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娥 江 周 末 *** ※ 03月01日—15日要目 ※ ◎ 前期回顾◎ 96315 消费者坚强的后盾 (2001年3月10日) 别让垃圾吞噬河流 (2001年3月3日) 96315 消费者坚强的后盾 曾几何时,我们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欲讨公理反而遭冷眼侮辱时,对自己所受到的伤害,也只能是摇头、叹息;而今天,境况大不一样了,我们挺直了腰杆去面对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厂家、商家,去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所受到的伤害讨回说法。因为在我们消费者的身后,有为我们维权的坚强后盾——9631512315。 1998年3月13日,“96315”消费者举报投诉中心在广大消费者热切的期盼中终于应运而生。一时间,人们来电、去人投诉、举报的络绎不绝,“中心”成了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神。一桩桩、一件件,众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疑难案件在“96315”工作人员的手中迎刃而解,消费者纷纷翘起大拇指赞誉有加,上级领导和有关主管部门褒奖不断。三年来,该“中心”已累计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电话10039只,举报、投诉结案率达99%,为各地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90.6万元,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456件,案值1000多万元。 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96315”消费者举报投诉中心先后被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工商局、共青团绍兴市委评为绍兴市级“优秀文明维权窗口”,被上虞市人民政府评为1999年、2000年度“110”联动先进单位,被共青团上虞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三年,1095个日日夜夜,在“96315”消费者举报投诉中心工作人员的脸上和心中写满了疲惫,写满了欣慰,因为他们的每一次出击都显现了“坚强后盾”的风采。
一 消费者花钱买车,图的是买个安全、买个放心。然而,有那么一些黑着良心赚钱的人,连三轮摩托车、报废汽车竟也敢拼装出售,别说买者,就连听的人也惊诧不已。 1999年12月28日,“96315”接到群众举报:崧厦镇陈某及其丈夫李某在非法拼装、经销假冒三轮摩托车。接报后,工商人员迅速出击,一举在崧厦镇城东路陈某开设的“崧厦摩托车经营部”内,查获了非法拼装的零部件和冒牌三轮摩托车。 经调查核实,当事人陈、李夫妻两人自1999年8月25日开始,先后以4200元/辆的价格从江苏丹阳金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购进“金城”三轮摩托车12辆,以2500元/辆的价格从天津豪达摩托车批零商行购进整车或散装的“天津小康”三轮摩托车42辆。为获取高额利润,当事人分别从河北沧州鸿运摩托车商行购买部分摩托车配件为条件,获取“天津小康”摩托车合格证10张,以60元/套的价格从河南新乡某公司邮购“红福”摩托车合格证及说明书50套;又从江苏无锡某摩配市场购进三轮摩托车配件18套及发动机12台,租用盖北乡盖山村厂房,并配备了喷漆机、切割机、气焊机等设备,雇佣其兄弟二人进行非法拼装三轮摩托车活动,并在其经营的摩托车经营部加价销售,牟取非法利润。到工商人员查获时止,其进货额达22万余元,已销售三轮摩托车52辆(其中“天津小康”43辆、“金城”5辆、自行拼装4辆),销售额达15万余元。后经“天津小康”生产厂家初步核实,其经销的“天津小康”三轮摩托车合格证均系无效和假冒的合格证。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陈、李两人再无往日的张狂,贪婪的结果是只得接受了消除全部违法标识、罚款四万元的处罚。 无独有偶,查了非法拼装、假冒的三轮摩托车案,却又冒出了案值更大、危害更严重的非法拼装报废汽车案。 那是去年7月27日的下午,经过数天的严密部署,工商执法人员在公安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下,2时30分全部按时到达集结地,并立即编队行动,局领导亲临现场指挥,以强大的阵势、整齐的阵容、一致的执法行为、快捷的动作直捣拼装窝点。各行动小组采取认定拼装车,查实当事人,做好现场记录,将非法拼装的车辆拖入事先指定的库区,将当事人带到指挥地点接受询问。行动当天,共查扣非法拼装车多辆,取得了整治非法拼装报废汽车专项活动的初步胜利。 然而,就在这随后的几天里,“96315”接到了一起又一起的举报,工商人员出其不意,快速行动,又顺利地查扣了三辆隐蔽在其他地点的拼装车,暂扣当事人人民币6万元。 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96315”加大了治标后的治本工作。为彻底取缔拼装报废汽车的违法行为,他们一方面继续持之以恒地开展打击活动,另一方面努力取得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对拆解报废车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真正做到打击非法经营与扶持特色产业结合,规范执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二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生产企业除了自身产品过硬来维护自己的信誉,取信于客户和消费者外,谨防“李鬼”的出现而使企业自身受到伤害也是一件令企业非常头痛的事。而此时的“96315”就像一把达摩之剑,直刺“李鬼”的心脏,令它无处遁形。 去年5月,“96315”接获信息,在宁波市场上发现有假冒“龙盛”企业名称、商标及标识的产品。24日,工商人员会同企业有关负责人即刻赶赴宁波,在宁波鄞县工商分局经检大队的积极配合下,首先找到了购进涉嫌假冒“龙盛”分散剂的宁波明达针织有限公司,发现桶装“龙盛”分散剂2.4吨,价值人民币近4万元,经龙盛集团公司技术人员现场鉴定,其包装是假冒的。于是工商检查人员顺藤摸瓜,通过明查暗访,终于查证该批货物是宁波鄞县龙盛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查人员当即来到该公司经营处,当场查获制作假冒“龙盛”商标、浙江龙盛集团等印刷模板三块及喷印工具等制假设备。当事人阮某不得不交待承认了自己为了赚取包装费而进行的一系列假冒、伪造事实。 医用品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危,目前社会上竟也有那么一些昧着良心的人,靠着假冒的药用品而赚取不义之财,温州瑞安人马可花即是其中一人。 去年6月6日,接到举报的“96315”经检人员会同小越工商所、市公安局经侦民警,长途跋涉,辗转于路桥、瑞安、义乌等地,5天5夜后,他们一举摧毁了瑞安人马可花制售假冒“黑珍珠”牌创可贴的窝点,查扣假冒上虞市医药用品厂生产的“黑珍珠”牌创可贴45箱,价值16200元,案值近4万余元。 回程的途中,他们充满疲惫的心里,除了胜利后的喜悦,更增添了几分凝重:打假,任重而道远! 八月骄阳似火,就连树上的蝉儿也嫩嫩地鸣叫了。然而就在去年8月8日的这一天,“96315”的办公室里,快步走入几位汗流夹背的外地人,见到“中心”负责人,其中的一位一把握住负责人的手,并把印有“廉洁奉公树正气,公正执法除伪劣”字样的锦旗展了开来。 原来,这是上海汽枪厂厂长冒着高温特地从上海赶到上虞,向“中心”表示感谢的。上海汽枪厂是专业生产“工”字牌打印油、印油等产品的一家企业,拥有“工”字牌注册商标所有权,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1999年上半年,他们发现在我市有人生产经销假冒“工”字产品,遂投拆至“96315”。接报后,他们会同辖区工商所开展帮助外地企业在我市的打假工作,以保护上海汽枪厂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两年中,经检人员共立案查处制售假冒“工”字产品案4件,案值近30万元,赔偿上海汽枪厂损失3.2万元,基本扫除了上虞辖区内制售假冒“工”字产品的侵权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外地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于是,也就出现了上海汽枪厂厂长专程赴虞送锦旗的感人一幕。
三 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一睁开眼睛所面对的,是衣、食、住、行等一些琐碎而不能回避的现实。人们睁大眼睛去面对,睁大眼睛去鉴别,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若隐若现的“李鬼”防不胜防,而它的克星就是被我们称做保护神的“96315”。真的,我们也从“96315”那里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应有的权力。 2000年3月27日,消费者王某、谢某向“96315”反映,其向严某购买的商品房建筑面积短缺7.01平方米的情况。为此,“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有关单位,搞清了商品房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公摊面积的区别,根据购房协议及房产证,最终认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短缺达7.01平方米,严某获非法所得7378.94元。经“中心”调解,严某向购房者王某、谢某退还因商品房建筑面积短缺而多收的款额每人3689.47元,并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对严某作出没收非法所得7378.94元,罚款29515.76元的处罚。 2000年5月22日上午9时23分,“96315”接到投拆电话,家住西横河3区某幢某室的陈某诉称,18日午饭后其妻将中华啤酒放到地上时突然爆炸,炸伤了妻子脸部,伤口长2厘米,深至骨头,经与厂方联系,说只能赔部分医药费,且要向厂方领导反映汇报。随后几天,伤者伤口发炎,要求“中心”帮助解决。“中心”工作人员马上与厂方联系,说理明事,做好双方的调解工作。最后,伤者得到了1000元的赔偿金,双方对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2000年9月、10月间,有一批假酒流入我市崧厦镇。这些假酒分别出现在崧厦镇祝家街和环城东路的小店。据被查获的四家店主讲,他们均从百官农批市场进的货,以每瓶1.5元至2.5元的价格购入,买时并不知道是假酒,只有一位店主表示,这批酒购进后,因顾客反映口感不好,他才怀疑是假酒,于是留下几瓶没有卖。 一时间,百官镇农批市场成了销售假酒的集散地。工商人员在对该市场进行检查时,一举查获了曹某经销的假冒白酒共计94箱、1880瓶。市工商局将这些假酒查扣的同时,并对曹某处以4000元的罚款。 2000年11月6日,“96315”接到举报,称在百官镇农贸市场营业房里所购瓶装泥螺掺有过期商品,送客人食用后严重腹泻,人数达20人,损失上万元。 接报后,“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出击,对位于百官农贸市场的一营业房依法进行了检查,发现摊主陈某等人正在销售的瓶装泥螺已明显过期,有的生产日期系伪造,还发现摊主使用的外包装纸箱上标有“贝佳泥螺”、“宁波江北和平海味加工厂”等字样,涉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据摊主交待,该批保质期为三个月的瓶装泥螺系摊主于1999年初从江苏竹港购进的散装泥螺灌而成,因没有卖完,经营者就把这些过期的泥螺改头换面包装好后继续违法销售。 对此,市工商局对摊主陈某作出了补偿全部医药费,赔偿1万余元,罚款12000元的严厉处罚。 2000年12月8日,“96315”接到何某的投诉,称自己在某商场购买的化妆品用后脸上起反应,望“中心”能为自己讨个说法。 “中心”人员随后马上与商场及化妆品生产厂家联系,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成功调解了这一投诉案:商场及化妆品生产厂家保证在6个月内为申诉方治好皮肤过敏症;申诉方以前向厂方领取的3000元医药费,不论实际用了多少,作一次性了断;由被诉方补偿申诉方一次性费用2500元。 2000年12月9日,诸暨陈蔡镇陈金浩致电“96315”,称在某大酒店就餐后,自己停在酒店停车场内的丰田汽车被撬,样品、发票等物被盗。 “中心”工作人员迅即与某大酒店负责人联系,达成了由酒店赔偿投诉人1000元人民币的调解协议。 …… …… “96315”秉承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三年来,以自己“有诉必接、有假必打、有案必查;受理快、出动快、调处快、移送快”的作风,坚持“不论商品价值大小一样认真,不论关系亲疏一样调解,不论消费者经营者一样保护,不论本地外地一样热情,不论节假日一样受理”的原则,为广大市内外消费者排忧解难,调处纠纷。维权护益,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关爱和尊重。三年中,“中心”收到来自各地的表扬、感谢信40多封,锦旗7面,来电、来人表扬、感谢的不计其数。 如今的消费者已今非昔比了,他们挺直了腰杆去消费;如今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更强了,他们直面假、冒、伪、劣而理直气壮地说话了。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坚强的后盾——“96315”!
(返回到本期要目) 别让垃圾吞噬河流
“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环绕着小村庄。”这是邓丽君在柔情似水地“问故乡”;“那门前可爱的小河流,依然轻唱老歌。”这是孟庭苇在一往深情忆“往事” 。在人们的记忆中,故乡总和清清的小河连在一起。而在众多虞籍游子的心灵深处,其对故乡的牵绊和留恋也大多是对故乡绿水的挂念。小伙子在河水中尽情嬉戏,小姑娘在河埠头羞怯地张望,定格为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 而今,假如游子们不再满足于梦游故地,而是满怀希冀地回到故乡的话,他们难免会遗憾、失望乃至伤心落泪的。因为,令人厌恶的垃圾正日渐蚕食、吞噬令他们深深向往的故乡河流。
(一)
上虞河网密布,境内有1200多公里长的内河河网。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河流在悄悄地改变,并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看到,垃圾正日渐成为河流最亲密的伙伴。北自海滨的河流,南至山间的小溪,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走,只要哪条河流流经村庄,流经有人居住的地方,那这条河就绝免不了垃圾的侵蚀。剩菜残饭、煤碴废玻璃,还有塑料袋泡沫盒子等等,花花绿绿的垃圾常为河堤披上一件肮脏的外衣。就连某镇颇具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河堤上,也堆放着各式垃圾。近郊某镇一个村庄内,作为全村主要水源的池塘四周被垃圾和粪缸包围,其状令人恶心。 我们看到,由于垃圾的日积月累,一些河流已经断流。在一些地方,河流的主角不再是流动的河水,而是静止的垃圾。在崧厦镇新建片,原新建供销社门口那条宽得足以驶进海船、清得可以洗澡淘米的河流已经难觅踪迹,因为近十年周围众多村庄的垃圾已把这条河完全填平,而且这条河至今仍担任着“巨型垃圾箱”的角色。眼下这样的季节还好,每逢夏季西瓜上市时节,那里便恶臭弥漫、西瓜皮等肆虐。遇到下雨天,白白、胖胖、软软的蛆虫便会从垃圾堆往外爬,令人毛骨悚然。在这里开卫生所的女医生每天都要冲着倒垃圾的人们喊:倒得远一些!“否则,他们会倒在路上、门口的。”这位女医生这么说。 我们还看到,由于垃圾众多,河网的水质污染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河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加速了“水葫芦”等水草植物的繁生。每到夏秋季节,以虞北河网和东关河网为主的上虞大小河流上大都漂浮着密密匝匝的“水葫芦”。尽管看起来绿油油、鲜亮亮,颇具生命力,却严重污染了水质,影响了水流畅通。河水,已经不能再被用来淘米、洗菜、洗澡,充其量只能拖拖地、浇浇田,孩子们也因此失去了理想的嬉戏场所。 我们还知道,垃圾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铜、镉、铬等和有机化合物,这当中多是有毒有害的危险品和难降解的化合物。他们毒性强、危害大,严重影响着水和土壤、空气的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所以,垃圾吞噬河流所造成的后果,还远非我们今天看得到、了解得到的。
(二)
仿佛一夜间,我们在惊醒后发现,周围已被垃圾包围,这么多的垃圾从哪里来?他们又是如何走向河流的? 原因之一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量的增加使垃圾量剧增。人们不再单纯追求吃饱,追求穿暖,不再满足于平平淡淡过日子。比如吃菜,过去许多人家都靠家里自产的鲜菜、咸菜、干菜下饭,即使吃肉也是挑肥的买,因为肥肉过瘾、解馋。如今,更多的家庭挑能补钙的肉骨头和营养更加丰富的鱼、蟹、虾等食用,这自然加大了垃圾的产出。比如零食,早先我们农村孩子的零食无非是花生、瓜子等小东西,如今却是各种各样包装复杂、精美的蜜饯、副食品和各种饮料。 原因之二是观念的缺失。尽管物质生活快步向前,但人们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同步提升。当节俭这个良好的意识和行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渐淡出人们脑海的同时,环保这个意识却没有及时到位,这导致了观念的青黄不接。某乡镇主要领导居然还这样公开宣称:河水弄脏不要紧,我们有自来水。等我们有钱了,还可以买矿泉水来喝,来洗脸、洗澡。目光短浅、观念落伍到如此地步!前年水利局组织河道清淤,当局长孙千尧和其他人员驾船在萧甬运河曹娥段捞取河面垃圾时,旁边一户人家的主妇居然毫无顾忌地当面将一畚箕垃圾倒入运河,眼睛也不眨一下,脸也不红一下。面对水利工作人员惊诧的目光,这位主妇居然还振振有词:没有我们往河里倒垃圾,你们还有事做?还有工资拿? 原因之三是生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前,我们烧饭煮菜多用秸杆、枯木乃至晒干的草,如今有了煤气,这些东西便成了垃圾。以前,我们每家每户养一头猪、一群鸡鸭,剩菜剩饭再多也不怕,如今为了环境优美,养猪、鸡、鸭的人家越来越少,剩菜剩饭便也成了垃圾。以前,我们总是通过多种渠道不让自己的东西变成垃圾,也不轻易丢掉东西。大家都习惯于拿旧的换新的,牙膏皮、废电池、废灯泡乃至橘子皮、鸡毛、鸡鸭胗都能换得针头线脑和糖果什么的。如今,这些统统加入了垃圾的队伍。还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业从城市扩展到乡村,白色污染由此走向村庄,走向河流。
(三)
法国一位哲人说过,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我们要阻止垃圾张开大嘴吞噬河流,吞噬我们生活于其间的环境,必须摆正垃圾的位置。 关于宏观上如何处理垃圾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我们国家有王维平这样专司研究中国垃圾对策的专家去操心,如提倡集约生产和集约消费,降低垃圾的产生量,比如实行垃圾分类化,比如推行垃圾发电、变废为宝。而就上虞实际而言,最现实、最关键的是加强垃圾管理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从硬件上看,我们要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惯性效应,妥善配置垃圾箱、垃圾车、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和场所,形成农村垃圾全面回收的基础和机制。当前,有必要先搞一次垃圾突击整治活动,彻底清理村内所有垃圾,特别是河岸、河面上的垃圾,与此同时按标准配置好垃圾箱(房),建立健全环卫所(站)和环卫专业队伍,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适地点建造几个垃圾填埋场。 从软件上看,其关键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不良意识和行为。我们要提倡节俭和环保的意识,形成节俭、环保的氛围。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高工胡秀仁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一个环保专家到丹麦访问,有感于丹麦人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做法。丹麦人告诉他,丹麦垃圾源头分类法源于中国的勤俭持家。丹麦人反问,中国人现在还这样做吗?专家回答已经很少了。丹麦人又问,为什么?专家说可能是生活富裕的缘故吧。丹麦人再问,丹麦的人均国民收入是5万美元,中国是多少?专家无言以对。这个故事无疑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我们不富,没有资格浪费。在习惯的小农意识作用下,人们总是愿意把垃圾倒在离家有些近、又有些远的地方,这样既方便又不闻其臭。殊不知这纯粹是目光短浅症使然。环境是大家的,河流是大家的,资源也是大家的,所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责任也是大家的。一滴水汇入大海,便能产生汹涌的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精心保护环境,未来我们就不必因面对垃圾成河而脸红,未来我们就有可能重温清清的小河及由此带来的故乡情怀。 眼下,城市垃圾的出路已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办法被想出来、提出来,继而被采用。但迄今为止,关于农村垃圾的问题却鲜有人提。但如果当我们处理完城市垃圾再来考虑农村垃圾的话,相信那时农村的垃圾必定多得难以收拾。愿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的垃圾,关心农村的河流,关心农村的环境,别让垃圾吞噬河流这种憾事继续。
(返回到本期要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