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道墟街道深入打造“有道之墟·吾善同行”党建品牌
本报记者 沈嘉玲
![]() |
![]() |
![]() |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文旅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基层治理提质提效、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画卷可望可及,其背后跃动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力脉搏,凝聚着道墟街道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澎湃力量。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今年以来,道墟街道紧抓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发挥和特色品牌创建,全域打造“有道之墟·吾善同行”党建品牌,从干部善育、万众善创、基层善治、文韵善承、共富善谋等五大方面入手,塑造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感的“江南水乡”,坚定不移做好“胆剑文化”起源地、“二次创业”主阵地、“三区融合”示范地三篇文章,重振“有道之墟”新辉煌。
最近,要说道墟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那必定是素有“江南威尼斯”之称的新屯南村。每到节假日,这个位于道墟最东侧的村落便迎来了如织的游客。“云雾风中起,船行山水间”,当水墨画卷从纸上“活”过来,就成了直荡江上的模样。乘摇橹船穿行于江上,品一口茗茶,看碧波荡漾、鸟翔鱼跃;“一壶江南”茶社前,三五成群,围炉煮茶,惬意畅快。
新屯南村这颗明珠再次璀璨夺目的背后是道墟街道集全力纵深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决心。今年,道墟街道积极开展省级三产融合示范乡镇创建,成功通过省3A级景区镇验收,重点打造以“古越胆剑地 江南威尼斯”为主题的文旅综合体项目,把道墟老街、贺家池水系、称山景区等重要节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
作为浙江省文化强镇,今年,道墟街道更是启动了以“胆剑文化”为核心的“道源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撰写《道源文化简述》,承办猴王百年纪念大会,丰富道墟文化站布展内容,牵线道墟街道中心小学(原闰土小学)与鲁迅小学结对,持续做好师爷文化、台门文化、猴王文化、老街文化等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弘扬三篇文章。抢抓省级文化特派员上虞唯一试点契机,道墟在全省首创文化特派员街村全覆盖模式,举行“文化特派员”出征仪式,举办“春藤计划”夏令营,开展文化走亲等系列活动。依托村级文化礼堂,举办第六届“品质道墟”百姓才艺大赛,培育草根人才326名,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千场。
在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时,道墟的经济发展也持续向好。今年,道墟街道聚焦打造“二次创业”主阵地,明确了以“智能装备生态园、庙桥小微工业园区、称山智谷”为主要平台的二次产业发展体系,有针对性地调整控规、争取指标、招引项目,推进工业地块有机更新。如今,总投资9.25亿元的11个“内生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7只,累计为11家企业解难办证,为道墟二次创业注入新鲜血液。并加强招商引资,编印街道重大产业招商“鱼骨图”,成立“青春有道创客联盟(虞创联盟道墟分会)”,摸排各类创客30名,通过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部门、街道联合招商等形式,成功招引百亿级盈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美树科技项目及总投资5亿元的凌越科技项目,谋划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环称山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
在“有道之墟·吾善同行”党建品牌建设引领下,道墟街道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荣获2024年上虞区三季度图强争先“亮·见”大比拼“季度之星”。乡村振兴是一件细活、慢活,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新征程上,道墟街道将持续深化“有道之墟·吾善同行”党建品牌建设,围绕理顺机制、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化队伍等方面纵向延伸,紧扣全域覆盖、服务群众、基层治理、品牌打造等方面横向搭建,通过构建党员学习体系、创设基层学习载体、开展系列党建活动等,推动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让“有道之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