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麦头虾的童年记忆
吴大明
近日去菜市场,一位老伯问我:“麦头虾要吗?”童年钓麦头虾的欢乐时光,如泛黄的旧照片,一帧帧在脑海中浮现……
暮春时节的一天,我们几个玩伴找来母亲钉纽扣用的针,在煤油灯上烧红,用老火钳弯成钩子,穿上一根白色尼龙线,在钩子约1厘米处捆扎上一个小小的铝丝坠,再把尼龙线绑到约80厘米长的细软竹竿一头。就这样,一根简易的钓虾竿做好了。接着,我们又从潮湿的泥土里掘来蚯蚓,装入玻璃瓶中,作为诱饵。
备齐工具,带上水桶,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河岸。此时正值小麦抽穗的时节,河里的青壳虾虽不大,却格外鲜嫩。偶尔还能钓到外表乌黑的大虾,我们叫它“老木弹”,所以这些虾也被称为“麦头虾”。我们将穿好蚯蚓的钓钩轻轻放入岸边的石头缝中,不时抖动几下,引诱虾儿上钩。当看到虾刚把蚯蚓吞入,便立刻提起钓竿,将活蹦乱跳的虾儿收入桶中。这一环节特别需要耐心和技巧——必须目不转睛地盯着虾儿的动作,把握最佳时机。若提竿太早,虾儿尚未咬实,便会逃脱;若提得太迟,蚯蚓已被吃光,同样空手而归。约莫半小时后,我们便钓了满满一大碗虾。尽管钓虾需全神贯注,甚至要趴在地上紧盯虾儿的动静,但那份专注与期待,让人浑然不觉疲惫。
回到家,母亲将虾洗净,用酱油烹煮,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那鲜美的滋味,至今难忘。
如今,菜市场里鲜活的麦头虾依然常见,但那份亲手制作钓竿、专注等待虾儿上钩的乐趣,却已难再寻觅。童年的麦头虾,不仅是一道美味,更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承载着纯真的快乐与简单的满足。或许,生活的真谛,就藏在这些细微而美好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