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碗是你的心头爱?
长塘镇发布“长塘春·夏·秋·冬十大碗”
全媒体记者 成波
![]() |
![]() |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所谓的地方味道,不仅包含了地方的风物风味、美食匠人,更代表着地域文化和人文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4月26日,在“竹香肆逸·虞味无穷”2025上虞乡厨大赛启动仪式上,长塘镇正式发布“长塘春·夏·秋·冬十大碗”,旨在通过挖掘长塘的饮食之味、人文之魅、底蕴之美,全面打响“食在长塘”的特色名片,积极助推上虞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据介绍,踞守上虞西南的长塘镇,南部是巍峨耸立的会稽余脉罗村山,北部则是由康家湖串联起的315亩水网平原,五长公路与四大水库编织出“山环水绕”的生态密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孕育着丰饶的物产资源。
好竹连山觉笋香。在拥有万亩竹海的长塘,笋自然是主打美味。长塘,春有毛笋、雷笋,夏秋有鞭笋、角笋,冬有团笋,真正做到了“四时不乏,味特甲于诸蔬”。水网纵横、湖泽众多的长塘自古也不缺河鲜、湖鲜。康家湖鱼头久负盛名,湖田青壳螺蛳有着“笃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的民间戏说。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讲究“不时不食、顺时而食”,当季美食永远是最美味的。
长塘春笋以高达90%的含水量造就了脆嫩的口感,当它与螺蛳、鱼头、河虾等山水馈赠的鲜物相遇,便成就了长塘别具特色的“春十碗”——清蒸白壳笋、春日笋三鲜、手拍咸水笋、腌笃笋、笋丝小炒等佳肴,选用的是清水煮熟即口感鲜甜的长塘白壳黄芽头毛笋,更有青壳螺蛳、雪菜鱼头等时令河鲜美食,让这一口“春天”鲜上加鲜。
形似马鞭、口感爽脆的鞭笋,是“清爽解腻”的长塘“夏十碗”里少不了的食材。花椒鞭笋、毛豆鞭笋、油焖鞭笋、排骨话梅笋、夏日笋三鲜、鞭笋烧肉等菜色,融合传统与创新,将自然馈赠的鲜美凝练于舌尖,每一口都是江南风情。
长塘的秋五彩斑斓、充实丰沃。千亩朱红柿上挂满红灯笼之时,湖田村的莲藕、广陵村的浙贝母、康家湖的大鱼,都成为了极好的滋补食材。长塘“秋十碗”精选苦尽甘来汤、药膳竹飞鸡、醋熘康湖鱼、葱油糯芋艿、福硒紫金薯、五彩小炒鲜、翠玉烩鲜笋等养生温补的美味,让大家在细品秋天之时,更收滋养润燥之效。
当凛冽北风掠过诸葛山巅,竹海翻涌起霜白涟漪,竹韵长塘便捧出了冬日里最温暖的馈赠——以冬笋为魂、药膳为韵的“冬十碗”。猪脚炖冬笋、鸭血吉祥羹、冬笋腌菜煲、腊韵藏竹香、金缕焖雷玉、剁椒康湖鲜、白切竹园鸡、劲牛映翠笋、桂月沁糖雪、踏雪寻三脆……十全滋味诉说长塘冬日的烟火诗情,暖心暖胃暖人意。
无论是“春十碗”“夏十碗”,还是“秋十碗”“冬十碗”,都是选用长塘当季的新鲜竹笋,以及螺蛳、土鸡、鱼头、河虾等本地食材,以烩、爆、炒、焖、蒸、煮等技法烹制成融合时令与匠心的佳肴,以“十全十美”的寓意,为广大游客呈上地域特色鲜明的长塘老底子味道。这些美食,既源于“乡”,又脱胎于“土”,注重色香味俱全,又包含人文内涵,雅俗共赏,滋味悠长,仿佛串串璀璨明珠,不仅辉映绚丽多彩的虞山舜水,更描绘着“青春之城”的多彩画卷。
美食是记挂一方山水的开始,萦绕舌尖的味道更是读懂一方人文的关键。长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各种活动载体,继续深入挖掘“长塘春·夏·秋·冬十大碗”背后的文化内涵,努力讲好长塘乃至上虞的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