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特殊儿童的夏日成长篇章
传承非遗之美助力解决孤独症就业难题
本报讯 (通讯员 陈弈文 记者 楼丽君) 近期,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面向心智障碍青少年,以“融合教育”为纽带,以“职业兴趣培养”为基石,设计浮雕石膏、竹编画、金箔画、肌理画和螺钿工艺五项传统非遗体验活动。
用陶泥压模、倒入石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浮雕石膏;用双手穿梭竹篾,经纬交错,编织出竹编画的图案与节奏;用金箔轻贴细抹,让画面闪耀出点点光辉;用砂粒混合颜料,叠加出肌理画的丰富层次;用镊子一点点拼贴贝壳,在螺钿作品中安放各自的想象和专注……非遗职业技能课上,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成员,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演示,把青少年逐步引入非遗技艺的世界。从陌生到熟悉,从摸索到完成,青少年们的眼神越来越坚定,动作也越来越沉稳,共同书写真实而温暖的夏日成长篇章。
“为期两周的科学规划与扎实行动,为特殊儿童提供成长支持。”区特殊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非遗手工艺,开发心智障碍青少年的潜能,探索非遗技艺在支持性就业中的应用可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融入社会提供更多方向和机会。
据介绍,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实践队,致力于破解孤独症群体的就业难题,创新性构建“3D闭环职业成长”服务模式。该模式通过动态评估系统精准剖析职业需求与孤独症个体能力,整合线上结构化数字课程与线下循证实践课程,辅以四维辅具体系,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步建立分级个案数据库,与基金会、志愿者、企业等多方合作,实现从需求对接到教学培养再到实习就业的全流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