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更智能 让乡村更富裕
——访上虞农创智谷农业技术员郑锦飞
通讯员 韩文泽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丁宅乡依托党组织红色引擎,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政策、强化服务等举措,吸引了一批敢想敢为的青年创客。他们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富民“金山”,为共同富裕注入新质生产力。农创智谷的农业技术员郑锦飞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扎根乡土的“科技新农人”,以智慧农业为笔,在丁宅乡的沃土上绘就产业升级与生态发展的共富新画卷。
学成归乡,开启农创征程
2023年夏天,郑锦飞结束学业后,带着在海宁虹越花卉公司实习中积累的种植运营经验,回到了家乡上虞,加入上虞农创智谷基地,开启了职业发展的新篇章。
初到基地,郑锦飞便挑起了农事管理与技术支持的重担。无人农场里的新品种果蔬试种试验、植物工厂的高效运行、智能装备的熟练操作,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挑战,却也让她热血沸腾。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她一头扎进育苗、养护的技术钻研中,《草莓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书籍成了她案头的常客。田间地头,她更是主动与农户交流种植心得,在一次次实践探讨中积累实战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她参与种植的番茄、甜瓜、草莓等品种已达100余种,逐渐从一名职场新人蜕变为基地的技术骨干。
深耕细作,锤炼技术专长
在农创智谷的大棚里,郑锦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试验田”。她负责管理的几个大棚各有特色: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草莓,果实成熟快、品质高,让“空中草莓”成为现实;5号大棚里,荔枝树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打破地域限制的尝试初现成效;8号大棚的甜瓜、番茄,结出的果实个头饱满,口感香甜。
“种得不好会焦虑,种好了会开心,充满成就感。”她坦言,每一次收成的好坏都牵动着她的心,而这份对土地的热爱与责任感,正是支撑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无人农场项目中,郑锦飞将所学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针对水果番茄、甜瓜和草莓三大品种,她参与打造智慧化温室,数字管控大屏实时显示气候、种植、生产、市场等数据,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实现精准化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试种100余种新品种,浙樱粉8号、浙樱黄6号等优质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正不断向周边农户推广。
植物工厂里,全环节自动播种流水线高效运转,机械代替部分人工,为育苗工厂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智能装备领域,农创智谷联合浙江大学研究所,引入环境采集模块、视频监控系统、高光谱成像等先进设备,使她能够全面采集10余项植物生长数据,用科技解码植物生长的“密码”。
独当一面,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的郑锦飞,已从技术骨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新农人导师”。基地作为周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示范窗口,她配合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数据分析等服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推广无人种植技术12项,让“人在外地,远程种地”成为现实,切实提升了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1300余人次农户增收致富。
“现在我涉足的种植领域越来越多,感觉到知识储备仍然不足,尤其是果树种植方面,还需要继续学习。”谈及未来,郑锦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她正着手弥补知识短板,同时积极投身科普研学事业。农创智谷打造的科普研学基地,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500余名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智慧农业,播撒下科技兴农的种子。
郑锦飞深信“科技赋能农业未来”,从校园课堂到希望田野,从青涩实习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里,她化身创新火种,以专业与热忱深耕农业沃土,用科技智慧点亮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让青春在田间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