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善长其人
814班 孙妍昕
千载以后,在华夏水利工程鹏程万里之时,我们将会想起那位名垂青史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欧洲所谓黑暗时代,他高擎火把,照亮了中世纪地理学。
那么,这般伟人的一生是闲云野鹤还是颠沛流离?翻开时光的扉页,我们即将知晓。
善长其人,好读奇书,尤其喜爱儒家经典中有关地理学的著作。举凡《山海经》《尚书·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以及《水经注》等,无不熟记于心。少时,与母亲随时任青州刺史的父亲郦范居住青州,随父游历,领略各地山川风物。于是,热爱的种子生长,根系缓缓流动,深入坤舆,为之后《水经注》的破土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
延昌年间,被罢官的郦道元开始着手为《水经注》注疏事宜,于北魏晚期所成——《水经注》,这是六世纪前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它横亘古今,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善长其人,严谨却不刻板,注重事实但目光长远。他在《水经注》的序言中对前代地理著作进行了诸多点评,坚决反对“虚构的理学”,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所以《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郦道元在野外考察中获得的大量成果。
从地域来讲,郦道元虽生活于南北朝对峙时期,但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做了详细记载,不仅如此,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所以《水经注》涉及的范围之广泛于全世界,书中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还把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与人文历史也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
在写作体例上,《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于是我们得以见,《水经注》携郦道元的赤诚之心,随亘古流淌的河流缓缓而来,于地理学史上开枝散叶,葳蕤生香。
善长其人,似乎是悠哉悠哉游历山水,阅书写作一闲散游侠。且慢,望向小径分叉的花园中另一条路,便可见其中荆棘丛生。
在郦范去世后,郦道元承父之位,先后任尚书郎、治书侍御史,太和二十二年,因举荐其之人遭弹劾,郦道元也被免职。宣武帝景明二年,郦道元被下放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为官三年间,为政严酷,冀州境内大治。后又任鲁阳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学校,推崇教育,教化乡民。由此可见,善长其人,为官刚正不阿,澧兰沅芷,一心造福于民,实为“秉心无愧尽忠职,勇毅奋发惩弊除”的清官,却正是这些正直的品行,使郦道元处于万劫不复之地。
延昌年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期间保持与在冀州一样的严猛为政的作风。当地百姓告郦道元苛刻严峻,求前任御史寇祖礼复任。待寇祖礼回来,并派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郦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犯事而被罢官。罢官期间,郦道元开始着手为《水经注》注疏事宜。孝明帝正光五年起复,郦道元任河南尹。
六镇起义,裴邃共魏之战后郦道元被授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执政平肃严厉,不避豪强和皇族,使得他们声望受损,因此颇遭权贵嫉恨,结怨豪强。孝昌三年,因遇反叛,豪强使出借刀杀人之计,使胡太后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去监视萧宝夤。萧宝夤顾虑到郦道元可能对自己不利,就派遣部下郭子恢在阴盘驿亭围住郦道元。
最终郦道元因为极度缺水,无力抵抗,于是被跳墙而入叛军杀害,享年五十九岁。归葬于洛阳。
就像骨骼、肌肉、肠子与血管被包围在一层皮肤之下,好让人的外表可以忍受,所以丑恶的灵魂与自私被包裹在虚荣之内,虚荣是灵魂的皮肤。这世间怎能容忍郦道元呢?不,不是世间,是权势吧,由腐烂的尸体与阴险算计堆叠出的权势是无法容忍一个剖开他们皮肤的人的。
话说善长其人,为官清廉刚正,治冀州欣欣向荣;写书流芳百世,《水经注》作为一部空前的地理学著作是世界的宝藏,“余少时读《水经注》,服其真能读万卷书,行尽天下山水路”沈德潜如是说。这般伟人,却为“世间”所不容而屈死,着实令人唏嘘。
指导教师: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