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放手:为了更快乐翱翔

百官小学 夏琴琴 口述 全媒体记者 万均 整理

  一次换座 发生风波

  “老师,我不要坐小王(化名)旁边的位置,太脏了。”一天,我正在教室里安排座位,一位女生满脸嫌弃地向我反映着情况。而一旁的小王手足无措地站着,脸都快埋到衣领里去了。

  这一幕,发生在一次换座位的过程中。动作迅速的孩子都已早早地整理好学习用品,在自己的新位置上坐下来了,而小王却还在忙碌着。只见他的学习用品横七竖八地摊在桌子上,透过本子缝隙隐约还能看到桌面上深一块、浅一块墨水渍的痕迹;桌肚里,书包、书本、废纸等把这方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当当;桌子底下,纸巾、小纸片随处可见。他虽然一直很努力地在整理,但似乎是越理越乱……无力感在他身上显现无遗。

  这么简单的整理,为何会让小王如此束手无策呢?

  这让我想到了傍晚放学时的一个场景:每次路队送出去,还没走到接送点,小王外公一定是第一个迎上来,习惯性地接过书包背在自己肩上,生怕他多背一会儿会被累坏。我也多次建议:孩子的书包让他自己背,他外公虽然每次都是笑呵呵地答应着,但每次书包仍旧在他肩膀上。

  噢,可能是宠爱惹的祸啊!

  孩子长期生活在家长精心打造的舒适生活圈中,这让他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小娃娃,自己的事情也不会主动去安排。长此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弱。家长在身边的时候,问题还不大;可一旦离开了家长这把大大的保护伞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层出不穷。更关键的是这还会影响到他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因为能力弱了一点,就会遭到同学看不起,甚至排挤。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一次家访 达成共识

  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王表现其实并不差,但在生活自理方面却如此欠缺,这跟家长的观念与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我专门对小王进行了一次家访。

  在和小王家长交流中得知,孩子是个早产儿,刚一出生就在保温箱里呆了近一个月。从此,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照顾就更加无微不至了,什么事情都替他安排得妥妥当当,生怕他渴着、饿着、伤着、累着。可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宠溺的做法,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借家访之机,我告诉家长:家长过度关爱损伤孩子长大的翅膀,放下对孩子的过度关心,给他腾出空间,他才能快乐地翱翔。父母总是以“爱”之名控制孩子,其实父母们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

  经过一番交流,小王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也认识到自己想法、做法上的一些不妥之处。最终,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家长要做孩子背后的支持者,而不是一味的代替者。

  一组卡片 促动转变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小王虽然言语不多,但看得出他是个很好学的孩子。

  一天,我把他叫到身边,温柔地问:“小王,你想成为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吗?”

  “想!”他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那我们来个约定,从今天开始,我们学着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有信心吗?”

  小王又坚定地点头。

  接着,我把早已准备好的两张卡片递到他手上,告诉他:一张是“我能行”能干卡,另一张是“帮帮我”求助卡,这是两张“神奇卡片”,能帮他找到更能干的自己。

  接下去,我建议他可以从最基本的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做起,将自己成功的经历记录在能干卡中,当集齐五次后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来兑换一份小礼物;如果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则可选择求助卡,向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寻求帮助,但一周最多只能求助两次。

  小王两眼发光地看着我,看得出来,他很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默默地关注着他,几周下来,发现他求助卡一次都没用,而能干卡早已密密麻麻地记录好几张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拿着卡片来我这里兑换小礼物的情形: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我,当我把他最喜欢的小汽车礼物递到他手上的时候,那份激动溢于言表。临走时,他还不忘加一句:“老师,我会继续加油的!”

  小小的卡片中记录着他的坚持与努力,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越来越能干的他:桌面上的学习用品准备得有针对性了,抽屉里的物品摆放也整齐多了,傍晚放学时手忙脚乱整理的情形更是少了很多。

  一项活动 建立自信

  趁热打铁,我以学校组织劳动技能大比拼为契机,在班级中组织开展了“我是整理小达人”的评比活动,从整理课桌入手,以桌内干净无杂物、物品分类摆放整齐为评比标准,比一比谁是这项活动中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

  活动一公布,我就看到小王脸上那焦虑的表情,显然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

  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相信自己,你行的。”

  在比赛前的这段日子里,我总会留意他的座位,如果干净又整洁,我会毫不吝啬地送他一个大大的赞;如果情况不太理想,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找对策。终于到了比赛那天,小王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这项活动中进步最大的一个学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了他脸上从没有过的一份骄傲与自信。

  常言道:教育是逐渐放手的过程。生活中不乏像小王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父母,我们可以陪伴孩子成长,却无法代替他成长。所以,当孩子因为没有经验总会出现磨磨蹭蹭,或把事情做得乱七八糟时,我们不要急于批评,不要忙着指正,要多一点儿耐心,多一点儿宽容,要引扶孩子独立自主地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相信放手后的他们,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放手:为了更快乐翱翔 2025-01-11 上虞日报2025-01-1100009 2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