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上虞全力挖掘秸秆“绿色潜能”

“万德福”,玉米秸秆变工业原料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一根秸秆可以做成什么?“我们从秸秆中提取特殊规格的纤维素并化学改性成纤维素醚,可用于纺织、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提取木质素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提取时产生的营养液可制作球藻液肥还田。秸秆变废为宝,堪称‘wonderful’,谐音‘万德福’。”昨天,浙江绍兴万德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明敏向记者介绍最新研发成果,展示秸秆绿色“变身”。

  张明敏是上虞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化工高分子博士。2022年他回国担任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特聘研究员。去年,他联合其他青年科学家在上虞创办公司,研发团队包含3名外籍院士和3名创新领军博士,共同挖掘秸秆的“绿色潜能”。近期,他主导的非粮生物基材料研究顺利完成中试,并入选2024年人社部国家级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重点项目。

  在“万德福”生产线上,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被真空吸料机吸入反应釜后,通过系列特殊工艺,转化成粉末状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自动排入封闭管道培养小球藻,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技术的核心在于独特的提取工艺和独创的酶生物合成技术,以及首创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纤维素淤浆法改性。”张明敏说。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其化学改性,可得到系列纤维素的衍生物。“我们花了6年时间,成功用秸秆纤维素生产纤维素基树脂,替代海藻酸钠,成为印染助剂和固色剂。”张明敏介绍,相比海藻酸钠,使用纤维素基树脂成本低30%,还可节省20%染料和30%水。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中试、即将量产,产品已在绍兴部分印染企业使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素醚生产和消费国,对高品质纤维素醚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国际上,纤维素醚主要是从棉花中提取,如今我们率先实现从秸秆中提取,如果量产成功,可为国家节省棉花种植土地。”张明敏算了笔账,每4吨秸秆可提取1吨纤维素,纤维素改性成后的产品每吨售价逾3万元。目前公司与上虞种植大户合作,每吨秸秆收购价为250元,每年可处理750吨秸秆,产出100吨纤维素醚和1000吨球藻液肥。他将继续扩大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

  据了解,上虞年产秸秆约17万吨,主要通过浙江春晖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化利用,少部分用于饲料和沤肥。“万德福公司通过高科技让秸秆成为工业原料,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的高度认可,有助于解决秸秆高值利用难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秸秆换球藻液肥等方式,让农户体验秸秆“绿色潜能”,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万德福”,玉米秸秆变工业原料 2024-12-31 23152445 2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