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 舜 文 化 *** ※ 03月16日—31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城市茶楼 (2001年3月28日) 夕阳未必逊晨曦 (2001年3月28日) 清 明 (外三首) (2001年3月28日) 城市茶楼尚文 作为城市中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哎,这城中哪来怎多茶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茶楼星星点点、林林总总,于热烈中透出灵秀,于繁荣中隐露娟美,以文以静以清雅以素洁以怡人韵致以卓然风采尽显佳人风姿,这于城市该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啊! 自然,城市茶楼在夜晚霓虹流光似练的闪烁间、古筝叮咚如泉的弹奏里,更尽其妙,最招引茶客。在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晚上,我踏着被雨水被华灯刷饰得泛出幽幽青光的石板路,步入了一家古意酽酽的茶楼。 古朴清雅的红木桌椅,古色素洁的蓝花布巾,古香溢流的紫砂茶具,和着古筝行云流水般的浅吟低唱,仿佛把我带入了浩邈幽远的地方,我与古人对话,似梦似幻,如醉如痴。 “先生,您今儿喝什么茶?”小姐甜甜若饴的问话,方才将我从天堂之梦拉回人间之境。“噢,有新茶吗?”我揉了揉惺忪之眼,馋馋地问。“先生,您真有口福,昨天我们刚进了浙江的‘觉农舜毫’(名茶),还是有机茶哩!这就给您上。”小姐风掣而去,很快又端出“觉农舜毫”飘然而至。细细看察,这茶色绿、形美,自不待言。俟小姐净具毕,冲茶就开始了。但见开水一冲,茶叶从杯底直冲水面而立,尔后又徐徐下沉并缓缓上升,升而复沉,在这三起三落的景致里,细芽嫩叶,似旗似枪,亭亭玉立,芽影水光,相映成趣。就在我惊诧于这“百草之英”、“群芳之最”的“觉农舜毫”至尊至贵之时,正在表演茶道的小姐将闻香杯递将过来,一闻则香气清高馥郁,一品倍觉滋味醇厚甜鲜,于是兴之所由,我吟诵起诗僧皎然的七言古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炊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通,何须苦心破烦恼。”今日所饮虽非皎然笔下的剡溪茗,然大舜故乡、当代茶圣吴觉农故里所产的“觉农舜毫”,自别有风情韵致,若是皎然再生,一番试泉品茗,何以不逸心汩汩、挥笔盛赞呢? 正当我思绪悠悠,情味浓浓,与琴瑟相和声融洽一起之时,茶楼里走进了一拨子人。抬头仰之,皆是斯斯文文之客,他们或两、三人相围而坐,或独自一人倚窗落座,无大声之喧哗,唯喁喁之细语;无满腹之忧愤,唯心志之平和。身临其境,我猛地想到:城市茶楼,毕竟不是饭庄,人们到这里不是为着充饥解渴,而且为了喝出曾经有过的那么一份安详与豁达,让茶滋养自己太累的心髓;城市茶楼,自然亦不同于戏院,虽然衬着同样的文化底蕴,但茶楼调制的空灵、宁静,让人释放而出的是那泓心与心走得很近很近的温馨。 夜,已经很沉很沉,窗外雨打芭蕉般的声音依然作响,侧耳而听,与茶楼沁逸的乐声是那般的协和。走出茶楼,我真想大喊:多美啊,我们的城市茶楼!然而,终究不能——我不想破坏是夜这迷人极致的梦境,不想离散这传统和现代、幻象和现实重叠构造的谐美。 城市茶楼,这流动不息、耀眼不灭的一方生命净土,这朴中见真、拙中见善、陋中见美的一朵奇葩异花,是那样的招引人、昭示人,终让曾经受伤的心灵,得到莫大的抚慰,让心仪已久的畅想得以尘埃落定。城市茶楼,毋庸吆喝,令一拨又一拨凡子俗夫、名人雅士聚拢,在这里休憩,在这里修性。今年春节,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一如往常,回家乡浙江上虞过年。初六下午,谢晋应邀与上虞市乡贤研究会同仁会晤。午餐过后,原打算午睡的谢导,当乘车子驶过城区,在不经意间发现遍布城市的茶楼之时,竟放出眼光,来了精神,我们自是热情撺掇。最后,车子在一家曰“紫云阁茶庄”的茶楼前停了下来,拥着谢导,我们进楼入座。 茶楼优雅古意的况味,老板如数家珍的点击,小姐招式分明的茶道,更兼吴觉农弟子、茶人刘祖香娓娓动听的杂陈,令谢导脸上不时掠过阵阵快慰。而每啜一口,他就留下浅浅的笑靥,犹如喝后劲很足的女儿红家乡酒时常有的那种温淳。微阖双目中,谢导是不是醉了?别说他醉了呵,他的眼睛是清亮、明澈的,有着一种被雨露冲洗之后的水的碧澄;莫非他踏入了幻化的时空,将前尘影事化成自身经验,百感交集而构思着下一部电影?莫非他在想念茶的味道,对四千年茶文化飘香至今,品茗又成时尚的话题,正进行上下求索?……这时谁也不愿打扰谢导,谁也不愿割舍眼前这让谢导袅袅升出许多美好遐想来的融融氛围。然而,谢导毕竟还是从陶醉中醒了过来,从悠远中返了回来,并兴致勃勃地题写了:“紫云阁品茶,人生一大乐也”之词 ,赢得满堂喝采。茶香、墨香齐涌,好象在集中体现那自然天籁无上美的境界,将我们的思维浸染得漫漶淋漓,思索的触角弥漫得很远很远。 城市茶楼如星星之火,点染了城市大地,不再落寞,不会式微,而今正上演着一幕又一幕跌宕多姿的“喜剧”。在羊城一些茶楼,出现了一股新颖别致的“喝”风:时兴将有益健康的花卉、瓜果、中药入茶,喝起非茶之“茶”了。时下,花卉茶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既有混合冲泡的,也有单用花冲泡的。花卉混茶叶的花茶,除了传统的菊花普洱茶、茉莉花绿茶受青睐外,广州兰圃独特的兰花红茶竟大走其红。这种干兰花,冲进茶水后,缓缓“绽放”,兰馨幽幽,茶香飘飘,令人心旷神怡……假若《红楼梦》中,妙玉亲手用陈年梅花雪水泡茶款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时,用的是这干兰花的话,让干兰花的馥郁清香吹进雅致的栊翠庵,那石破天惊的情致,何以一言道尽?我如是随想。
(返回到本期要目) 夕阳未必逊晨曦 ——记恩师吴觉农的一席话刘祖香 在万里晴空的春天,我受家乡人民之嘱托,带着深厚的情谊,搭机飞往北京庆贺恩师吴觉农90华诞。吴师是1897年4月14日诞生,我是提前一天赶到的,记得4月13日吧,当晚就在吴公馆举行晚宴,在欢聚中吴师又提出拟择定风光秀丽的历史名城——杭州,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 倒过来追忆往事,我清楚地记得,吴师在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中日战乱中同当时担任“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所长莫定森也谈到: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神农氏在尝百草中已发现了茶叶,以后陆续引种到日本、格鲁吉亚……。我国历代来对茶叶生产的发展都有一部不同的兴衰史,我们应建议创立一个——茶叶博物馆,收集历代对茶叶生产发展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弘扬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尤其是对打开我国传统出口的绿茶品牌:“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平水珠茶,是有好处的。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战争相持已久。我们流亡他乡,生活、工作都非常艰难的时候,吴师还想筹建茶叶博物馆的事情,这种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在我来说,是刻骨铭心、永久不会忘却的。 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我们敬爱的吴师趁国内外的亲朋友好、后学之辈纷纷赶来北京,庆贺他老人90华诞之际,却首先将半个世纪以前所想的事,成立“中国茶叶博物馆”,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又适时地提出来了。当时,我脑子里出现了这次来北京,是参加庆贺吴师90大寿?还是出席座谈筹建茶叶博物馆呢?弄糊涂了! 次日,庆贺吴师90华诞大会如期隆重开幕,中央的部分领导致了贺词,陈翰笙、金善宝……许多吴师好友都光临会场,吴重远代表作了答谢词,我也代表家乡人民敬祝吴师健康逾“茶” 寿的讲话。 想不到接下去就通知28人的名单,到科技馆参加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征求意见座谈会,一进场,就见到会议室旁边的一张长桌上铺着一张雪白的宣纸,吴师握起笔来第一个签上了“吴觉农”的名字,然后满面笑容很高兴地说:请大家先签名,以示负责,百年后也可说能算是一件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文史资料吧!这时大家都先后挥毫签名了,快得很,一半人签好了,我也一步抢先拿过笔来,对着站在我旁边的那位同窗好友裘览耕示意戏说:吴师要我们立下军令状么!吴师听觉很好,接着响亮地说:刘祖香!裘览耕,你们说什么?就是要你们“画押”,划地为牢!我吓了一跳,我转过脸去一看,还好!吴师带着笑容说的。这虽是召开座谈会前一点小插曲,今天想起来,还是有些意义的。的确,这张经参加会议的28人签上名的宣纸,是今后难得珍贵的茶文化资料了。 宏伟壮观的中国茶叶博物馆,迄立在秀丽的西子湖畔,仅仅十五年短暂时间,在全体博物馆同志辛勤劳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下,收集了我国大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精华文史资料,尤其是唐朝和宋代有关茶文化翔实史料,更显得重点凸出,对今人起到了借鉴作用。90高龄的吴觉农先生还撰写了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的评考文章《茶经述评》,精神尤为可佳。为缅怀先辈,激励后人,博物馆内树起唐代茶神陆鸿渐,当代茶圣吴觉农的雕像,让后辈永远不忘先贤的爱国、爱乡、敬业、乐业,一生为茶叶事业献身,学习他们高尚品德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光彩照人,提高茶叶生产的发展,推进国际茶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名扬四海,促使华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到本期要目) 清 明 (外三首) 霜 禽 只有失去过亲人 才知道什么是清明
清明是一只鼠标 轻轻点击 便进入思念的网络 清明是一张船票 听记忆的汽笛 声声鸣叫
在亲人的坟前 好好地坐一会吧 并不是所有的清明 你都能及时赶上
河 边
风是河边的常客 听不见甜蜜的笑声 灯是河边的主人 看不到分离的脚印
河边的故事有许多 谁能告诉你 哪些属于错误 哪些算是美丽
窗 外
窗外总有窗外的风景 窗外的风景 四季交替时时衍生 有的如淡淡飘过的烟云 有的是扎入土壤的树根
走出窗户 你才发现 自己也是风景的主人
湖 上
倚立湖上 你是一只妩媚的水鸟 烂漫的笑容 作快乐的翅膀
湖水会渐渐老去 而你的目光 滋润这片风景 一千年 不敢地老天荒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