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
——教体系统多措并举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扫描(上)
通讯员 陈艳 全媒体记者 万均
从“心”出发,呵护成长。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学生心理健康,才可谓身心康健,这也是教育的题中之义。自4月以来,教体系统紧扣“五育融心”核心理念,精心组织“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探索接地气、多元化、本土化实践路径,创设沉浸式、专业化、精准化心育生态,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体系统多措并举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扫描(上)
从“心”出发 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
通讯员 陈艳 全媒体记者 万均
1+1>2
校地携手共筑“心”生态
5月15日,当区教体局和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相关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一场关乎师生心理健康的“双向奔赴”在此正式启航!双方共同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校地共建项目签约启动仪式,以“战略协同+实践赋能”双轮驱动,联合打造区域心理育人共同体,并催生“1+1>2”的心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此次校地共建通过‘机制互联、师资共享、服务下沉’三维路径,将构建覆盖师生全生命周期的心理支持网络。”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悉,双方将通过校地合作,整合高校专业资源与地方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路径,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随后,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书,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共建项目。根据协议,合作将围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公益服务、心理帮扶、专家资源共享及课题研究五大领域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校地共同构建覆盖全学段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此次合作标志着校地协同育人迈入新阶段。双方将以实干为笔、以责任为墨,为青少年心灵成长注入更多阳光与力量,助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签约仪式后,一场“理论+实践”的心理赋能活动点燃现场,现场举办了“心轻如羽 赋能前行——学生思政队伍团体减压活动”。区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上虞中学心理教师周霞琪运用正念冥想、压力地图绘制等专业技术,带领师生通过肢体表达释放情绪,通过互动体验帮助教师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紧接着,“生命的韧性”主题讲座开启。区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上虞中学心理教师周波从专业视角出发,深入讲解生命韧性的内涵与培养方法,增强师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业内人士评价:这场校地共建,不仅是“1+1”的简单相加,更是一次“专业赋能+实践反哺”的深度融合。此次签约,不仅是一次资源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心育模式的“破圈创新”,将为师生心理健康构建全链条护航体系,为区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巴士”送教
深耕乡村心育沃土
近日,一辆心理健康“阳光巴士”驶入杜亚泉小学,走下一批特殊“教师”……原来,这是“阳光巴士”送教来了!
接着,“阳光巴士”专家现场执教“恰到好处的距离”一课,通过聚焦人际边界主题,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大风换位赛、边界线设计室、青春合作塔、收获彩虹桥等活动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尊重与界限的重要性。
毋庸讳言,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心育师资匮乏,问题识别与干预能力不足,日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破解?区教体局精心施策,创设以“阳光巴士”为纽带,启动橙色警校联动、蓝色家校联动、绿色医校联动的“三色”预警干预机制,帮助学校畅通与公安、医院、家庭的联系渠道。
——开设“橙色”通道,实现警校联动。区教体局联合区公安分局搭建“生机盎然”预警联动处置平台,购置升级区域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云平台,构筑“事前预防精准化、事中处置专业化、事后跟踪长效化”心理安全防线,强化心理安全风险预判,实现区域心理测评预警、咨询、转介、救治服务一体化智能管理。
——打造“蓝色”通道,实现家校联动。协同区妇联打造家庭教育个案咨询服务点,举办青少年家庭教育个案心理咨询工作坊,提高服务点志愿者的个案咨询实务能力;举办“提高情商 和谐沟通”初中家长成长营,开办“阳光智慧”父母成长工作坊和直播讲堂、举办小学家长系列读书会等,为家庭提供针对性指导,强化家长心育主体作用。
——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医校联动。联动区卫健局落实社会心理服务点,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预防—干预—康复”全链条管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降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邀约市级相关医院心理健康门诊专家来虞,开展青春期心理、压力管理等主题义诊、讲座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及时、专业、全面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教体系统精准服务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之举,“阳光巴士”项目整合跨部门专家资源,面向大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开展精准心理支持。“阳光巴士”送教活动已日渐进入常态化,累计举办20场送教活动,覆盖全区63所中小学,如为丰惠中学开设情景模拟课《解锁人际交往的密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重华小学设计推出班主任减压培训,提升心理抗压能力;针对留守儿童及团队需求,定制《发现被爱的自己》《同心协力 共创奇迹》等主题课程,精准赋能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艺术疗愈
拓展心育新路径
近日,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上虞中学周波高中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在章镇镇中举办了一场新颖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艺术疗愈课《我和我的故事——与未来和过去的自己相遇》。
开设艺术课堂,通过艺术创作等手段,调适心理,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活动中,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讲师张莎梅、上虞中学教师周霞琪共同开启首堂艺术疗愈课《我和我的故事——与未来和过去的自己相遇》。课程以十米长卷为载体,通过“锚点标记”“自由共创”“集体观展”等环节,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视觉语言。参与者用贴纸标注成长记忆、未来期待与困惑,并用水彩、拼贴等方式创作,形成“时间河流”般的集体画卷。
艺术疗愈课尾声,师生们以彩虹手印封存“未完成的信件”,寓意成长之路的持续探索。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参与各环节活动,收获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张莎梅老师介绍:“《我和我的故事》艺术疗愈课,通过绘画与叙事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释放了情绪。”
课后研讨活动中,中国美术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副站长于卓滢分享了《艺术疗愈项目汇报》,介绍艺术疗愈课程教学的原理以及在艺术疗愈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冯冬杰表示:“艺术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疗愈心灵的桥梁。”引发与会者共鸣。
据悉,开设并探索艺术疗愈课程,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是教体系统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将更好更有效地呵护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