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托管忙,图书馆里书香浓,研学游中长见识——
暑假带娃不发愁 多元选择让娃乐享假期
全媒体记者 毛可雯
每到假期,“如何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是不少家长的烦恼。其实,绝佳的暑期打卡点就在我们身边。
党群服务中心
暑托班为娃护航
走进曹娥街道德济苑社区,20多名青少年正在党群服务中心认真书写暑假作业。今年,该社区携手区青少年宫开设了综合素质全日营、多彩兴趣班,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多元化选择。80多平方米的敞亮教室内,板凳、桌子、黑板、空调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玩耍,个个脸上笑意盈盈。
“我们不仅有作业辅导,还设置了少儿围棋、书法等特色课程,孩子们不再需要奔波于远处的培训班,在‘家门口’就能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假期。”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7月7日开班以来,党群服务中心内就充满了琅琅读书声和天真烂漫的欢声笑语。家长们也纷纷给出好评,大家表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更解决了自己“看护难”的问题。
暑托班的风更吹进了广袤的乡村大地。在汤浦镇鹤湖村,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着团扇进行拓印,大家使用“五星红旗”“八一建军节”等元素,在玩与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感深度融合。这是“新塔山娃”爱心托班的日常一幕。今年,该村吸纳近40名留守儿童、新居民子女,为他们提供体育锻炼、安全教育、心理健康、非遗文化、趣味科学实验、户外自然探索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互动内容,既以“托”解家长后顾之忧,更以“育”赋孩子成长能量。
长塘镇的“状元郎”爱心暑托班、崧厦街道舜源村的“启航暑假”托管班……多个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为上虞青少年儿童的多彩暑期保驾护航,让孩子们收获知识和快乐。
图书馆、书店
成青少年消暑学习优选
炎炎夏日,图书馆、书店成了青少年儿童学习、阅读的好去处。备考学习,买书看书,大家在各类特色阅读活动中充实自己、感受书香。
7月23日,记者在区图书馆看到,馆内人气十足。少儿阅览室里气氛活跃,许多家长正在陪伴孩子读绘本、做作业。市民程玲的家离图书馆不远,骑车15分钟左右就能到。“这里能找到孩子需要的书籍,安静的环境也更利于孩子完成暑假作业。”程玲说,图书馆里清凉舒适、资源丰富、氛围良好,大人小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的自习阅览室虽然读者众多,但十分安静。有的读者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手中的书籍,有的则是敲着电脑查询学习资料,夏日的燥热被隔绝在外,只剩下一室的温馨与书香。数据显示,近期以来,图书馆日均客流在2000人次左右,日借阅量达400余册。
此外,各大书店也开启了暑期模式。位于上百·万悦城的新华书店设置“好书博读启智”专柜,《神探迈克狐》《李哪吒上学记》《课本里的历史典故》等学生经典读物均享六五折优惠。字帖、教辅等类的书籍也有买一送一、六九折、七五折等不同优惠。
研学游
热力全开“圈粉”青少年
暑期骄阳似火,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涌动起一股炽热潮流——一批又一批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学子循着瓷源文化,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场沉浸式探索。
“我们是春晖中学的学生,大家平时就对瓷器、瓷文化非常感兴趣,趁着暑假,我们结伴来参观。”学生俞焯栎说,此次研学中,他们参观了凤凰山遗址公园、美术馆、大东山清风馆等点位。大家穿梭于古龙窑之间,指尖触摸千年瓷窑,课本中的历史在实地观察中“活”了起来。沉浸式观看影像资料、耐心聆听生动讲解、深度参与互动体验……多元的研学形式,让青年学子全方位学习了上虞悠久的青瓷文化,更对上虞如何加快青瓷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这样的研学活动在瓷源文化小镇已然成为常态。
记者从现场讲解员处了解到,为适配暑期青少年需求,瓷源文化小镇推出特色模块。在越青堂工坊,孩子们可以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体验从练泥、拉坯到施釉的全流程。美术馆则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千峰翠色”的诗词意境化为指尖可触的现实。“通过‘AR+投影’,我们模拟出不同温度下釉料的釉色变化,青少年儿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青瓷的‘云烧制’。”该讲解员表示,暑期的研学热并非偶然,这种沉浸式研学体验的背后是瓷源文化小镇多年的深耕细作。以重塑“瓷之源”为目标,该小镇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共建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建成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设立非遗工坊,开展“匠人带徒”计划等,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传承格局,不仅有力推动越窑青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点燃了青少年文化传承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