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少年 悦劳动
——教体系统创新推进劳动教育扫描
全媒体记者 万均 通讯员 万林峰 郑立忠
近日,我区第二届“虞少年 悦劳动”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项目现场展评活动精彩开启。
据悉,此次现场展评分为劳动项目现场展演和劳动成果现场推介两个环节。经过初选,来自百官小学、博文小学、小越街道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的劳动实践参评小组脱颖而出,一一展示各自特色,让这场劳动教育盛会“百花齐放”。
这是教体系统创新推进劳动教育中的一个生动场景。
虞少年 悦劳动
——教体系统创新推进劳动教育扫描
全媒体记者 万均 通讯员 万林峰 郑立忠
上虞孩子 爱劳动
日前,2024年绍兴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择址我区博文小学举行。会议期间,区教师发展中心作《劳动评价的区域探索》经验介绍,博文小学、崧厦街道中心小学作了经验分享,与会代表现场观摩我区小学生劳动实践成果展评,对我区创新推进劳动教育的做法及展示的特色成果作了高度肯定。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的精神,近几年来,教体系统注重五育融合,持续组织‘虞少年 悦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等观念,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情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已收获初步成效。”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
2021学年,顺应“双减”新政落地后学生素养培育新形势,结合深化“活教育”新要求,教体局制订并下发“虞少年 悦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将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品质活教育”深度广度的有效抓手之一,激励各校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制订并下发《关于加强上虞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鼓励各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积极有序建设一批学校特色实践基地,为劳动实践教育提供了阵地保障。
与此同时,教体局着力创设特色活动载体,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设立中小学校园“劳动周”。2022年5月,设立首届中小学校园“劳动周”,组织了“四大活动”:一是劳动技能大比拼,突出学生每年熟练掌握1-2项生活技能的要求,各校围绕衣、食、住、用、行等必备劳动技能,现场比赛、展示学生劳动技能,激励学生养成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等好习惯。二是劳动成果大展示,各校纷纷展示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劳动技术课获得的成果,激励师生自信,取得家长及社会认可及支持。三是集体劳动大生产。各校组织开展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寝室、教室等场所大清扫,组织到公共场地、校园周边等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四是劳动能人大评比。各校将活动组织与“五好学生”评选相结合,开展劳动小达人或小团队、劳动最美班级等评选工作,为学生树立劳动的好榜样。
——组织基本劳动技能达标活动。在出台全区义教段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指导清单的基础上,2023年9月始,发动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各年级基本劳动技能达标活动,一年级学会并坚持主动整理书包、清洗红领巾、叠衣服等;二年级学会用扫把扫地、按类丢置垃圾、能快速系好鞋带等;三年级学会剪指甲、缝纽扣、会打死结、活结、蝴蝶结等;四年级学会包书皮、缝制香袋、巧用收纳箱等;五、六年级学会每周自己至少清洗一次衣物、每天自己整理床铺、主动参加校园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同时,各校将每一位学生的达标成绩录入到“虞少年·悦成长”综合报告单——劳动实践周“过程表现”“成果水平”中,形成ABC三个等级,作为“五好学生”等评选重要依据之一。
——构筑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开展家校劳动实践优秀成果评选,各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每学期组织“劳动之星”等评比、劳动实践征文评比等,在劳动专兼职教师中开展优秀实践案例、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等。组织评选全区优秀劳动实践基地等活动,激励各校加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场所和区域等。近日,全区第二届小学优秀劳动实践基地评比揭晓,在学校申报基础上,经审核评定,共评出“优秀劳动实践基地”5个、“示范劳动实践基地”5个、“最佳展示团队”5个、“最佳合作团队”5个。
“虞少年 悦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校积极响应,秉持教育引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落实劳动课程,全面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周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劳动课教学质量;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等,建立或共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或职业体验活动等;丰富劳动课程体系,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劳动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组建手工创作、盆景栽培、电器维修、创意设计等与劳动相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积极开设家政、手工、园艺、烹饪等劳动实践类课程,积极探索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等。
随着“虞少年 悦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理念逐渐在学生们心中“萌芽”,“上虞孩子爱劳动”日渐蔚然成风,也有效助推了广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至今,全系统已建成58个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2所学校跻身省级劳动实践基地,8所学校创成绍兴市级劳动实践示范学校。
悦劳动 越光荣
近日,丁宅乡学校孩子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收获节。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学校的橘子园,在劳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了采摘之旅,不仅学会了如何辨别橘子的成熟度,还了解了橘子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接着,孩子们统一着装,踊跃参与晒谷劳动实践中,从稻谷收割、晾晒到脱粒、筛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挑战与乐趣,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农耕文化的乐趣,也感悟到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道理。
这是我区各校创新组织劳动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场景。
“悦劳动,越光荣。”各校精设活动载体,引领师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作为浙江省新劳动教育学院成员单位、绍兴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博文小学在“自然·创作·丰收·成长”的实践理念指导下,从空间规划、课程设置、项目学习三方面夯实顶层设计和校本实践,建起以播种各种季节性瓜果蔬菜和农作物作为劳动教育活动的“百草园”基地;引入植物生长观察实验设备、节水灌溉等智慧管控系统的“智慧农场”基地;借助农耕资源,与新沙居委共建,成立“乡村共富”劳动实践基地等,定期组织学生躬身力行。同时,积极开发多样劳动课程,以《我有一园向日葵》《麦趣——自“麦”自夸》《农耕+:匠心传承》《传统节日里的烹饪美食》《劳动技能大比拼》等系列课程为载体,开展种植农耕课堂,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内驱力,将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学校已跻身浙江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
劳动教育,需要创新推进。地处虞北的崧厦街道中心小学以“1+X”劳动教育实践为抓手,以劳育人,力树美格。学校着力落实“1+X”劳动教育时空保障,以深耕劳动课堂作为劳育关键,从落实“周三劳动日”、精研“劳动周”、组织“假期劳动”、深研基于劳育的“五育融合”实践等方面推进家校社多时空劳动教育;着力丰富“1+X”劳动教育项目提供,注重发挥盆景、青瓷、DIY创意伞、茶艺等特色劳育品牌的育人功能,并从丰富手工编织劳动、科技创新劳动、地方美食制作等方面推进多项目劳动教育;着力探索“1+X”劳动教育方式创新,积极发挥好传统课堂教学、劳动技能比拼等劳育方式的价值,并从创新开展校企劳育联合、研学劳动、项目化劳动、创意劳动等方面推进多方式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特色日显,相继获评区“首届优秀劳动实践基地”、区“最佳劳动技能展示团队”、区“劳动项目成果展评最佳合作团队”等荣誉,日前又获评浙江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
蔬香为伴,耕读满园。丰惠镇中利用校园空地开辟出“一米菜园”劳动基地,交由各班负责耕种,学生们在此磨砺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日渐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劳动品质和珍惜劳动成果、杜绝浪费的劳动好习惯;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企业研学,到车间实地参观,感悟“工匠”精神,现场参与劳动体验,感受劳动艰辛,进而锻造劳动价值观,催生“古城孩子爱劳动”的校园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