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合伙”新力量 构建全龄友好新图景
百官街道创新治理模式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本报讯 (记者 陈黎超 通讯员 程柯荣) 近日,区青少年宫、绍兴大通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正式成为百官街道“社区合伙人”,将开展“丰潮·成长Club”“爱在半山,暖‘新’有你”等项目,为辖区“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全龄友好型城市,关注从孩童到长者的每一个群体。‘社区合伙人’的角色,是联结者、服务者,更是赋能者。”百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逐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用、多元服务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百官街道以解决群众“关键小事”为出发点,聚焦共治、乐享、颐养、善育、青创、有礼等六大场景,精准吸纳共建、公益、青创、睦邻四类“社区合伙人”,形成“部门单位+社会组织+青年创客+居民骨干”多元协同格局,推动“社区合伙人”资源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已联动区检察院、上虞人民医院、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共建单位80余家,培育“南丰大妈”等公益志愿团队32支,招引青创客60余位,挖掘楼道长、能工巧匠、外卖小哥等睦邻骨干530余名,构建起“全域覆盖、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社区合伙人”网络。
依托这一强大网络,一系列精准服务项目正持续落地。在颐养服务方面,后郭社区的晚晴食堂因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且价格亲民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天中午10点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便络绎不绝前来用餐,甚至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加入。今年以来,像这样的社区食堂已在街道内建成8个,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15万人次。在善育服务方面,街道开设“四点半课堂”“春泥计划暑期成长营”,惠及青少年2000余人次;在共治服务方面,通过“邻里议事会”“流动民情站”等平台,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80余件;在青创服务方面,打造“半山1994”“社区合伙人会客厅”等创业空间,带动10余位居民成功实现“家门口”创业。
“随着新的‘社区合伙人’加入,我们服务的范围会更广,内容会更精细。”百官街道文化社区党委书记董群英说。接下来,文化社区将与大通养老联合打造“慢时光.com”颐养服务项目,每月定期开展义剪、上门探访的基础上,新组建萨克斯管、戏曲舞蹈等银龄文艺队,丰富长者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为确保“社区合伙人”模式行稳致远,街道建立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事会,确保居民需求与“社区合伙人”资源高效匹配。同时,建立项目评价机制,对合作项目进行成效追踪与质量评估,推动服务持续优化。
下一步,百官街道将继续深化“社区合伙人”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智慧养老”“托育服务”“社区微更新”项目,努力打造共治共享、包容友善、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