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商都·休闲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学习乐园”

浙江开放大学上虞学院擦亮“学在上虞”终身教育品牌

  特色课程有“知”有“味”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12月19日上午9点,伴随着《打靶归来》的音乐旋律,健身球班的学员们整齐列队,小小健身球在一根绳的牵引下,围绕身体上下左右翻飞。

  “健身球操巧妙融合了传统医学养生智慧与现代体育元素,不仅能够锻炼胸、腹、背、臀、腿等处的肌肉群,还能通过其特有的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身心的双重锻炼。”来自曹娥街道的学员张阿姨笑着对记者说,健身球操可以缓解腰颈以及手腿关节的疼痛,运动量也比较适中,深受广大中老年学员的喜爱。

  “附近居民都知道我们这所学校,但并不了解这所学校教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房永亮向记者坦言,既然口头宣传作用不大,不如就用美妙的音乐来宣传。于是,浙开大上虞学院推出了越剧班、合唱班等,教老人们唱歌。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学院陆续迎来近500名老年学员。他们中既有耄耋老人,也有家庭主妇、退休干部等。

  学员来了,该教什么、怎么教?房永亮介绍,成人教育面向的教学对象存在文化差异,因此,浙开大上虞学院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设班级、设计课程,不断完善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技能课“四课一体”课程体系建设,增强成人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适用性和趣味性,让广大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依,持续提升学员学习的快乐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打造家门口的“学习圈”

  “肩要放松,不能僵硬,端起来就没了美感。”“舞台就这么大,脚下要有数,不能一口气走到前台。”在浙开大上虞学院越剧班教室内,学员们跟随老师学得有板有眼。

  不久前,刘阿姨开启退休生活。得知离家仅几百米远的浙开大上虞学院在招生,她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几节课下来,她学得认真、进步也快,常常被邀请给其他学员做示范。

  成人教育是政府的大事、学员的好事、惠民的实事。为了让各年龄层次的群体“不掉队”,浙开大上虞学院以“教师出名气、学校有名声、开大创名牌”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紧跟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开设“书记院长招生专栏”,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功能,开发网络小视频宣传浙开大上虞学院学历教育的优点和特色,进行成人学历招生。

  “今年毕业季,全市有6位国家开放大学学员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我们上虞学院占了4席。”房永亮自豪地说,得益于打造“一师一优课”精品课程菜单,依托全区各乡镇街道成校网络和平台,集聚区内成人教育资源优势,做到校内组班和校外送教相结合,学历提升和素养专题宣讲相融合,线上学习和线下授课相互补。

  浙开大上虞学院还积极开展地域文化传承研究在成人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课题《幸福心语:初退休生活的适应性话题》参与省老年教育“领雁金课”资源建设。通过成人学历教育、社会公益大讲堂、数字赋能全民终身学习、书香社会建设等,学院的教育资源成为上虞不同人群“会学、愿学、乐学”的宝库,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学习圈”。

  合力共绘“同心圆”

  近日,浙开大上虞学院与道墟街道签订“创客同心学堂”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创办“创客同心学堂”,为当地创客“量身定制”培训课堂,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上虞建设“创客城市”打造新样板。

  这是浙开大上虞学院致力于打通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合力共绘“同心圆”的其中一项有力举措。近年来,浙开大上虞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研训拓路、文化搭桥三大途径,积极构建校地融合体、校企联合体、校社整合体和校政聚合体四大平台,以“划片分工”的方式开展“走村进社”“访企入镇”“部门洽谈”等活动,深入社会,寻求合作。

  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促进更多人终身学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村社组织、教育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对此,浙开大上虞学院不断盘活资源,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优化老年教育,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以文化传承开拓社区教育,突破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生命教育,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课程,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为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上虞日报 新商都·休闲 00007 浙江开放大学上虞学院擦亮“学在上虞”终身教育品牌 2024-12-23 23127116 2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