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破面”解锁“共富密码”
岭南乡以覆卮山景区为发力点破题缩小“三大差距”
全媒体记者 楼丽君 文 魏新宇 摄
![]() |
![]() |
![]() |
![]() |
从“粗放经营”到“利益共享”
缩小“三大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与难点。岭南乡怎么干?
摊开岭南乡的地域版图可以看到,下辖的8个行政村强弱不均特点明显。东澄村作为覆卮山景区核心区域所在,依托山水资源和文旅业态发展,近年来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等5块“国字号”招牌收入囊中,年村级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丰树坪村、立功村等受发展空间等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如何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区域差距?岭南乡的答案可以用4个字概括:共建共享。
城乡差距如何进一步缩小?常见的办法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中心镇街相比,山区乡镇基础相对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山林、田地等‘三资’发包和物业项目收租,缺少‘造血’功能。”岭南乡党委书记朱嗣杰向记者坦言,以乡政府所在地丰树坪村为例,前些年,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区、乡两级财政投资80万元在村里建起村级物业项目,但项目建好后,因地域偏远等因素,鲜有人问津,一度闲置。
如何破题?“不要租金要分成”的创新商业模式,正在改写山乡经济规则。今年来,岭南乡推出壮大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新政,凡覆卮山景区的文旅业态,各村都可以洽谈、引进。这种“打破行政村壁垒、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一经运行,就为丰树坪村集体经济带来超8万元的收入。
“过去收租是‘一锤子买卖’,现在村集体成了合伙人。”朱嗣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村级物业项目出租,年租金不得低于项目投资费用的6%,以100万元的村级物业项目为例,一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如今,覆卮山景区新引进的“从前咖啡”、花园餐厅、茶虞观·云中加冕等业态,不仅将保底分成写入了合同,按每家店营业额流水的10%抽成,甚至将营收额每年递增10%的条款也写入了合同,这种深度绑定让村集体吃下了“定心丸”。
从“房东经济”到“合伙人经济”
“单日最高卖出785杯,拿铁拉花拉到‘手残’。”在覆卮山景区观景平台旁的“从前咖啡”露台,“00后”主理人陈嘉瑜展示着手机里的销售记录。“自去年10月1日开业以来,截至目前,咖啡店营业额已达80余万元,单日最高营业额达3.3万元。”“从前咖啡”合伙人陈艳红说,政府前期投入10万元装修经费,按营业额的10%分成到薄弱村的村级体账户,通过流量变现,真正实现小投入大回报。
无独有偶,在今年“五一”假期刚开张的花园餐厅,主理人付小雪正在忙着招待用餐的游客。“别看现在绿草如茵、花香四溢,餐厅的前身是个废弃的牛圈。”付小雪笑着对记者说,今年1月底,餐厅开始装修,政府前期投入80万元对牛圈进行改造,后又追加20万元作为装修经费。“签了5年合同,按餐厅营业额的10%分成到村集体,且每年递增10%,预计餐厅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付小雪说。
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把视角拉至虞南800平方公里,岭南乡在加快成长中,也面临“烦恼”,如农村老龄化程度高、城镇化率低、空间资源少、产业支撑少等。为扭转这一状况,走出具有岭南辨识度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岭南乡创新发展理念,提出“岭南旅游不止于覆卮山”“传统产业不止于传统”。
去年来,岭南乡在覆卮山景区推出“青年主理人计划”,在景区“东澄古村一号街”,免租金提供闲置农房并提供装修补助。目前,已吸引民宿主理人、轻食简餐主理人、陶艺手作人等20余名创客入驻。
业态的增多也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手。“往年这个时间节点,田地里的活忙完就没啥事了。现在这里正缺会勤快做事的保洁,便来干活赚点外快。”东澄山庄保洁陈阿姨乐呵道。当前,覆卮山景区文旅业态已为周边村村民提供了30多个零工岗位,带动民宿农家乐生意节节攀升,村民人均增收超3000元。
“这是一次创业合作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乡政府引导下,将文旅产业与乡村共富串点成链,成功将景区流量转化为共富增量。”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房东经济”到“合伙人经济”,岭南乡正用覆卮山景区这个“支点”,撬动整片山区的共富实践。
初夏时节,虽然覆卮山景区昔日金浪翻涌的梯田油菜花海已蜕变为成熟的油菜籽,但景区人气依然不减,吸引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登山攀浪赏景。
在岭南乡的青山翠谷间,覆卮山景区正以一场静默的变革,为我区探索山区共富提供新样本。岭南乡,这个藏于虞南山区的生态型乡镇,如今正凭借独特的生态禀赋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覆卮山景区,通过“景区驱动+业态创新+利益共享”三重变革,蹚出一条以景区为发力点破题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的共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