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民兴趣为纽带,将文体社团升级为涵盖多领域的自治平台
“睦邻合伙人”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
本报讯 (记者 戚罗燕 通讯员 田甜) 4月29日,一场由大通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睦邻合伙人”文艺汇演火热上演。在欢快的鼓点与热烈的掌声中,社区治理的种子在春天里绽放出芬芳。
活动在红绸翻飞的腰鼓表演《欢庆腰鼓》中拉开帷幕,激昂的鼓点点燃了全场热情。越剧票友演绎的《梁祝十八相送》婉转悠扬,戏腔中的江南韵味引得观众轻声应和。原创小品《智慧社区的“银发攻略”》则以幽默的方言对白演绎老年文体团队调解充电桩纠纷的故事,将社区治理的巧思融入笑声中,引发观众共鸣。
歌舞、小品、朗诵……此次汇演全程由社团成员自主策划,节目编排、舞台布置、秩序维护等环节均通过居民分工协作完成,形式多样,内容围绕社区生活、邻里互助展开,展现了社区居民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参演居民感慨道:“通过社团活动,邻里关系更亲密了,大家为社区出力的热情也更高了!”
这场汇演背后,是大通社区“睦邻合伙人”机制的创新实践。今年以来,社区以居民兴趣为纽带,将舞蹈、合唱等文体社团升级为涵盖文化、服务、协商等多领域的自治平台。通过日常活动,社团成员逐渐从“兴趣圈”走向“治理圈”,成为社区事务的参与者。从环境整治到矛盾调解,从文明宣传到活动策划,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
“‘睦邻合伙人’模式让居民在参与中找到归属感,也激发了责任感。”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延续“睦邻合伙人”模式,培育更多居民自治项目,打破城市化进程中的“陌生人社会”困局。从文艺舞台到楼道治理,大通社区正通过居民的主动参与,探索一条“以文化聚力,以自治赋能”的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