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新闻·乡镇

营造新场景 拥抱“年轻态”

小越街道新宅村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4月28日,小越街道新宅村,由闲置农宅改造的“见一面”面馆正式开业。这家由两位女性创客主理的乡村面馆,以传统面食与现代美学的碰撞,迅速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潮生活地标”。美人弄三鲜面、福祈寿面、犁山牛肉面、鸿兴大排面等主理人精心研发的“乡愁味道”面点,让这家“网红”面馆不仅承载着舌尖记忆,更成为新宅村拥抱“年轻态”转型的生动注脚。

  新宅村是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这个兼具红色文化底蕴与自然山水的小村落,正通过一场“场景革命”重塑乡村魅力。新宅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回忆,面馆的诞生源于一次大胆提议:“用一碗面串联起美人弄红色文化与乡村美食,让游客既能感受时代精神,又能品味烟火气息。”

  这一填补乡村餐饮短板、联动红色文旅的创意,在省级文化特派员叶榕与区级文化特派员陈肖平全过程赋能“陪跑”下,小越街道、新宅村委与创客齐心协力,以“新宅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两位主理人还筹划将村史馆升级为集“村咖”“文化课堂”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让传统与现代在乡村深度交融。

  面馆的走红并非孤例。在村北,废弃矿坑正蜕变为集农业、艺术、科技于一体的“未来农场”。这片计划种植300余种植物、布局亲子农耕与星空露营的创意空间,被青年团队赋予“田园实验室”的定位。农场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通过亲子农耕、农场创意市集、自然教育课程,让城市家庭体验“从种子到餐桌”的田园乐趣,矿坑边的露营基地还将举办星空音乐会、灯光艺术展,让沉寂空间焕发新生。

  新宅村的蜕变源于对红色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现代转化。作为“江南儒家伦理活化石”,村内三条特色弄堂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美人弄承载巾帼革命传奇,六尺弄镌刻邻里和睦智慧,“退一步行”弄传递处世哲学。这些文化资源正通过新宅村精心打造的“观弄归心”主题线路,转化为干部教育、青少年研学的实景课堂。与之呼应的“仰宅见心”线路,以陈氏宗祠的革命英烈故事和祈山小学的民国教育遗存为载体,构建起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精神地标。

  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新宅村创新打造“福”文化体验体系。依托千年福祈山、福凝泉等自然景观,开发传拓技艺工作坊,游客可亲手制作“福”字拓片,将祈福文化转化为可参与、可带走的文创产品。村内孝子桥、承烈桥等七座古桥形成特色摄影线路,桥体故事与周边景观共同构成“情景交融”的诗意画卷。

  青年创客的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通过“青春染红”行动和兴越乡村青年奇遇集等活动,新宅村已吸引7位女性创业者及多个青年创客团队入驻,落地文创直播、创意市集等项目。正在建设的福祈创意农场,将推出“一日农夫”计划,让都市家庭体验农耕乐趣。陈苗根介绍,通过“三权分置”改革,部分闲置农房将改造为特色民宿,配套茶空间、乡村会客厅等设施,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

  目前,新宅村正以“魅新宅+新业态”为路径,将红色文化、传统民俗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文化探寻、亲子研学、矿坑露营、乡村会客等多元业态,同步开发夜间经济项目,全力激活乡村经济。


上虞日报 新闻·乡镇 00008 营造新场景 拥抱“年轻态” 2025-04-29 上虞日报2025-04-2900004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