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上接第一版)

  ——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医校联动。联动区卫健局落实社会心理服务点,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预防—干预—康复”全链条管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降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邀约市级相关医院心理健康门诊专家来虞,开展青春期心理、压力管理等主题义诊、讲座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及时、专业、全面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教体系统精准服务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之举,“阳光巴士”项目整合跨部门专家资源,面向大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开展精准心理支持。“阳光巴士”送教活动已日渐进入常态化,累计举办20场送教活动,覆盖全区63所中小学,如为丰惠中学开设情景模拟课《解锁人际交往的密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重华小学设计推出班主任减压培训,提升心理抗压能力;针对留守儿童及团队需求,定制《发现被爱的自己》《同心协力 共创奇迹》等主题课程,精准赋能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艺术疗愈

  拓展心育新路径

  近日,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上虞中学周波高中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在章镇镇中举办了一场新颖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艺术疗愈课《我和我的故事——与未来和过去的自己相遇》。

  开设艺术课堂,通过艺术创作等手段,调适心理,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活动中,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讲师张莎梅、上虞中学教师周霞琪共同开启首堂艺术疗愈课《我和我的故事——与未来和过去的自己相遇》。课程以十米长卷为载体,通过“锚点标记”“自由共创”“集体观展”等环节,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视觉语言。参与者用贴纸标注成长记忆、未来期待与困惑,并用水彩、拼贴等方式创作,形成“时间河流”般的集体画卷。

  艺术疗愈课尾声,师生们以彩虹手印封存“未完成的信件”,寓意成长之路的持续探索。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参与各环节活动,收获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张莎梅老师介绍:“《我和我的故事》艺术疗愈课,通过绘画与叙事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释放了情绪。”

  课后研讨活动中,中国美术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副站长于卓滢分享了《艺术疗愈项目汇报》,介绍艺术疗愈课程教学的原理以及在艺术疗愈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冯冬杰表示:“艺术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疗愈心灵的桥梁。”引发与会者共鸣。

  据悉,开设并探索艺术疗愈课程,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是教体系统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将更好更有效地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2025-05-24 上虞日报2025-05-2400033 2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