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综合

“大企帮小店”,让传统山货放心“出山”

首批1000斤笋干菜在帮扶中打开新销路

  本报讯 (记者 赵晶晶 通讯员 葛凯凯) “这批笋干菜都是咱下管农户种的芥菜,山上挖的笋,香得很!”5月19日,在下管镇前溪岙村弥漫着咸香气息的作坊里,朱焕昌师傅介绍着自家的作坊,说起自家的“山货宝贝”,他言语间满是底气与自豪。

  这份喜悦背后,藏着一个传统山货转型升级的故事。原来,在区市场监管局的精准帮扶下,朱师傅的小作坊不仅实现了生产条件的华丽蜕变,还与区内大型食品配送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如今,第一批1000斤笋干菜整装待发,即将顺着崭新的销售渠道“出山”,为传统山货开辟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做成这笔大生意,要感谢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朱师傅的笋干菜作坊开了有些年头了,“以前都是土法制作,用竹匾晒、土灶腌,产量少不说,还很难进入正规销售渠道。”在下管镇,不少传统笋干菜作坊都面临着类似的发展困境。

  区市场监管局下管所工作人员在入村走访时发现,每到春季,山村里便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家家户户忙着晾晒笋干菜,小作坊也开足马力生产。这些作坊延续着传统老手艺,却因生产标准不统一、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长期以来,笋干菜销售只能依赖市场零售、摆摊贩卖等零散方式,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场监管部门打出“监管+服务”组合拳。一方面,专业人员深入作坊,手把手指导改造生产环境,帮助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对接市场需求,通过“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细致摸排辖区企业供应链需求,搭建起供需对接的桥梁。

  “我们得知有企业在寻找优质笋干菜供应商,第一时间就牵线搭桥。”区市场监管局下管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严格的产品检测,朱师傅的笋干菜作坊凭借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相结合的独特优势,成功脱颖而出,获得食品配送企业的青睐。首批1000斤的订单,成为小作坊转型发展的转折点。

  “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食品安全标准,正是我们需要的。”企业采购负责人对合作充满期待,并表示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了稳定的订单,朱师傅也有了新规划,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增收。

  据悉,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已通过“大企帮小店”模式成功帮扶481 家小微企业。笋干菜“出山”记,是400余个帮扶故事中的一则,这种“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帮扶机制,正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带来澎湃动力,为传统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虞日报 新闻·综合 00002 “大企帮小店”,让传统山货放心“出山” 2025-05-20 23456156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