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 日 上 虞 *** ※ 03月16日—31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上虞电大今年成人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2001年3月30日) 蒿坝镇成立全市首家农业科技经销协会 (2001年3月30日) 在农民和教授间架设桥梁 (2001年3月30日) “信合杯”2001年绍兴市门球联赛在虞举行 (2001年3月30日) 市人民医院新增电脑触摸屏 (2001年3月30日) 全省最大民办专业市场石狮市场扩容一倍 (2001年3月29日) 为振兴上虞茶业鼓与呼 (2001年3月29日) 徐邵湾村两年办成8件实事 (2001年3月29日) 万学远来虞调研引进“外智”工作 (2001年3月28日) 上虞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 (2001年3月27日) 道墟镇涌现一批新型“村官” (2001年3月27日) 全省首家产供销一体化蚕桑基地在虞建成 (2001年3月26日) 省作协2001年上虞春季笔会举行 (2001年3月23日) “农华农发”拉大绿色无公害框架 (2001年3月23日) 蒿坝管理所文明服务受人赞 (2001年3月23日) 争当企业“服务员” (2001年3月23日) 我市海涂生长着三千亩珍稀野生柽柳林 (2001年3月22日) “聚宝盆”将再添“大动脉” (2001年3月22日) 在路上——河北青年张冠军为“夕阳工程”单车走天下 (2001年3月22日) “为中华之崛起”——春晖中学开展“知周、学周”活动纪实 (2001年3月22日) 上虞农产品“走”进上海大市场 (2001年3月21日) 下管镇活跃着一支农村文艺演出队 (2001年3月21日) 梁湖镇连续三年创绍兴市计生“双优”乡镇 (2001年3月21日) 骆连凤老人实现生前遗愿 (2001年3月20日) 农民有“三缺” 干部勤“三送” (2001年3月20日) 三年内建成万亩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2001年3月19日) 驿亭镇启动建设2000亩高效水产示范园区 (2001年3月16日) 与群众同甘苦办百姓急难事 龙浦乡机关干部下村办实事 (2001年3月16日) 播下科技致富种子 (2001年3月16日) 学历教育持续升温 上虞电大今年成人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排队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但3月24日以来的几天时间里,“排队”却多次出现在上虞电大报名点上,等候办理填卡、电子摄像等报名手续的长队几次排到了大门外。据28日的初步统计反映,报考人数已达到563人,创了历史新高。 近几年来,由于就业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不断升温。报考对象呈多元化趋势,一方面是部分在职干部、职工感到竞争的压力而“充电 ”,另一方面是高中(中专、职高)毕业生为寻找工作而向更高的学历“冲刺”。 上虞电大自1979年成立以来,积极服务经济发展、面向市场育人,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已有2641名在职干部、职工和社会青年取得了大中专毕业文凭,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毕业生。今年招生的几个专业中,财务会计、法律、中文专业比较受人欢迎,占总报考人数的45.92%,而艺术类的幼儿教育专业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幼师中专毕业生前来报考,也占总报名人数的29.26%。
(返回到本期要目) 带着科技领着农民闯市场 蒿坝镇成立全市首家农业科技经销协会
往日走南闯北从事农产品贩销的广大经营人员,找到了能时常用科技知识充实自己头脑,提高自身经营水平的“家”。昨天下午,蒿坝镇农业科技经销协会正式挂牌,这在我市尚属创举。 顺承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蒿坝镇充分挖掘地处城郊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高田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良田走优路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镇现已建成百亩以上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1个,其中千亩基地2个,创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 与此同时,农产品经销队伍迅速壮大,现有种养殖大户144户,贩销网络已延伸到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但因缺信息和规范管理,故而造成队伍分散、经营盲目、素质不一等现状。镇党委、政府分析现状,决定用科技知识提升整体贩销队伍,规范发展经销行为,筹备成立农业科技经销协会,精心筛选已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贩销大户、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及部分镇农科人员、村干部共43人为首批成员。 据了解,作为群众性民间组织的蒿坝镇农业科技经销协会,已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挂上钩,定期搜集并发送农产品新品种、市场行情等情况,及时为会员提供经销信息。协会定期组织例会,交流经验,编发《农情册》,实行信息共享,共同探讨阶段性工作重点及对策。镇里将利用政府网站、农技信息窗等“阵地”发布经销信息,为协会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有了自己的科技经销协会,广大贩销大户喜不自胜。张江村郦根木、郦海木兄弟俩已有多年贩销经历,并与本村6户农户结成了松散型贩销小组,去年贩销量达150万元,兄弟俩自愿报名参加经销协会,认为可以此为契机,利用科技支撑,做大贩销业,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年贩销白鹅20余万元的丽江岸村贩销大户任成华认为,有了经销协会这一组织,可规范全镇贩销经营行为,带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 据悉,该协会将严格按照《章程》办事。协会负责人自信地表示,通过规范操作和运行,今年全镇将带动发展10万元以上的贩销大户200户,年贩销总量突破3000万元。 (返回到本期要目) 在农民和教授间架设桥梁 章镇镇成立我市首家乡镇种子种苗经营部 3月28日上午,章镇镇政府北首的十字街口鞭炮声声,十分热闹。全市首家乡镇级专门向农民提供种子种苗的经营部成立。 章镇镇是我市重点产粮区,当地农民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种植习惯上都大多囤限于种植稻米。粮食购销的市场化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打破粮食等传统老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章镇镇党委政府动上了脑筋。他们决定,成立种子种苗经营部,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的农业新品种,从而为结构调整提供基础和条件。到目前为止,经营部已为章镇镇农民引进了10多种葡萄新品种、8只西瓜新品种和梨、李、杏子、枇杷、杨梅、枣子等水果新品种,使这些品种从教授的实验室走向农民的地头。为确保引种成功,章镇镇的新品种引进还外带配套售后服务。前几天,浙江大学园艺系教授蒋有条专程来到章镇,就“江大”等西瓜新品种的抗病性能作专题技术辅导。 该镇西方村村民余银丁了解到“江大”西瓜产量高、收成好,便盯住农办的小青年要种子。过了几天,他又想买抗病的8424西瓜,便一趟趟地跑、一趟趟地催,直到拿到种子。但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直观的效果。为此,种子种苗经营部以新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笕桥园区等为基地,在新江园区内种下了25亩大棚葡萄和50亩新品种露地西瓜,在笕桥园区内种上了新品种水果。园区的示范将使更多的农民明明白白地看到新品种带来的新效益,从而加大调整结构的信心。
(返回到本期要目) “信合杯”2001年绍兴市门球联赛在虞举行 “信合杯”2001年绍兴市门球联赛系由上虞市信用合作联社、上虞市门球协会、上虞市联垦门球俱乐部承办, 于3月23日至25日在我市老年活动中心举行。 来自绍兴市体协、绍兴市老干部局、各市(县)以及越城区等共14支代表队的140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3天57场的竞技后,上虞队获得冠军,新昌药厂队获得亚军。
(返回到本期要目) 市人民医院新增电脑触摸屏
市人民医院继去年12月份推出医疗收费清单制后,今年3月份又配备电脑触摸屏。 以前医院收费以类别相记,比较笼统,病人与家属常常心存疑虑。为了让老百姓看明白病,付放心钱,市人民医院购置了电脑触摸屏,放在住院部大厅,供病人查询。病人或家属只要在电脑触摸屏上输入门诊发票号码或住院号,即可清楚地知道自己用了哪些药,做了什么检查,花了多少钱。 (返回到本期要目) 全省最大民办专业市场石狮市场扩容一倍 占地180亩的石狮市场二期工程昨天开业 全省规模最大的民办专业市场石狮装饰材料市场成功扩容一倍。昨天上午,石狮市场占地180亩的二期工程在喧天鼓乐声中隆重开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专程发来贺电说:“欣悉浙江石狮二期装饰材料市场隆重开业,祝市场兴旺,事业发展。” 位于杭甬高速公路上虞道口的浙江石狮装饰材料市场,目前总占地已达350多亩,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自去年至今,石狮集团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有关部门领导关心支持下,又一举投资2800万元扩建二期市场,目前已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厂矿直销和总代理等经营户300多家。去年总交易额近4亿元,已成为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仓储式批发市场。 省有关部门领导,绍兴市有关领导,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均、市政协主席章永志、副市长马韩儿等专程赴石狮市场出席庆典仪式并表示祝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锦坤主持庆典。副市长马韩儿代表市政府向石狮二期市场的开业表示热烈祝贺。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为振兴上虞茶业鼓与呼 我市召开乡贤吴觉农先生研讨会暨“觉农舜毫”品评会 3月28日,由市文联、农经委主办,乡贤研究会、紫云阁茶庄承办的市乡贤吴觉农先生研讨会暨“觉农舜毫”品评会在紫云阁茶庄内召开。与会的文人雅士、乡贤学者边品尝新茶边畅谈茶人茶事,悠闲谈笑间透出对振兴上虞茶业的殷切关心之情。 享有当代“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先生是上虞的乡贤。吴先生生前爱国、爱党、爱乡、爱茶,毕生研究茶叶,为振兴中国的茶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茶叶界创造了7个中国之最。吴先生提出并据实论证的“中国是茶叶的祖国”的论断,不仅科学地回答了茶叶的起源地问题,而且在国际茶叶界正了视听,维护了国家利益。作为吴觉农的故乡,我市致力于茶叶的生产和研究,开发了一批名牌名品茶叶,“觉农舜毫”便是其中之一。会上,市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介绍了吴觉农的生平事迹,谈了开发茶叶名品的一些想法。刘祖香、蔡德亿等老同志则深情地回忆起了与吴觉农生前的交往和吴先生爱国敬业的不凡轶事。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畅在会上说,吴觉农先生一生事茶、一生树茶、一生爱茶,为中国的茶叶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包括出版了一批茶叶研究方面的论著,培养了一批茶叶人才,创办了一批茶叶研究机构。在吴先生的身上,闪耀着振兴华茶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茶叶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发展茶叶事业的创业精神。缅怀吴先生可歌可泣的事迹,要做好继承文章、发展文章和创新文章。首先要倡导茶人、茶德精神,促进经济发展。茶是东方优秀思想的象征,是一种精神力量;倡导茶德,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相契合;要普及茶文化知识,以茶养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次要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弘扬茶文化。茶是文化的物质载体,上虞是当代“茶圣”的故乡,弘扬茶文化的关键是要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实施名牌名品战略。再次要扩大茶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促进茶叶贸易。茶是上虞旅游业中的一个媒介,是友谊的使者,要精心包装,隆重推出,以茶为媒介,构筑我市对外交流的桥梁,促进茶叶贸易。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光华、人大老领导杨根苗、爱乡楷模张杰等出席会议。
(返回到本期要目) 干部转变作风 山农振作精神 徐邵湾村两年办成8件实事 3月28日上午10时42分,下管镇徐邵湾村农妇阿娥一跨进家门,就急急挑起水桶担,“妈妈,水不用去挑了,只要这里拧一下,就会流出来的。”一位小孩指着自来水龙头说。至此,该村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已投资50多万元,兴办了整修电路,新建村民会堂、党员活动室,安装自来水,建办竹器加工厂等8件实事。 该村是绍兴市委书记董君舒的联系村,也是绍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挂钩村,这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一直来既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农户有了电视机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看上省电视台的节目,山上多的是毛竹,但因信息不灵、交通不便难以销售。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落在全镇最后,成了一个闻名的后进村。为改变这个村的落后面貌,绍兴市委及我市市委领导数次进深湾,绍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领导和该镇党委政府几位主要领导吃住在山村,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寻找致富的方法,帮助该村调整了领导班子,以政治思想工作开路,重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上化力气,使干部农户很快树立了“靠发展脱贫,靠辛勤致富”的新观念,振作精神建设新山村。 这里的农民自古以来吃用的是山溪水,雨天似同酱油,旱天摸黑抢水。绍兴市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有关部门商量,出资10万元相助,帮助该村安装了自来水。村里没有村民会堂,连党员学习也少地方,绍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就帮助他们新建了村民会堂和党员活动室。农民销售毛竹难,村两委会就想方设法与新昌一家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挂上钩,办起了一家每日可消化毛竹1万公斤的竹器加工厂,以高出市场价10%向农户收购毛竹,使难以销售的毛竹一下子变为畅销货。村里还出资2.5万元搞了厕改,使自古以来的露天粪缸成为历史。干部为“三农”所想,农民自然来了抓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2年时间里,全村户均新建笋竹优高基地2.8亩,青梅1亩,板栗1.5亩,还发展了一批无公害的高山蔬菜。 如今,该村汽车通到家门口,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入户率已分别达到91%、52%和100%,现在又转入了修建村道工程,村党支部一跃成为镇先进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小阮还被评为市优秀党支部书记。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万学远来虞调研引进“外智”工作 对我市引进“外智”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议 3月27日,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万学远在绍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茹关筠和我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毕飞陪同下,调研了我市企业引进国外智力情况。 万学远首先听取了陈毕飞副市长关于我市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开发技术项目,解决营销难题等整体情况。近年来,我市以小型巨人为主的规模企业通过高薪聘请、利润分成等方式,引进国外各类专家15名,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帮助策划国外营销方案,涉及行业包括机电、化工、制冷、橡胶、陶瓷、皮革等。引进“外智”工作的顺利推进,保证了所在企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万学远详细调研了龙盛集团“依靠‘洋脑’发‘洋财’”的引才模式,卧龙集团“聘请‘洋顾问’促销售”的用才战略和上风集团“借助‘洋人’定位产品拓市场”的聘才方法,还实地考察了卧龙集团的卧龙电动车公司。在调研考察过程中,万学远说,上虞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总量胜过内地的一些地市,引才用才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对于外国人才,企业为什么要聘,合同怎么签,薪金如何定,怎样规避风险?外国专家请来后,技术是否保守,创造多少效益,会不会引起引才矛盾?企业在引才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企业以后加入WTO组织,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乃至制订相关的外国人才引进政策,都有借鉴作用。 万学远说,搞现代化建设,光靠我们国内人才还远远不够,还要聘请国外人才,运用“外智”力量。上虞的“外智”引进工作很有成效,外国专家的作用发挥明显,应该及时加以总结整理。他要求“龙盛”、“卧龙”等企业将有关引进“外智”材料整理后上报给国家人事部,以备制订相关政策时参考。 万学远建议上虞企业利用引才优势和网络优势,建成项目库、专家库和成果库,便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和查询。 陪同万学远调研的还有人事部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刘树和,法规联络司副司长岳小东,省人事厅副厅长李德忠,省人事厅外国专家局局长孙云岳,绍兴市人事局局长刘斌贤、副局长王张贵和我市人事劳动局的负责人等。
(返回到本期要目) 村有明白账 管理规范化 干群都满意 上虞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 如今,被人们称为“阳光工程”的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已经在上虞市793个村全部实行。 上虞市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发达。去年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17.9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51亿元。如何管好用好这笔数目很大的集体资产,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1999年初,上虞市在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推行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在坚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村经济合作社将村级财务委托乡镇代理。乡镇建立会计办公室和村级财务档案室,对村级财务实行制度、审核、记账、公开、建档“五统一”管理。 为确保代理制顺利实施,上虞市注重队伍建设和建章立制工作。市里出台了《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各乡镇按每四到五个村配一名片会计的要求,从乡镇干部、村会计中挑选出150多人,组成会计队伍,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村村建立财务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出的2826名监督员,负责对各村的财务管理进行全程监督。 代理制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在东关镇村级财务档案室看到,每个村都有专门的档案柜,各种票据按月装订成册,井然有序。镇农经站同志介绍说:“每张票据必须有经手人、村级财务审批人、村民监督小组组长的签名,并经镇财务审计员审计合格后,方可入账。”镇里还配备电脑,对村级财务实行电脑管理。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堵住了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两年来,全市共审核出违反财务制度而不能入账的票据1015张,涉及金额130.33万元,并如数追回。 村账规范了、透明了,群众满意,也从根子上减少了干部犯错误的机会。据统计,1996年至1998年9月,上虞市因村级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信访有844件次,占全市总信访量的56.9%;1998年底,全市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因财务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村干部有397名。实行会计代理制两年多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村干部因财务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事件,因村级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也基本绝迹。 东关镇前村村党支部书记郦关荣说:“村账由镇里统一管理,定期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放心,干部清白,工作起来更顺心了。”去年,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前村投资30多万元,建了22座公厕;又花了10多万元,将村小学校舍翻修一新,并扩建了活动场所。这些开支一笔一笔地公布在村口的财务公开栏里,群众很满意。 代理制管住了“不该花的钱”,非生产性开支大大减少,为“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按章办事”创造了条件。据市农经站统计,去年全市所有村非生产性开支比1998年减少了28.25%,而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连续两年保持10%左右的增幅,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返回到本期要目) 你走办厂创业路 我奔种养致富道 道墟镇涌现一批新型“村官” 道墟镇32个行政村,村村建公厕,村村通上水泥道,村村接上自来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批新型“村官”的努力。 道墟镇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点乡镇。该镇领导在实践中认识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选准选好各村的“当家人”。因而,镇党委在选拔和培养村干部中,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发展意识强、市场观念新的知识型人才走上“村官”的岗位。 这批“村官”上任后,围绕村级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想办法、出点子、摸家底、跑市场,带领群众奔小康。有的带领群众走办厂创业路,有的带领农户奔向种养致富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各显神通。前些年,云里村是道墟镇的贫困村之一,支部换届中,镇党委把有一技之长的章振海推上村支部书记的岗位。章振海看准村里有大片坟泥和紧缺的红砖市场,大胆创办村轮窑厂,还以超出同类轮窑的高价实行个人承包。目前,仅窑厂每年上交村50多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称海村现任村委会主任阮楚荣则是远近有名的“农” 字号“村官”,这是因为他一上任就和农户一起在田头摸、爬、滚、打,带领村民走效益农业发展之路,搞起了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目前,全村建起蔬菜基地500亩,他还和几位农户合作,建起了我市首个花卉苗木股份公司,去年实行销售收入60多万元,带动了一批农户走上致富路。 该镇还积极推荐村干部进行在职培训,全镇有20多名村干部经大中专函授后毕业,干部素质得到提高。目前,道墟镇32个行政村,涌现出厂长经理型“村官”18名,种养能手型“村官”13名,他们活跃在全镇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他们的努力下,80%的村已进入小康村行列。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一手连着基地 一手牵起市场 全省首家产供销一体化蚕桑基地在虞建成 一种以公司+农户的蚕桑生产经营新模式在我市闪亮登场。3月16日,浙江丝绸集团公司、市茧丝绸有限公司和我市的个人投资者三方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签署了共同投资组建浙江上虞凯喜雅蚕业有限公司的有关协议。 本着自愿互利、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原则而组建的凯喜雅公司实施的是以公司+农户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在我市海涂开发桑园1万亩,第一期建成5000亩,第二期5000亩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据介绍,与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分散饲养不同的是,“凯喜雅”在海涂建立连片集中的桑园基地,由公司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由大户承包经营,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这样既便于管理,节约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应,也可大力促进省力化养蚕、方格簇上簇的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从去年开始,公司的筹备工作就已进行,5000亩面积的桑园已经插种完毕。桑苗不仅有目前省内的四种当家品种桐乡青、荷叶白、尖头荷叶白和湖桑197,还有产量高于这四种品种15~20%的农桑8号、10号、12号等系列产品。5000亩面积中,共有42个大户承包,最大承包户面积为336亩。去年晚秋蚕时节,最初种下的2000亩桑园共养蚕种600多张,亩初产平均效益达403元。 凯喜雅蚕业有限公司采用股份制投资形式,共投资125万元,省公司、市公司和自然人三方分别出资总投资额的46.4%、40%和13.6%。凯喜雅蚕业有限公司是浙江丝绸集团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建成的第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蚕桑基地,也是工商业反哺我市农业的又一力作。据悉,为了在海涂建立蚕桑基地,省公司曾10余次派人来虞考察,还邀请国家蚕丝办有关人员来虞,此举还受到国家经贸委的肯定和资金帮助。
(返回到本期要目) 名作家兴会上虞 风雅颂赞古誉今 省作协2001年上虞春季笔会举行 三月新春,惠风和畅,柳丝如雨,杏花似雪。昨天,30多位著名作家兴会我市,喜看春天上虞的盎然生机,赞言虞舜文化的璀璨亮丽,飞动的文思中流淌出对虞山舜水秀美的喝彩。 省作协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叶文玲,浙江日报原副总编、省作协副主席傅通先,省作协副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薛家柱,省作协秘书长陈军,省作协散文创委会副主任汪逸芳、项冰如、杨敏生,人民日报浙江记者站原站长赵相如,体坛报总编李烈钧,浙江日报《家庭教育导报》主编宋令俊,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审、《幽默大师》主编王瑞芳,钱江晚报副主编赵力行,浙江日报文体部副主任何安丽,浙江日报高级编辑姚振发,主任编辑陈骥等30多位著名作家,在我市为期3天的雅集中,将参观曹娥庙及卧龙山,慕访春晖校园及“平屋”、“晚晴山房”和“小杨柳屋”等名人故居,拜谒著名哲学家王充墓地及东山名景。在昨天举行的专题研讨中,作家们就我省散文、杂文创作的现状和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到市区紫云阁茶庄品茗畅谈,共话文坛兴事。 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其良专程赴上虞宾馆作家们下榻地进行了慰问看望。市委副书记卢一勤向作家们介绍了我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两个文明建设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畅及我市作家陈荣力、何家炜、顾志坤、陈秋强、高志林等和著名茶人刘祖香参加了昨天的活动。 省作协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叶文玲代表省作协感谢我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她说,我们是带着喜悦而期待的心情来到美丽的上虞采风的,这是新世纪之初省作协的第一次聚会,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充满诗情。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古有王充、谢安,今有春晖、谢晋,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上虞,在今天的发展更令人赞叹,相信在上虞几天的采风一定会大有收获,佳作叠出。 省作协副主席傅通先曾多次到过上虞,与胡愈之老、谢晋等有过接触,他说,上虞的曹娥庙孝文化千古称扬,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此次来虞要写出一篇酝酿已久的有关曹娥孝文化的文章。 著名作家薛家柱感慨地指出,上虞最令我们向往之至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马湖畔春晖园,能荟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此众多的名家,世所罕见。“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浙江,而春晖中学又与这两个文化中心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关系。阳春三月聚会春晖园,真有兰亭雅集的况味。 据悉,此次省作协上虞春季笔会由散文创委会和杂文创委会30多位作家参加,将在我市进行为期3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将刊发上虞笔会的专版文章。 省作协、浙江日报文体部、上虞市委宣传部和上虞日报社联袂举办此次作家盛会。
(返回到本期要目) “农华农发”拉大绿色无公害框架 已拥有特优质生果型品种20多个,农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 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记者在农华农发公司的大棚内看到各种果蔬、果菜长势十分喜人。从去年一个西红柿品种起步,今年栽下的欧亚特优质生果型品种已达20多个,樱桃番茄、西兰花、西葫芦、美国西芹、满身红水果萝卜、红椒麦卡比、结球生菜、无刺黄瓜等,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该公司今年种植时间明显早于去年,像无刺黄瓜4月上旬即可上市,预计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量可达到2000吨。 农华农发公司是我市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的一个样板。去年,高信公司总经理郑仲芬遵循叔父、“当代茶圣”吴觉农生前教诲,以“兴农、富农”为宗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与崧厦镇政府合作创办了这个“绿色工厂”。该公司全套引进以色列滴灌体系、钢架大棚和欧亚特菜种苗,采用无污染培育工艺,实行高科技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由于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多年来,使国内农产品一直难以进入储存、保鲜和品质均有较高要求的国外消费市场,农华农发公司的产品正在填补这一国内市场的空白,并促进国内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去年西红柿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公司被评为绍兴市“投资农业优秀工商企业”和省“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 该公司在市场调查中了解到,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去年底,公司又投资300余万元资金,使钢架大棚达到100多个,规模比原先增加了近两倍,拉大了绿色无公害生产的框架。同时,通过对基地内农业生产单元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行农业车间化生产,通过公司与国内外果蔬超市的对接,引入“订单农业”经营机制,培育农民现代经营理念,提高经济收入。目前公司已与9位农户签订承包合同。 公司总经理郑仲芬说,拉大绿色无公害框架,关键靠投入,今明两年计划投资600多万元,新建现代化优质果蔬种苗厂一座,占地2500平方米,新建储量250吨的保鲜冷库一座,引进现代化果蔬包装流水线一条,形成年产高品质果蔬5000吨的生产加工能力。
(返回到本期要目) 蒿坝管理所文明服务受人赞 尽管上三高速公路蒿坝管理所创所时间还不到半年,但该所文明高效的工作已给许多途经此地的驾驶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该所收费人员推行礼貌用语,党员、共青团员佩证上岗,收费岗亭提供开水、药品服务。该所还深入开展“优胜班组”、“青年岗位能手”等评比活动,注重文明建设日渐成为了每名职工的自觉行动。一次,该所拖车班司机杨铭彪、邵荣在巡逻时,发现前方有一辆卡车的车轮不断冒着火星和浓烟,他们赶紧用带着的开水替轮胎降温,然后拖着那辆车驶进附近的修理厂,避免了一起车祸,令司机感激不已。又有一次,一辆5吨货车,途经收费所时,收费员陈国林、陈丰突然发现该车后轮在冒浓烟,并夹带着火苗往上窜,两收费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拿起岗亭上的灭火器和水枪进行扑救,成功排除了险情。事后,司机邱来增紧握着收费员的手感激地说,是你们救了我,如果发生火灾的话,我真不知道怎么活!说完就拿出一叠钱表示感谢,但收费员却笑笑婉拒了。
(返回到本期要目) 争当企业“服务员” ——市精细化工园区管委会优质服务小记 省级化工基地——上虞精细化工园区自1998年开发以来,累计引进投资项目40个,协议引进资金12亿元,出让土地3800亩,其中外资项目7个,协议引进外资近7000万美元。 招商引资是化工园区的生命线,更是新的生产力。园区管委会的每位干部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努力当好进区企业“服务员”,获得了投资者的一致好评。 像办自己的事情一样 企业来园区投资,只有像办自己的事情一样,帮助投资者兴业,才能使客商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桐庐客商投资兴办的启明化工有限公司,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期阶段,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吃住非常不方便。管委会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企业接洽联系,专门腾出单位职工宿舍,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并安排他们到机关食堂搭伙。现已有七家外地企业免费借用园区宿舍办公、住宿。企业老总感慨:有这样实在的领导,我们来这里投资也放心。管委会腾宿舍、腾办公用房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企业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而且加深了与投资者的感情,实现了“以商招商”的目的,新近入驻园区的云涛化工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启明公司牵线搭桥引进来的。 放心委托园区代办一切手续 化工园区具有良好的配套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但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客商,他们更希望得到优质、热情、高效、主动的服务。香港久田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伞具及伞件配件为主的外资企业。起初,管委会按照项目专人负责制,指定经济发展科一名同志进行负责,企业遇到任何困难、任何问题可找管委会协调办理。这名同志积极协助企业办理项目的有关前期手续,对投资者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三天两头汇报手续进展情况。真诚的服务拉近了管委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企业的由衷信赖。最后,公司负责人放心地委托他代办有关项目的一切手续。 一种间接的招商行为 设立在便民服务中心的化工园区窗口是协调园区与部门关系的桥梁。新世纪化工有限公司的图纸比例不符合审批规定,窗口同志委婉指出图纸不合格,提醒他们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洪翔染化公司来办手续,不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方案表等有关表格填法,工作人员热心地为他们代填。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在窗口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碰到,面对企业送来的面面锦旗和封封感谢信,他们不骄不躁,一如既往,成为化工园区优质服务的“形象大使”。 (返回到本期要目) 我市海涂生长着三千亩珍稀野生柽柳林 茫茫海涂,是我市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见证。如今,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正生长着一大片全国都罕见的野生柽柳林。 三月新春,柳丝如雨。二十日上午,正在我市考察春季绿化造林的省林业局副局长陈国富,对海涂九六丘上生机盎然的柽柳显示了浓厚兴趣,他表示要组织省林业专家实地前来考察,对柽柳天然林的起源、生物学特性、生态特征等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抓紧做好这片天然柽柳林的保护开发工作。 这片柽柳林是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省湿地资源调查组来我市考察时首次被发现的。后经进一步调查证实为野生柽柳林。当时的海涂九六丘上生长着面积多达五千多亩的野生柽柳,但后因承包业主挖塘养殖,这片柽柳至今尚存三千多亩,市林业站负责人称,若不采取有力保护措施,这片珍稀的天然柽柳林资源几年内可能会消失殆尽。 据市林业站人士介绍,柽柳为被子植物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七米,小枝细长,下垂,红褐色或淡棕色,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花期长,树形美观,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和优良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造林树种,是新围海涂的先锋树种。柽柳还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其萌条坚韧而有弹性,可编织筐篓,树皮可提拷胶,嫩枝叶可入药。 市林业工作站今年初专门向省林业局呈报了《关于要求建设天然柽柳林保护区及柽柳繁育基地立项扶持的报告》,规划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在上虞海涂建立起规模、档次较高,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柽柳天然林保护区和繁育苗圃一千亩,建立柽柳示范片林及示范林带一千亩,推广柽柳林及林带一万亩。
(返回到本期要目) “聚宝盆”将再添“大动脉” 海涂二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里程二十二点三公里总投资四千万元 记者日前从市交通部门获悉,继去年底海涂“一纵一横”公路竣工之后,今年我市将启动并完成海涂公路二期工程,在茫茫海涂这只巨大的农产品“聚宝盆”上增添22.3公里“大动脉”,从而使海涂公路的行车里程达到近40公里,内外交通条件空前改善。 作为去年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海涂“一纵一横”共18.6公里的公路竣工通车为海涂开发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源源外运起到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涂资源,促进海涂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更好地发掘“聚宝盆”的潜力,市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施海涂公路二期建设。 根据工程测量和设计,海涂二期公路建设里程约22.3公里,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5米,砼路面宽7米,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左右。结合海涂综合开发,海涂抢险及一期工程衔接的实际,新建路段将分为五段:其一是团结闸至安定闸,其二是围垦局至九一丘,其三是围垦局至联垦场,其四是虞围闸至万代闸至西江闸(一号闸),其五是农发公司连接线。记者通过上虞市交通图(草图)发现,标着虚线的二期工程加上标着实线的一期工程延伸至海涂的东南西北,茫茫海涂可谓阡陌纵横。 据悉,目前二期公路已完成测量、设计,不日将投标决出施工单位。工程4月初动工,年底前竣工。
(返回到本期要目) 在路上 ——河北青年张冠军为“夕阳工程”单车走天下
见到张冠军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早春的雨点砸在脸上有些凉凉的痛意,在上虞的一个工地里露宿了一宿的张冠军却告诉我,他正单车走天下,希望能像“希望工程”一样设立一个“夕阳工程”,服务于天下的老年人。他已为此奔波六个省,7600多公里。我很为他的言语震惊。 张冠军其实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尽管风吹雨打风餐露宿让他变得黝黑而清瘦,可是精神很足。有那么一些不信任的成分,我问他:你单车走天下,为天下的老年人呼吁,谁来照顾你的父母?张冠军倒是很坦然:虽然我不是我父母的孝子,但我更希望成为天下所有父母的好儿子。 1995年,外出打工的张冠军感染了伤寒,由于没有及时地诊断和系统治疗,常年被病痛折磨,病痛不仅让张冠军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承受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且,为这没有“名目”反复无常的病,和张冠军情投意合的女友也迫于压力离开了他。情感的脆弱和病痛像双重磨石困绕着他,当得知自己的父母被告知很可能会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字,当看到自己白发的父母在儿子的病床前左右忙乎,张冠军感到心里很痛:以后谁来照顾我的父母?病终于治好了,但一个念头却在张冠军的脑海里升腾:像父母一样许许多多的老年人谁来照料他们?他们需要帮助吗?他们怎样获得帮助? 2000年3月20日,骑着那辆28口寸的老式自行车,随身带着300元钱,以及一床薄棉被几套换洗衣服,张冠军从湖南的株州出发,从此开始了单车走天下的旅程,除了新疆和西藏,张冠军将走遍全国的各个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至上虞时已途经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的148个县市。每到一处,张冠军一边以擦鞋为生,一边义务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张冠军还自制了一顶写有“夕阳工程”字样的高帽子,12米长的横幅,一边擦鞋一边向顾客和过往行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呼吁社会各界重新审视日益加快的老年社会步伐,给老年人一个幸福的晚年。 行程的艰辛不是张冠军所换过的9个外胎、3个车座、4个内胎和三个钢圈所能一并概括的,饥寒交迫的时候,大雨不止的时候,张冠军有时只能隐藏自己的自尊和人格,勉强填饱肚子。为此,张冠军可能花费3至5年的时间,时值三十而立的张冠军也因此将耽误自己美好的岁月。不过,张冠军倒是很有自信,他说,我的旅程不会孤独,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神圣的使命在支撑,而且,我想我不会一个人走完全程,爱情一定也在路上。 感动于张冠军的执著与开朗,青田的一位网络爱好者专门为张冠军制作了网页,登陆WWW.521M.com你便会发现张冠军的行踪以及他为“夕阳工程”的呼吁。 单车走天下后,张冠军心中有一个梦:他将带着他周游全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着他满怀的激情上北京向有关部门呼吁建立“夕阳工程”。 今天的天气很晴朗,我不知道张冠军现在已经在哪里,但我知道他在路上,我想对他说,我当初的不信任是多么的滑稽,更希望这样晴朗的天气多一些。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为中华之崛起” ——春晖中学开展“知周、学周”活动纪实 周恩来总理诞辰103周年之际,总理故乡第一个“周恩来班”、“周恩来团支部”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诞生了。3月3日,春晖学子自发捐建的周恩来汉白玉半身雕像也屹立在校园之中。一年的“知周、学周”创建活动使春晖人激动:一种既能承载学校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能应对新世纪中学德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德育模式——理想人格激励教育,已清晰可见。春晖人欣喜:更多的青年学生把总理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 春晖有“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首任校长经亨颐毕生倡导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新时期,春晖中学一直找寻一种更贴近新世纪青年思想实际的教育模式,周恩来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中的仁义忠信揉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这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发挥出跨越时空的感召力,尤其是总理十二岁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的强音,时刻激励着青年一代。知晓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春晖中学德育教育的新载体。 去年3月开始,春晖中学成立了由潘守理校长任组长的“知周、学周”活动指导小组,拟定了《理想人格激励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主要学习周恩来四种人格力量: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不令而行的感召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树而威的向心力;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中流砥柱的凝聚力;谦和待人,襟怀坦荡——心心相印的亲和力。 “知周、学周”活动一开始,春晖中学就努力寻找渗透点,扩大结合面。寝室美化比赛是学校寝室管理的传统工作。过去学校只是反复强调室内不准挂歌星、影星、球星的照片。活动开展后,学校对同学们稍作引导,使他们自觉把周恩来标准像请进寝室,将“中华之崛起”悬挂床头。在每月一期的校报《春晖报》上,学校刊发“知周、学周”通讯,“世纪伟人——周恩来”演讲稿、周恩来传纪读后感等,师生人手一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总忘不了结合“争创”活动,要求学生读一本有关周恩来的书,写一篇读后感,开展“老百姓心中的周恩来”问卷调查,与校内活动相互补充。 整个活动中,学校还紧紧抓住知事、明理、动情、导行,有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使周恩来的理想人格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最后外显为学生的“为中华之崛起”的实际行动。像在夯实知事这一基础时,学校通过绍兴电影公司在“每周一影”中播放《周恩来——伟大的朋友》、《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片,通过校内闭路电视系统播放12集电视文献片《周恩来》,专门安排在政教活动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学校还增设了“恩来”图书角,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故居、纪念馆,举办知识竞赛。在此基础上,再以撰写影评、谈读后感、出刊墙报、开主题班会、讲恩来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使之上升到“明理”、“动情”阶段,使更多的学生用周恩来高大的形象取代原来的青春偶像。 虽然,春晖中学开展“知周、学周”活动只有一年的时间,但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活动不仅使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找到了更佳的切入点,也使春晖人心中矗立起一座巨大的精神丰碑。正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所言:“这一精神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它将伴我一生,激励我们成长。”活动更为学校的传统人格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校风进一步优化。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上虞农产品“走”进上海大市场 ——龙浦乡赴沪举行龙浦仙毫推介活动侧记 用纯净的龙浦山泉,泡上一杯苍翠的龙浦仙毫。啜一口,细品其味;举起杯,静观其形。3月19日下午,上海市宝隆宾馆的会议室内,部分虞籍乡亲、上虞在沪建筑企业代表和上海新闻单位的一些记者聚集一堂,参加龙浦乡政府举办的龙浦仙毫有机名茶推介活动。会议室内弥漫着淡淡的新茶清香和浓浓的家乡情韵。 龙浦仙毫是龙浦乡农民选用早春的银霜等茶叶精制而成,3月1日始上市。由于所采茶叶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也没有使用农药和化肥,故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认定为有机茶,近期又获国际金奖。为做大品牌,近期龙浦乡的舜龙茶叶公司在市内外纷纷发布广告和信息,除百官街头的横幅、电视的专题、报纸的报花外,还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发布信息,并精心举办了本次推介活动。 虞籍乡亲夏弘宁品一口家乡的新茶,感叹道:以前喝来喝去总归是龙井,现在上虞也有名茶了,感到很高兴。这个茶形状好,汁水好,而且附加值高,市场开拓有前景,农民致富有希望。希望能保护好品牌,开拓好市场。丰惠建筑公司“老总”祝信标说,龙浦仙毫的色香味都很好,我们既可以利用上虞众多建筑企业这个渠道推介,也可以通过设立专营店等途径,给茶叶促销。 应邀来沪参加推介活动的市委常委、副市长严永泰和副市长范志龙竭力推介上虞的农副产品。严永泰对虞籍乡亲和建筑界人士说,作为“茶圣”吴觉农的故乡,上虞种茶历史悠久,环境条件优越,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茶叶的附加值的提高和市场的开拓一直以来是困惑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憾事。今天,龙浦乡成功开发有机名茶龙浦仙毫并获得国际金奖,这是我市效益农业的一个闪光点。他同时恳请参加活动的人士在开拓上海建筑市场的同时,把龙浦仙毫等上虞农产品宣传好、推销出去,为上虞农产品进军大上海作贡献。范志龙副市长在推介会上感慨地说,上虞有着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茶叶资源丰富。过去和现在,上虞在沪建筑企业为上虞建设全国建筑强市、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以后能在做好主业的同时,为上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支持。
(返回到本期要目) 白天在车间做工晚上去山村演戏 下管镇活跃着一支农村文艺演出队 初春的一个夜晚,阵阵锣鼓,声声丝竹,伴随着悠扬的越剧唱腔回荡在下管镇老鼠山下的深湾冷岙,原来这是该镇农民杨潮勇等创办的虞南越剧团进山在为洙溪岙10多个自然村的山民们作义务演出。至此,该团春节以来下乡进村演出已达20多场次。 在东海舰队文工团从艺4年多、曾获得过华东六省一市戏曲大奖赛二等奖等20多个荣誉的杨潮勇,回到家乡后,眼见单家独户生产后,农村文艺生活枯燥,导致赌博、迷信活动增多等现象,作为党员,他心中不禁萌发出组织一支业余文艺队伍的念头。他把这一打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连连点头赞同,而且当场表示愿意出资联办。就这样他俩筹集了4万多元资金,添置了服装、布景、音响等设备,从各山村物色了23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和民间艺人。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98年9月成立了虞南越剧团。 下乡文艺演出既要资金又要技艺,为解决这二个难题,他们探索了一条以厂养艺的路子,剧团与宁波一家公司挂上钩,当地镇党委政府为他们解决了厂房等实际问题,办起了服装制衣厂,工人演员一身兼,白天进车间夜里上台演出,确保了演员月基本工资和下乡义务演出的开支费用。剧团特地聘请嵊州市一家艺术培训班老艺人进山担任老师,从而使这批山村青年男女很快掌握了一套登台表现技艺。 他们自编自演了“种养大户顶呱呱”、“小搞搞害处多”、“菩萨不灵光”等30多个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文艺节目,其中“下管山镇大变貌”获市创作奖和演出优秀节目奖,编排了20多只大型传统古装戏,每当逢年过节和农闲时,就翻山越岭下乡进村为群众演出。离下管集市20多公里的岭南乡白龙村新路一建成,该团就进山义务演出表示祝贺;当下管镇宝干村摘掉市后进党支部的帽子时,他们又冒雨登上山顶歌唱《伟大的党》。据了解,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已下乡演出250多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山区农民的文娱生活,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返回到本期要目) 打实基础 加强服务 依法行政 梁湖镇连续三年创绍兴市计生“双优”乡镇 近年来,梁湖镇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落实“三结合”,不断推进“两个转变”,自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计生符合率达100%,1998年始连续三年创绍兴市计划生育“双优”乡镇。 梁湖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严格落实班子成员、联村干部、计生管理员工作责任制和村(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镇政府还专门设立考核奖励资金,在年终进行专题表彰、考核兑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几年来,该镇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协会会员的作用,致力于转变群众的婚育、生育观念,提高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普及率,注重创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镇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每季召开宣传教育协调会议,根据宣传计划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以创建计划生育“双合格”村为抓手,梁湖镇通过各类培训教育,优化计生干部结构等方法和途径,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及“三生”服务水平,增加设备投入,改善服务条件,夯实村级基础,为优质服务提供条件。去年全面开展了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孩放环、二孩结扎的一刀切做法。 在工作中,梁湖镇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实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取消生育各类押金、保证金。3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例计划生育信访案件。该镇还积极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法和内容,规范镇村两级档案,通过组织开展送证入户活动,使外出人员领证率达到99%以上,外来人员多年实现无计划外生育。
(返回到本期要目) 我省新世纪首例遗体捐献 骆连凤老人实现生前遗愿 3月16日,我市驿亭镇的一个小山村,70岁老人骆连凤的遗体告别仪式简朴而凝重。而与众不同的是,老人的遗体将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科研事业。这是我省新世纪第一例遗体捐献,骆连凤老人也由此成为绍兴市首位遗体捐献者。 据悉,捐献遗体的骆连凤老人,生前为人和蔼可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简朴,处处为他人着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得众邻里的好评和亲人的爱戴。 捐献遗体是骆连凤老人多年的心愿。老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已有30多年历史,当她从报上了解到我国各医学院普遍缺乏供医学解剖教学科研用的遗体,有的医学院三年级学生都未能亲手做解剖实验时,便萌发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在1999年6月5日,老人亲笔写下了《遗体献给祖国》的心愿书。在遗书中,她写道:“捐献遗体用于科研,器官移植造福他人,这样有意义的事何乐而不为呢?……除了科研外,我的遗体内还有什么器官可以利用的,尽可能用上它。……我的一生来到这个世界,太渺小了,也太无用了,没有什么来报答祖国报答人民,把遗体献给学校作解剖之用,表达我对祖国与人民的一点心意。” 3月16日中午,车载着骆连凤老人的遗体缓缓驶进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方副院长颁发了荣誉证书,对老人和亲属的行动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感谢,他激动地说:“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你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 实现了老人生前遗愿的家人们同时郑重承诺:一、无条件捐献遗体;二、一切按医学院规定办理,以此来表达全家对骆连凤老人这一无私奉献行动的无比敬佩之情。市卫生局局长朱淼鑫告诉记者,骆连凤老人的这一行动将对我市的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有着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返回到本期要目) 农民有“三缺” 干部勤“三送” “学教”活动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强劲东风 连日来,龙浦乡农民纷纷上山,争相开发有机茶。今春该乡开发新品种茶园面积已近500亩。茶农高兴地说,乡里成立了舜龙茶业有限公司,帮助我们开发“龙浦仙毫”有机名茶,我们的劲头更足了。 我市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坚持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的原则,组织乡镇干部深入基层找问题,找准问题促整改。针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信息、缺技术、缺销路”这个老生常谈的难点问题,组织干部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积极寻求整改办法。 通过深刻的反思,使广大干部认清了自身不足,进一步提高了支农扶农的自觉性,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的热潮。小越镇是个产粮大镇,粮食“一取消、三放开”政策出台后,该镇及时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成立了花卉、蔬菜、水产、畜禽四个专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对口辅导。梁湖镇则总结去年9月至今年2月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编成《梁湖镇效益农业实例选编》,组织乡镇干部挨家挨户宣讲,用身边典型教育农民。虞南山区的丁宅乡,未雨绸缪,就本地的春笋、笋煮干菜、青梅等销售问题,组织5名干部组成营销小组,赴上海、无锡、宁波等地领行情、探销路,与5家食品加工厂、超市达成了销售意向,让农民及早吃下了“定心丸”。 同时,各市级部门也未学先改,发挥优势强服务。市“学教”办会同有关部门,编印下发了《宣讲资料》小册子,帮助乡镇干部搞好宣讲,让农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市农经委邀请上级科研院所的4位专家,对全市农技干部进行了知识更新培训。上虞日报社则开辟了《农民信箱》,请专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市信用联社安排支农资金7000万元,对农业贷款实行资金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三优”政策,目前已发放500余万元。近日,我市有关部门组织了“科技进农家”系列活动,组织专家团到崧厦、丰惠等8个中心集镇巡回指导,举办农技培训班,分发农科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推介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
(返回到本期要目) 我市加快发展效益农业推出“大手笔” 三年内建成万亩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面积达万亩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以加快推动我市效益农业发展步伐,确保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记者近日从市农经委规划办获悉的。 近年来,我市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据调查,全市目前百亩以上连片高效农业基地已近200个,面积达11.79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3%,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基地44个,面积7.98多万亩,促使农业区域特色日益凸现。与此同时,我市通过科技联姻,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市已与全国各地24家涉农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近百位专家教授作为长期技术顾问,开展定期技术服务。全市共有23只农产品完成商标注册,正在申请或计划申请商标注册有15只。我市还坚持“调结构”与“拓市场”同步推进,已建和在建农业龙头企业共135家,年贩销额在50万元以上的贩销大户达143户,全市订单农业面积共4.34万亩,产品数量4万多吨,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创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我市为加快发展效益农业推出的“大手笔”。据介绍,万亩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规划在百崧公路娥江段至曹娥江大桥沿高速公路南北两侧,首期规划面积为1000亩,涉及百官、崧厦、沥东3个镇。园区内全部建设为设施农业,首期约需发展大棚1000多只,每只大棚面积按0.5亩和0.54亩统一标准制作,仅大棚一块投入就达1500元。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吸引有技术、有成果,但缺少资金、场地的农业科技人才等,集聚优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速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据悉,该项目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市正抓紧建设此项目,至今已完成园区路基放样、设施规划工作等,有关乡镇正抓紧种子种苗繁育工作,争取把最好的品种尽快引种到园内。
(返回到本期要目) 驿亭镇启动建设2000亩高效水产示范园区 一个面积达2000亩、年产值将达到400万元以上的高效水产示范园区,3月14日起在驿亭镇正式启动建设。 前天上午,记者在驿亭镇群英村看到,数辆拖拉机正忙碌地来回运输,填筑一条宽4米的机耕道路,两旁田野里,农户们正挥汗挖泥筑堤建虾池。正在现场指挥的驿亭镇党委书记郑建庆告诉记者,以群英村为中心,东至河头、前岙,西至茅溪、南至群英、下闸,北至铁路,这一大片面积为2000亩的田野里,两年内将建成以青虾养殖为主的水产园区,日产青虾达到300公斤以上。今年园区内将投入30万元用于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驿亭镇2000亩高效水产示范园区中原已有700亩养殖规模。今年以来,通过种粮大户结构调整与农户自愿调整结构相结合和种粮大户搞水产养殖与农户口粮田互换调整结构相结合,该镇又成功调整了500亩大田连片开发水产养殖,至今园区内已有30多户农民新增养殖青虾面积250多亩。 三名湖州人一年以前来驿亭镇承包90亩土地养青虾为当地农户起了示范作用。农户们看到,湖州人沈信根30亩青虾基地,亩产在75公斤左右,一年两季收获,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便纷纷仿效改田养虾。群英村村委主任张伟元当年养殖20亩青虾,当年就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该村种粮大户张建林今年一开春便捋袖大干,将60亩大田改建了虾池。 据了解,驿亭镇还采用工业化手法建设园区,技术上聘请市科委、市水产局有关专家作指导,请湖州有经验的青虾养殖户担任技术顾问并负责虾种虾苗繁育,营销上强化培育贩销大户。预计到年底,园区内农户可年增收10%左右。
(返回到本期要目) 与群众同甘苦办百姓急难事 龙浦乡机关干部下村办实事 3月9日,龙浦乡农经站的陈根祥、徐银峰驮着铺盖住进了海拔近600米的新鸣村吴仁泉家。至此,乡机关的52名干部全部进村入户,开始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 眼下正是“龙浦仙毫”针形茶制作的关键时刻,该乡党委书记葛苗钦把办公桌搬到了舜龙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制作部所在的魏家庄村。他白天亲自督查针形茶采摘、炒制的质量、工序,与公司员工共同策划产品的包装、宣传和营销等工作,晚上走访农户听取农户的意见、建议。 乡长徐华强与前进村的养猪大户董国良同吃同住。他一方面详细了解董国良创办千头猪场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帮助落实、解决扩建猪舍所需的资金和建房用地;另一方面,与村领导一起广泛走访农户,听取种植大户对放开粮食市场的看法、感想和打算,探索龙浦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新路子。 入驻桥头村的宣传委员傅春荣这几天通过走访,综合大多数农户的意见,为村里确定了今年结构调整的思路:改造老茶园100亩,新开发有机茶50亩,培育优质茶苗2亩;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培育1个百头养猪户,饲养长毛兔2000只。 据统计,在下村入户的一星期时间内,该乡共召开各类座谈会33次,个别座谈188人次,走访农户325户,为各村落实、办理实事20余件,为企业落实贷款10万元,解决大户发展资金17.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返回到本期要目) 播下科技致富种子 ——“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科技进农家”系列活动侧记
正是春播在即的日子,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农经委、市科委、市水产局等部门组成的“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科技进农家”系列活动小组的到来,无疑给这次活动的首站——丰惠镇的农民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撒下了靠科技致富的种子。 3月14日早上不到7点30分,丰惠镇信用社门前,不等参加活动的专家们坐稳当,就被路过或特地赶来的农民们围住,他们不停地询问,把专家们忙得应接不暇。 丰惠溪头村的周园娟家在海涂承包了50多亩地,种上了大葱、西瓜、棉花等作物,收入不错,今年,她打算调整部分品种。市农技推广站的沈虹琳技术员向她热心推荐介绍着,并不时介绍育秧时应注意的问题,当听到周园娟急需育秧盘时,她立即写下联系电话、地址,让周园娟下午或明天去站里购买。西南门村的祝幼尧跟农技站的农技员们已是老相识了,他一边与他们打着招呼,一边请教玉米秧苗繁育上的一些技术问题。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与农技员们打交道已有四五年了,不时地取经学拳头,现在我承包的9亩多田进行多种经营,什么好赚种什么,技术上一点也不犯难呢!” 市农经委副主任邹小华则当起了农技图片展览的讲解员,他身边聚集了不少听讲的农民。邹小华告诉记者,春耕备耕即将开始,今年又适逢粮食购销体制放开,农民调结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又缺技术,缺信息,引种缺门路,产品缺销路,组织这次科技进农家活动确实是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的。 在咨询现场,记者还看到一位中年汉子无论什么资料都拿,还询问得特别仔细。他叫单焕良,是专程从永和镇赶来的。这位万家村的村委委员不好意思地指着一大叠材料对记者说:“这不是为我一个人拿的,现在村里正为如何更好地调整种养结构着急呢,拿回去好好研究一番。我自己承包了三四十亩山林,养了七彩鸡,现今我还想养獭兔,这獭兔资料我正需要呢!”他的一番话引得四周的农民报以理解的微笑。 省农科院引种中心的鲁忠富也为此次活动带来了15只精心挑选的果蔬品种。他感慨地说,与上虞打交道已有好几年了,这里农民的科技意识越来越强,看来,我们的引种中心在上虞不仅海涂大有可为,在各乡镇都会有发展。 到上午11时止,农技人员们已分发各类资料1200余份,接受了近800余人的农技咨询,出售各类种子100多包。 据悉,此次科技进农家活动还将在小越、崧厦、东关、汤浦等10个乡镇开展,届时,将通过设摊、举办培训班、义诊、送戏下乡等形式,宣传科学,送去科技。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