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坑裸露的采石场到民宿遍布的网红景区
覆卮山下,“三个月亮”照亮山村
全媒体记者 冯洁娜
8月14日,天刚擦黑,岭南乡覆卮山脚下的“三个月亮”主题村落热闹起来。千年梯田的稻苗随风摇曳,隐潭溪的潺潺水声与蝉鸣交织成自然的乐章。梁哲锋正带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孩子们在草丛中观察萤火虫,这些闪烁的光点将成为他们“带得走的覆卮山记忆”。
梁哲锋运营的“三个月亮”主题村落,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曾经“藏在深闺”的青山绿水正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发展资本。从城市返乡的年轻人来到大山创业工作,“月亮诗人”梁哲锋和他的同行者把一个个山村盘活,也成为了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覆卮山居”,
一个返乡者梦想的开始
覆卮山位于上虞区与嵊州市交界的岭南乡。这里既有名士留下的足迹,又有万年石浪群、千年梯田、百年古村,风光独特。然而,这里也曾经历过矿坑裸露、灰尘漫天的不堪。
岭南乡蕴藏着丰富的花岗石资源,勘测储量达1.4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村民创办起花岗石加工厂,“卖石头”一度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炸山开矿,村民的腰包鼓了,但赖以生存的青山却被破坏了。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岭南乡开始反思。从2006年开始,岭南乡把生态立乡作为发展方向,一边关停覆卮山上的花岗石加工厂,一边对山体进行复绿。同时,村里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始大面积种植油菜。
政府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这让有心人看到了机遇。2014年清明,梁哲锋回乡扫墓,偶然遇到一群上海背包客来覆卮山,“可当时这儿连一家像样的民宿也没有。”
“爸,我想回村里开民宿。”一个念头让梁哲锋毅然回到大山,开始经营他全新的梦想。他租下覆卮山脚下的一个四合院农居,建起了绍兴市第一家精品民宿“覆卮山居”。民宿里没有电视电脑,原木色的房间配备着地暖,处处透着乡村的闲适惬意。
10多年来,岭南乡在关停石材加工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恢复治理山区生态、打造镜面梯田的基础上,持续举办油菜花节、攀浪节,千年梯田油菜花成了岭南乡的金名片。2017年12月,覆卮山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
覆卮山上,沐格山居、那园等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个月亮”,
众多外来人创业生活
在顶住了民宿产业的发展之困后,覆卮山上的民宿开始了一场深刻的产业融合变革。
梁哲锋与杭州某高校教师熊晖联手打造“三个月亮”主题村落,引入台湾地区的文创团队,联动周边果园、骑行道形成休闲产业集群。梁哲锋还与《中国国家地理》野外科考专家合作开展博物研学课程——孩子们在梯田观察生态变化,在冰川石浪遗迹开展科考。
让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外来年轻人带着文旅项目走进覆卮山,村落中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空间。他们中有老师,更多的是年轻的工程师、设计师。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了这些年轻人的心血,从设计到建造,他们在山谷里慢慢打磨,开启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创业和生活。
在当地闲置农房激活政策下,本地村民也开始加入。60多岁的钟建娥开出了知名的“顶呱呱”农家乐。
2022年底,梁哲锋发起成立绍兴市首家民宿产业农合联,把岭南景区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家乐美食、文创产品等多种业态整合起来,抱团迈向共同富裕。
乡村生态体系,
筹划新时代“山居赋”
这个曾饱受石材粉尘困扰的山乡,如今已成为长三角热门户外目的地。全乡已有40余家特色民宿,拥有咖啡馆、文创空间等10余家,打造了多个富有创意的深度驻留场景。今年景区接待游客已超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00万元。
梁哲锋的视野却不止于此。他计划在覆卮山构建一个新乡村生态体系——筹备“乡创学院”,将种养殖技术、民宿运营做成标准课程,让更多村民受益。他还计划将宁波象山的海岛项目与覆卮山联动,开展贯通山海两端的博物研学项目,关注覆卮山的生态变化、冰川石浪的遗迹科考资源等。
“绿水青山不是摆在那儿看的,得让年轻人带着城市资源来,带给乡村更多希望。”梁哲锋说,盘活乡村需要很多资源,比如,做博物研学需要科学家,做乡村艺术节需要音乐家、诗人,做宠物友好活动需要城市里的宠物社群等。
夜已深,梁哲锋站在梯田边,望着闪烁的萤火虫光点,这位“月亮诗人”,正在筹划着他的新时代“山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