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角地”变身幸福“新空间”
我区“一地一策”盘活城市闲置地块
本报讯 (记者 宋彦佩) 这些天,曹娥街道鸿雁幼儿园北侧的闲置地块改造成了停车场,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安排了33个停车位,间隔处建有几处长条形花坛,将栽上树木、绿植,闲置地块的一侧还规划了一个城市驿站,供过路市民休憩歇脚。周边小区居民欣喜地说,“拆掉的施工临时场地从荒草地变身为停车场,以后上这里停车、充电、休闲,挺好的。”
同样变身为多功能场所的百官街道星宇新村西侧地块也令居民们充满期待。这处狭长的闲置地块,两个多月前,还是一副圈地种菜、杂草丛生的模样,但现在已摇身一变,集城市驿站、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地于一体,将成为居民们停车、小憩的城市美好空间。
伴着城市更新加快,城市边角闲置地也随之产生,这些地块因项目待建或尚在规划中暂时空置。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被圈地种菜、倾倒垃圾,影响市容市貌,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
如何赋能开发,让这些城市边角地成为居民的美好生活空间?今年以来,区建设局、城建集团联合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市边角地开展整体摸排、梳理整治,最终确定对2亩以上、闲置达2年以上的16处城市边角闲置地块进行整治,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能,让城市有机更新焕发新活力。“这些地块中,最大的面积有104亩,最小的3.5亩。”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6处城市闲置地块总面积达293.4亩。
宜建则建,宜绿则绿。除了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外,给城市增绿添绿也是边角地改造利用的一大路径。初夏时光,在百官街道中南君启小区南门前的闲置地块绿意盎然,这里不再是杂草丛生的荒草地,而是焕新为一大片平整的绿草地,十分养眼。
经过改造利用,在天丰新城、星丰小区西侧地块还出现了风吹麦浪的自然场景,成为城市边角地化身经济作物增收地的生动实践。“根据时令季节安排,在耕地属性的边角地上还会被安排种上高粱、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区园林市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既能当风景,又能添收成。
据介绍,城市建设部门依据边角地所在区域、范围大小、现状及周边环境等信息,制定形成“一地一策”边角地清单和系统的整治利用方案。对面积较大、具备开发价值的地块,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对于面积相对较小、临近居民区、能进行建设的边角地规划为公共配套设施,如新能源充电桩、公共停车位、城市驿站等;对于面积较小、不能开发的边角地,则建设成口袋公园、街区景观、运动场地等。
“比如,恒利地块项目将建设成为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邻里配套服务、社区休闲公园为一体的新能源综合性场站。”区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实施改造的城市边角地块有11处,拿停车位来说,这些城市闲置地块上将新建停车位约1300个,其中快充230个,慢充150个,普通车位920个。
目前,我区16处城市闲置地块已有10处地块启动建设,其中4处闲置地已完成建设,预计到2027年底全部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