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爱心·耐心·诚心

丁宅乡学校 朱艳艳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每天,总是与学生在一起,伴随学生喜悦而喜悦;每天,也总会碰到个别淘气学生,与他一起进步而进步;有时,还会遭遇一些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更得提起精气神,努力去化解难题,进而体味职业获得感。

  有一次,与同事谈及教师素养这一话题,我当即提出自己的感悟:作为教师,理当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引扶每一位学生日日有进步。

爱心·耐心·诚心

丁宅乡学校 朱艳艳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小大人” 终于举手了

  小鸣,就是班里的“小大人”,是个既懂事又细心的小男孩。

  平时,在班级中,小鸣总是像班级的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其他孩子:如帮助特殊孩子上厕所、提醒同学安全玩耍等。令同学们敬佩的是,他还很热心,总是积极主动承担班级的许多工作,例如为班级领物品,分发牛奶、面包,以及打扫卫生等,他总是十分热心又负责。

  但这位“小大人”身上,有一件事始终令我有些不解。那就是,他在课堂上从不举手!我观察到:有几次,当我提出问题时,其他小朋友纷纷举手,他却犹豫不决,好几次缓慢地抬起右手却又迅速放下,似乎内心里非常纠结,像是在怕什么似的。

  在一次检查双休作业时,我发现,懂事的小鸣只做了一半,空了一半。这是怎么回事?我立马联系了小鸣妈妈询问情况。远在外地打工的小鸣妈妈在电话中表示不清楚,同时说想来学校找我聊聊,想全面了解一下孩子在校学习情况。

  两天后的一天傍晚放学时分,小鸣妈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通过了解,我才得知,原来,小鸣妈妈和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小鸣由奶奶带大。我告诉小鸣妈妈:孩子很懂事,但就是学习上好像缺乏自信心。

  我对小鸣妈妈提及两个细节:一是小鸣在课堂上从不举手;二是遇到事情时,小鸣的眼睛就一直都是向下,不敢正眼看人……听到这些细节,小鸣妈妈望着我,久久不说话。

  见状,我就特地到教室,将正在参加晚托的小鸣请到了办公室。

  面对妈妈,小鸣显得有些拘谨。我表扬了小鸣日常的表现,同时委婉地问及:双休作业为何只做了一半?是不会做吗?

  小鸣没有回答我。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孩子眼睛里流出了豆大的泪花:“妈妈曾经叫我‘笨小孩’,所以,我觉得我不会做题目是很正常的。我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小鸣还未说完话,一旁的小鸣妈妈显得非常震惊,口中喃喃自语:我不该这样说你,我不该说……接着,她起身,歉疚地抱住了孩子……

  送小鸣继续回教室参加晚托后,我与小鸣妈妈进行了长谈。我提醒她:多鼓励孩子,努力激活他的自信心;多创设交流机会,及时倾听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多关注和关心孩子的家庭表现,努力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她望着我,点了点头。

  临别时,小鸣妈妈与我约定:平时多联系,共同鼓励孩子自信快乐成长。

  接在第二天我的课堂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欣喜地发现:小鸣高高举起了手!我毫不犹豫地让他回答问题。他的声音略带羞涩,虽然结结巴巴的,但回答得很正确。

  在全班小朋友的注视下,小鸣终于勇敢地迈过了内心的一道坎。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我发现,小鸣的头抬得高高的。

  更令我意外的是,接下去几天,各科任教师也向我反映:小鸣成为了班级中发言最积极的那一个。

  “特殊生” 慢慢有变化了

  有一年,我接手一个新班级。就在接手前,其他同事不约而同地纷纷提醒我:得关注一位叫小丽的女生!

  这个孩子为何这般特殊,为什么会值得众多同事关注呢?我通过多种渠道提前开展了解。原来,小丽引人关注,并非成绩优异,而是她特殊的脾性和行事风格。她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好似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样;不爱学习,上课的时候眼神空洞,在她眼里学业成绩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非常喜欢打扮,在同学们眼中显得有些特别。原任班主任及各位任课教师多次找她谈心提醒,效果不佳,着实让我的同事们感到无奈与惋惜。

  小丽怎么会这样?可不能放弃她!于是,我专程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小丽是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父母离异后没人管她,她只能一个人留在老家,跟阿姨一起生活。阿姨也有自己的家庭,主要心思放在自己上幼儿园的女儿身上。所以,小丽几乎没人疼,没人管,慢慢地,就变得有些怪异,行为上显得不合群了。

  获悉小丽的境遇,我鼻子一酸,心疼不已。说实话,我接触过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小丽的情况却是第一次碰见。转念间,好像也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了,因为没有家长的关心和管理,所以行为失当,也听不进教师的教育,慢慢地,就模糊了是非观念,对什么都显得无所谓起来了。

  这可不行!从此,我对小丽加以了特别关注和关爱。经常找她来,耐心谈心谈话,拿身边的事为例,慢慢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品,悄悄地送给她;特意选定一位品学兼优、乐观活泼的小女生,与她结成手拉手结对学伴,每天一起参与活动、完成作业。每当小丽有进步,便大加褒扬等。

  不久,同事们惊奇地告诉我,小丽这位“特殊生”有变化了,上课走神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作业完成率在提高,穿着也朴素多了……

  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和关爱,尽管他们表现各异。作为教师,理当善待每一位孩子,携爱前行,耐心引导,诚心呵护,必定能引扶每一位孩子日日有进步,进而茁壮成长,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爱心·耐心·诚心
2024-12-28 上虞日报2024-12-2800013;上虞日报2024-12-2800010 2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