雨帘遮遮掩掩,不禁脱口吟出杜工部的两句诗:“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听自然天籁,可以听出人类自身的生命共感来,在“黑白世界”里闯荡、对话不也可以调制出更美艳的人性,创造出更动人的智慧么?陈阳如是随想,不觉心头一热,转身而视刚才那幅即将刻制而成的灵气妙绝、精微洒脱的版画,陈阳哪能割舍对于版画艺术一泓挥之不散的情缘呢?情为版画泥,心为艺术役,陈阳对版画的如醉如痴,自是感染了在图书馆工作的妻子。妻子葛晓燕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竟成了陈阳的好帮手。为了追求画面效果,每每夫妻俩各刻一幅同样题材、同样构思的画。获省创作奖的版画作品《采莲》,就是由妻子刻制的,而陈阳创作的所有作品也都是由妻子印制完成。夫唱妻随,版画艺术与家庭生活艺术相互调和出这般温馨、和睦的亮丽底色,这是陈阳始料未及的。 陈阳的作品中,除了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流溢的绘画语言作铺垫外,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观察的投入。为了把握好竺可桢的形象,陈阳在大量占有并披阅有关竺可桢研究书籍的同时,曾10多次赴东关镇竺可桢故居参观、考察。置身其间,他才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有所印……他的《外婆的背影》(载《人民日报》)、《捉迷藏——而立之年的追忆》(获省优秀创作奖)等,无一不是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结果。陈阳说:“一幅《外婆的背影》,我至少要观察上百个‘外婆’的背影,没有一种深切而准确的体验,则很难能够刻制一幅生动感人的好作品。” 版画,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今呈现兴旺之势,不曾式微,不会落寞,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繁荣,似为版画开辟了崭新的通途。市民文学诸如戏曲、小说中的多种内容,用版画插图形式得以再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力,并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然而,不论何种艺术表现手法,都会有自身的局限性,版画亦自不例外。如何扬长避短,怎样弥补版画表现的不足,再造版画创作的新优势,陈阳想到了中国画。他觉得,通过研习中国画“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特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自能赋予版画创作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于是乎,在版画创作的同时,陈阳还醉心中国画的索研,且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市文化馆馆长的陈阳,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屡获殊荣,他还在群众文艺辅导、收集整理民间文化中独占鳌头。仅经他辅导的美术爱好者中,就有10余名考上各级各类美术院校。为弘扬民间艺术,他率有关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走访民间艺人,收集了民间剪纸、年糕糕老虎、民间乡绣等丰富资料,特别是梁湖镇玩石村的大敲、小敲,在省民间美术大展中一经露面,便赢得争相观赏、好评似潮。市文化馆因此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组织奖”,他本人由于在传统的民间美术发掘、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工作者奖”。近年来,他还因版画创作上取得的艺术成就,连续三次被绍兴市、上虞市评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回首自己的工作履历,陈阳忆念之余,喜不自禁:辅导别人的同时,不也提高了自我?收集、整理民间文化资料的过程,不也是积累版画素材的过程?组织上的褒奖,不是更坚定了自己对版画创作对艺术追求的信念? 如果说,陈阳的版画将凿刻的量感和写意的挥洒混合无间,让人惊叹回荡其间的元气与雄风、匪夷所思的折勒与构想、满纸通透的才情与灵性的话,那么陈阳之于艺术之于事业的那份执着、炽热,不是让人触摸到了他心甘情愿撇下人间享乐,将血肉之躯熔铸到作品中去,直到弹尽粮绝的无上清致美丽的心灵轮廓?这位才华横溢并尚且年轻的版画家,如同他刻制作品时一样,不喜张扬,不求闻达。有关他的一些创作细节,则是从其妻子嘴里掏出来而始知一、二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喜之年、大庆之年,陈阳自是感念、激奋,他要搞主题性创作,目下正酝酿十幅一组的版画作品《周恩来在绍兴》的创作,他要以一代伟人的风范来展示中华民族脊梁的挺直,让后人有血有肉、充沛有力地感受到鞠躬尽瘁的魂魄、生命升华的壮美。 我们期待着,期待着这一道,不,一道又一道精美食粮的早早献达。
(返回到本期要目) 卖掉的不仅是书穆志 把一些破旧的内容落伍的书籍适当地处理掉本属平常,但将中外名著和科技新书当作废纸论堆卖掉,实在令人不解。岂有此理却确有此事。据《报刊文摘》转载《光明日报》的消息说,城禾村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隆回县的一个特困村,近年为帮助其脱贫,各级政府共投入了150多万元的资金和物资,扶贫工作队启动了“金钥匙工程”,在村里建成了科普文化室、标准篮球场、电视转播站等。特别还于1997年9月建成了万册图书室,图书由社会各界捐献,大都为中外名著和科技新书,有的一套价值千元。令人痛心的是,工作队走后,不仅文化室、篮球场遭毁,甚至连那些蕴藏着致富“真经”的图书也在村民、村干部的“强烈要求”下被分成8堆,以每堆40元的价格当废纸一卖了之。 毁的毁了,卖的卖了,痛心亦于事无补,纵然是再去建一次,可能还会被毁被卖。在卖书的村民看来,卖书有什么好痛心的,死书变活钱,岂不是一件很经济的事?然而,他们卖掉的不仅仅是几本书,人们痛心的也主要是卖书者的愚昧无知和冷漠无情,竟舍得向书下“杀手”。 他们卖掉的首先是各级政府对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希冀和扶贫工作队多年帮扶的心血,卖掉的是“尊重”——对别人感情的尊重。可想而知,为了帮助其脱贫,各级政府除了投资150多万元外,更多的还有精神上的关注和支持,他们所付出的精神代价或许远远高出这个数,或许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万册图书馆里的各种书,是由“社会各界争先恐后的捐赠”和“工作队精心选购”而来,此情此意,怎可一个“卖”字了得?或许捐书的人特别是工作队员们的心此时正在滴血! 他们卖掉的还有这些书本的价值,说得难听点,卖书无异是作践知识。对于仍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施用手工工具的农民而言,文化室、篮球场特别是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才能阅读的书籍,离他们的生活需求或许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城禾村农民的眼里,万册图书室里的书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毫无实用价值,倒不如一把锋利的镰刀还可割稻。于是万册图书只卖320元,而3个铁书架倒卖了900元也就“顺理成章”。知识的价值在这些村民心目中竟然被贬低到了如此的程度!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它的价值必须在知识被掌握和应用中才能充分体现,把它称作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毫不过分。当废纸卖掉书籍,也就卖掉了书本该发挥的传播知识的价值,更是亲手丢掉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痛哉! “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今中外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从人类运用知识的实践中概括出了知识的巨大作用。因此,城禾村卖掉的更是脱贫致富的无穷力量。可以说,经济的贫困无一不源自知识的贫乏。要真正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就是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掌握科技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看来城禾村的扶贫工作队是深谙这个道理的。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们帮助建成了一批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为了提高村民的知识水平,他们更帮助建成了万册图书室。问题是,亟需脱贫的村民却根本没有意识到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妙用,他们的眼光始终囿于房子、铁架子等一些物品的微末功效上,甚至或许安心于被扶贫,安心于吃“嗟来之食”。 “哀莫大于心死。”对于贫困也一样,哀莫大于无知、莫大于对知识的轻视。城禾村农民“强烈要求”卖书一事又无可辩驳地说明:扶贫须先扶志。“送温暖”也好、“输血”也好、递“金钥匙”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知识观,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否则,他们或许就永远扶不起。如果这一代“扶”不起了,我们就一定要注重从下一代扶起,从娃娃抓起,切实抓好文化知识教育,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善致富的新一代农民,使他们成为积极买书的一代。这样,把书籍当废纸卖的悲哀就不会再发生,脱贫致富也就有了根本的希望。
(返回到本期要目) 彩票,平淡日子里的诱惑贺明辉 说起彩票,人们总是难以忘怀那人如潮涌的彩市,那如痴如醉地购票、对奖的彩民。那份等待中奖的期待、那份激动以及看到别人中奖时的羡慕,给人的心理以强烈的刺激,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人对财富永远都充满着欲望和幻想,因此在没有惊天新闻发生的平淡日子里,彩票开奖总是成为万众瞩目的事件。无论如何,有人以很小的代价,赢得巨大的财富,肯定是一则传奇、一种诱惑。面对彩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它是魔鬼,它打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平静,扰乱了一些人宁静的思绪,变得想入非非起来,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有人说它是救星,它使一些中大奖的穷汉一夜之间摆脱了生活的窘困,等于集众人的力量帮助了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还有人说它是一项高雅的娱乐,它甚至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一些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有了追求,使一些吝啬鬼慷慨解囊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不管怎么说,彩票热热闹闹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已经被人们所认同,每当发行彩票时那人山人海的空前盛况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的冲天热情便是最好的证明。 撩开彩票面纱 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彩票品种繁多,我们国家目前经批准允许发行的彩票为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两种,发行方式主要有即开型和电脑型两种。 在我市,即开型彩票已经销售了三次,分别是1998年12月的2300万元中国福利彩票大奖组、1999年11月的2000万元中国体育彩票规模销售和2000年12月的2000万元中国福利彩票大奖组(实际销出1480万元)。电脑型彩票有浙江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承销的“浙江风采”福利彩票和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销售的中国体育彩票。 电脑型彩票的销售场面虽远远比不上即开型彩票火爆,但它却具有即开型彩票所无法比拟的安全性优点,而且散布各处的销售点只要很小的一块经营场地和一条直拨电话线路、一台电脑彩票销售终端机即可营业,避免了销售即开型彩票“一块大场地彩旗飘扬,一个大喇叭吵吵嚷嚷”的形式,也省去了组织大批警力维持秩序的劳心费神,还“天天有售、周周开奖”,是国际通行的彩票营销方式。在我市,电脑型体育彩票从去年3月开始设点销售,到年底城区6个销售点共销出223万元,其中大通商城门口的销售点最好一月销售额达20.5万元。今年2月起又新增2台销售机,其中一台设在崧厦镇。电脑型福利彩票目前在大通商城门口和建设银行设有两个销售点。 销售彩票对于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发展公益事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公益事业投入大,单靠政府投入力不从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我市先后两次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除去返还奖金、各种费用支出和上缴福利基金外,自留福利基金分别为310多万元和290多万元,这600多万元全部用于正在百官镇岭光村建设的市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总投入800万元,占地47亩,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可容纳104张床位,去年11月份动工,预计今年10月份可竣工。1999年在我市销售即开型体育彩票2000万元,地方留成公益金34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的市体育场改造工程80多万元投资全部来自这笔公益金。 销售彩票还能为国家带来一笔财政收入。按规定,1万元以上中奖所得须缴20%个人所得税,这样,我市先后三次销售即开型彩票分别上缴税收128万元、140万元和70万元。 销售彩票在其他方面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如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印刷、交通、广告、旅游、餐饮)、刺激消费等。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在努力控制彩票负面影响的同时,都在积极推动发行彩票。 客观地说,彩票确有一定的投机性,也能刺激人们的侥幸心理,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买彩票是赌博,其实它和赌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销售彩票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为公益事业集资的合法活动,而赌博是我国有关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活动。彩票还具有与赌博相区别的诸多特性:一是社会性。发行彩票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最大宣传,能唤起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广泛关注。二是公益性。发行彩票集资收益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娱乐性。作为一种载体,彩票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四是计划性。发行彩票是国家给予公益事业的特殊政策,目的明确,额度控制严格 。五是市场性。彩票要通过市场销售就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保证质量,遵守公开 、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规则。 博运气的彩民 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紧张的精神状态渴求得到放松。彩票,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老百姓的心烧得火热。随着一个个幸运儿被大奖“击”中,更多的人加入到狂热的彩票市场中来。 那么,众多彩民购买彩票的心态是怎样的呢? 萧小姐(企业员工):彩票挺好玩的,特别是发行即开型彩票的时候,满街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朋友们说满街都是财迷。其实发财的能有几个?我开始很不理解国家为什么会大张旗鼓地发行彩票,直到有一次看到了一篇报道,才知道国家通过发行彩票筹集资金,办了好多实事。我觉得对于彩票的公益色彩应该多加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金先生(出租车司机):买彩票当然是想中大奖,谁要说不盼着中奖,那是骗人的。谁不想中大奖啊,做梦都想。当然,就是不中也没什么,这点儿钱我也不在乎,就算是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出份儿力吧。 崔先生(企业员工):我常常买彩票,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都买,虽然一直都没中过大奖,但我还会继续买下去。要说动机,真希望有朝一日能中500万,让全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发行彩票有什么意义,我没想过,倒是想到发行彩票给我们平民百姓也提供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穆先生(机关工作人员):我对中大奖不抱多少希望,虽然我也买彩票,但我真的不在乎能不能一夜暴富。我觉得,想得太多没好处。 业内人士分析买彩票者无外乎三种心理,即奉献爱心、碰碰运气、得到回报 。“尽自己的能力买彩票,不中是正常的,中了是幸运的。”大多数彩民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投入彩市。但是,不可否认,彩市中也确实活跃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大奖上面的人。因为有这批彩民的存在,彩市中平添了许多故事,一个个传得活灵活现的,并且据说也由此生出了一些悲欢离合,让人唏嘘不已。 有人把中大奖希望寄托在做梦上,说摸奖前一天晚上要做个好梦,梦里神灵会来指点你如何操作;有人相信命中注定,总要千方百计地先找算命先生排一排生辰八字;也有人迷信“童子手硬”之类说法,让孩子代替自己摸彩等等。去年12月,在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前夕,有一些人去凤鸣山烧香拜佛,求仙姑娘娘保佑他们中大奖。可在随后几天销售彩票的日子里,也没听说过有哪个中大奖者事先拜了菩萨。 在彩市里,科学也被一些人弄得扭曲变形。谁都知道能否中奖有个概率问题,有的人一次次地买,却总是与头彩无缘,于是愤然:即使按概率,也该轮到自己发财了呀,报纸上说,某人第一次买,就中了上百万的头彩,这概率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所谓概率无非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发生某种事情可能性的大小。 中大奖似乎与大把地买彩票关系并不大。翻阅我市三次销售即开型彩票的有关报道,有很多中大奖者都只买了少量的彩票。1999年11月在销售体育彩票期间成为首个特等奖幸运儿的丰惠镇东光村唐茂忠掏出16元钱,买了8张彩票,原以为全部奉献给体育事业,想不到刮开后却是个特等奖。去年12月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期间,第一个中特等奖的汤浦镇下街村妇女谢菊娥带着12岁的女儿来见识见识场面,先由女儿买了10元钱彩票,没有中,谢菊娥自己买了5张彩票,又没中,后来换了个摊位,再买10元钱彩票,刮开一看其中一张竟是奖值25万元的特等奖。 在博彩中,简简单单的阿拉伯数字不再普通,可能随意出现的几个数字就会让人产生丰富联想。中奖号码有没有规律?有关人士坦言,没有规律,完全凭运气。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运气没到,求也求不来。运气操纵着彩市中的结局和彩民的命运,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无论是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还是绳床瓮牖的潦倒汉子,在运气面前一律平等。 玩的不只是心跳 买彩票,开始时通俗的说法叫摸彩,现在叫博彩,显得更为形象生动。可以说,买彩票的人没有一个是不想中奖的,为了中奖而买彩票,把心中的希望都压在了这上面,下狠心博一博,无怪乎有人说博彩玩的就是心跳。可是如今彩票天天在发行,即使真有哪位彩民天天大把大把地买彩票,也总有个把钱用完的时候。更多的情形是,许多彩民隔三差五地买上几元几十元,就当是在玩一样,也算给生活增添了一些内容或者说是给生活增加了情趣。其实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彩票完全可以玩出彩来,或者说玩出文化来,玩出品位来。 比如说,现在假期较多,节假日除偶尔外出旅游和走亲访友外,更多的时间是看电视、搓麻将,即使是聊天侃大山,也终有个说到无话可说的时候。除此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逛商场?几进几出那几家商店,想想家里也实在不缺什么,可口袋里的钱一点不动就回家总有点不甘心,那就在商场门口的彩票销售点买几注彩票吧,花个八元十元你不会心痛,却可以把一份希望带回家。在等待开奖的那几天里,可以细细地玩味,不会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待开奖结果出来,要是能中个奖什么的当然只有好没个坏的,这不比外出旅游大把地花钱差吧。再比方说,将夫妻两人的生日排列组合成7组号码,每期都投这组号,持之以恒,即使没中奖,夫妻感情却更牢固了,这不是比中奖更好的回报吗?另外,在朋友生日或结婚时送她百八十元的彩票做礼物不是也很别致吗!这样,彩票在发挥娱乐功用的同时,成了人们情感交流的载体、爱心传递的桥梁。只要您想像力足够丰富,玩彩票的花样多着呢! 再来说说废彩票。人们一定还记得在销售即开型彩票的那几天里,不仅作为销售现场的市体育场满地都是被人丢弃的废彩票,即使在彩票发行结束后的很多天里,人们在大街小巷角落里不时地还能看到有废彩票。除了心存侥幸者从中寻寻觅觅企望能有意外发现外,谁也不会再对废彩票多看一眼。没中奖的彩票真的一无用处了吗?其实, 在彩票发行火爆的同时,集彩作为收藏领域的新生代,已在广大彩民中形成新的流行时尚,人们在投资彩票之余可以享受到集彩带来的无穷乐趣。有人预言,彩票将成为继邮票、钱币、磁卡之后的第四大收藏品。越来越多的彩民在叹息没有中奖之余却惊喜地发现,彩票原来很美。 从收藏角度讲,彩票图案精美、印刷考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投资低廉,风险较小。相对于我国目前的邮市低迷,彩票的升值空间巨大。1995年在青岛发行的J9541"文化名人"彩票,全套20枚,总面值20元。这套彩票中有8枚数量相当稀少,因此,发行时青岛市募捐委曾以100元的价格当场回收。这套彩票目前市价已高达1100元左右。1988年印制发行的龙图彩票,面值1元,共10枚,目前市价达500元左右。 也许多年以后令众多彩票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在彩市上没有收获,却在收藏上大有成就。 (返回到本期要目) 快乐和健康是一家子 ——百官镇文明家庭潘祝远一家的故事徐芳 去寻访百官镇文明家庭潘祝远家,是在一个春雨蒙蒙的早晨,在新河路28号这幢沿河而筑的老屋门前石阶旁,潘祝远已守候多时了。她告诉记者,婆婆李杏仙知道有记者来看她,也想出门来接的,“天下雨,路滑,我们没让她老人家出来”。 潘祝远曾当过教师,退休后现又在居委会发挥余热,丈夫王永年退休后养起几百只鸽子,几笼画眉,还在屋前屋后伺弄起上百盆的盆景,十几棵树,所以进得屋来,便见满目葱绿,鸟语花香。 老太太在一间小平屋前站着,青灰斜襟罩衫,浅灰蓝袖套,深藏青裤子,一双绒布鞋一尘不染。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箍在头箍里。卧房内什么物件都有自己的位置,淡淡的檀香让春寒料峭的天气顿时有了暖意。老人的清瘦干净让人惊讶。 和老人外形的纤瘦相比,潘祝远就显得壮实多了,说话底气十足。她告诉我,“我和永年退休后,就守着婆婆,哪儿也不去。” 潘祝远说,婆婆曾替他们守过18年的家。那时潘祝远和王永年都调到新昌去工作,撇下正上学调皮的两个儿子,婆婆靠着寄来的每月40元家用,安排一家5口人(公公和一个小姑)的生活。在新昌18年,婆婆就替他们管了18年的家,期间连小孩生病什么的,都是婆婆一手解决,从不让在新昌的他们知道,以免他们担心牵挂。“那18年,婆婆也不知吃了多少苦……”说起这些,潘祝远和丈夫就有些动容。 婆婆李杏仙在旁乐呵呵地坐着,因为耳朵有些重听,不时上前来插上几句话,老人的爽朗直率常引得众人直笑。她告诉记者,“我有吃有穿,儿孙这么孝顺,有什么不开心的,我的姐姐活到99岁,我恐怕要超过伊很多的呢!”说起媳妇,李杏仙说“我们俩个很像的”。 像就像在一样的勤劳和谦让。潘祝远退休后在沿河一带开起了荒地,种上各种蔬菜,家里吃不了就晒干,这让婆婆非常开心。在年轻时,李杏仙也是村里有名的巧媳妇,会裁衣会下地,勤劳俭朴。说到谦让,潘祝远告诉记者,婆婆管了18年家,做惯了主人,所以看不惯她做的家务,有时弄好了,她仍要再做一遍;有时烧菜时一个厨房会挤进3个人去,每次总是她和丈夫退出,让婆婆做,做一点又赶紧请她出来。家里有什么事,也总是让婆婆知道,听听她的意见,尽量照她的意思去做。 “心情愉快是无价之宝”,丈夫王永年告诉记者,除了他们两夫妻常陪老人说话,告诉她一些新鲜事,老人的儿孙、玄孙们也常给老人带来欢乐。天气好的时候,孙子便会开着车带着老人去兜风,曹娥开发区、海涂什么的,老人都去看过。前段时间,他们又陪老人去踏青,走在油菜花遍开的田地里,老人说不出有多开心。 快乐带来健康,91岁的老人自称早上能吃一大碗豆浆一个甜馒头,中午、晚上素菜为主加一浅碗米饭,近5年来,原来的支气管炎和肠胃病踪迹全无,除了女儿王幼娣四处托人寻来的秘方医治外,看来快乐也是一大补药呢。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