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很多企业获取海外订单的主要方式,汤浦童装企业则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引导外商找上门,先实地考察,再下订单——
另类“出海”,让海外订单找上门
全媒体记者 冯楠
2025年1月刚过半,绍兴市上虞丁豪一派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利云就连轴转接待了5波外商,其中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去年一年,丁豪一派公司的外贸占比将近八成,还带动汤浦镇30余家童装企业一起做成了近5000万元的出口生意。
悄然间,一直主攻国内市场的汤浦童装正在加速出海。“胡须浓密脸色黝黑,有的还戴头巾,现在隔三岔五就能碰到外国人。”从去年开始,汤浦街头不断出现的“洋面孔”,成为不少当地居民的新谈资。若再留点心,还会有新的发现——汤浦童装产业园墙面上的大幅广告以及街头店招上,新添了英文和阿拉伯文。
“保守估计,去年外贸占到三成以上,今年预计能破五成,外贸将会成为汤浦童装发展的新增长点。”区童装协会秘书长冯红军的笃定语气,印证了这些变化背后的新动向。
从实体档口铺货到电商再到直播电商,汤浦童装企业凭借敏锐嗅觉,快速出手抓住风口,在市场的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如今已形成400余家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逾3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不过,与同很多企业早年通过国际展会、外贸公司“走出去”获取海外订单的路子有所不同,后进场的汤浦童装另辟了一条蹊径——“引进来”,引导外商自己找上门,先实地考察,再下订单。
冯红军坦言,这也是汤浦童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尝试之后的一个相对务实的选择,“像广交会这样的大型老牌国际展会,摊位紧张门槛高,后来的要‘挤’进去,几无可能。”
去年4月,25家汤浦童装企业老总兴冲冲跑去春季广交会“探路”,不料第一天就被投诉进了当地派出所——无摊位却在派发广告。“尽管做法不妥,但恰恰反映了汤浦童装对出海拓路的强烈渴望。”冯红军告诉记者,这一尴尬事件也让他们重新思考新的“出海路”。
令人意外的是,陆续有外商通过广告单加上微信好友,一路追到了汤浦。“不管怎么样,我们被看见了。”丁利云感慨地说,对海外市场而言,相比同省的湖州织里,汤浦童装更需要被看见,之后才有被认可的机会。
循着这一思路,区童装协会就近寻到了外商云集的义乌,通过外贸平台向海外服装采购商发出实地考察邀约。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汤浦童装以高性价比,率先撬开了中东、中亚、东南亚外贸圈。
2024年11月,童装协会又趁热打铁,尝试举办了首场外贸选品会,来自巴基斯坦、也门、肯尼亚、乌克兰等12个国家的21位外商齐聚汤浦。看样、询价、加微信、买样衣……短短3个多小时,外商们不但大包小包满载样衣而归,还与上虞小一峰服饰有限公司、夏韵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童装企业签订了总金额达5000万元的采购意向合同。“场面出乎意料的热烈。”当天在场的区商务局外贸科科长郭怡勰深受感染,“尽管因为语言障碍,大家的交流还磕磕绊绊,但那种双向奔赴的热情特别打动人。”
为更好适应外贸路子,汤浦童装企业也在快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打法”。记者了解到,过去为了控制成本,汤浦童装多为80至120厘米之间的小童尺寸,多年下来,也与市场间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在根据外贸需求,我们逐渐扩大到了中大童尺寸,在款式、颜色上做了相应调整。”丁利云同时介绍,当前外贸已从过去的“大单慢单”转变到了现在的“小单快反”模式,即通过小批量高批次的生产,即时获得市场反馈,从而提高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此背景下,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汤浦童装更需抱团协作。
2024年12月,汤浦童装发展大会召开,区童装协会牵头与两家跨境电商正式签约,敲定首先通过“借仓”建立汤浦童装共享海外仓,推动实现就地发货,缩短物流响应时间。在此之前,汤浦镇也已有童装企业在陆续试水Tiktok、虾皮等跨境电商平台。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完善国际物流体系、强化国际售后保障,助力更多童装企业斩获海外订单,获得进一步发展。区商务局和汤浦镇形成共识,趁着外贸向稳向好势头,要尽快补足短板,比如引进外贸人才和机构,帮助打通语言关、理顺传递各地外贸政策、抓准市场偏好、洞察流行趋势等,尽早尽力铺平拓宽汤浦童装的“出海”路。接下来,汤浦童装企业将在春节后赴韩国首尔PSID国际纺织服装展参展,展位费用将由政府“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