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加快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
让年轻人在乡村找到“用武之地”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这几天,位于丁宅乡的农创智谷内,技术人员成功种植出了紫色、橙色和绿色的花椰菜。“这些色彩斑斓的蔬菜不仅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还更健康。”农创智谷工作人员王喆告诉记者,相比普通的花椰菜,紫色的花椰菜花青素含量更丰富,而橙色的花椰菜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
在上虞广袤的田野里,越来越多的“农二代”选择回乡创业,敢闯敢拼的“新农人”不断涌现。
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从“引育留用”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精准发力,全面优化助才增值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目前,我区已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十路人才4350人、农创客1516人,入选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和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项目县,为全市唯一。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我区凭借“最懂人才”的政策吸引人才。今年,我区全面启动“创客城市”建设,推出“创业无忧”十条政策,涵盖资金、住房、子女就学等立体化引才政策。同时出台“虞农共创”行动十条举措,支持农创客投身院地合作项目、社会化服务、基地建设。据统计,今年全区已新增农创客360人,招引4个市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在虞落地实施。
聚焦乡村人才在要素保障、创业指导、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高频需求,我区深化“创业一件事”集成改革和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乡村人才信贷、保险、用地服务,开办“虞农共创”大学堂,“新农人”返乡创业热潮涌动。
我区还加快实施农创园提升工程,集成打造了上虞智·汇农创园。园区配备农创空间3970平方米,创新工位40多个,并配套孵化园区100余亩,为入驻的农创客(团队)提供场地租金“零费用”、水电成本“零支出”、培训交流“零距离”的全方位支持,并根据生产设施设备改造需求,给予最高30万元的项目补助。“刚完成项目评审,明年又有新一批农创客入驻了,项目都不错。”农创智谷相关负责人李冬介绍,目前园区已引进10余个农创客团队,试验开展凤梨设施栽培、蔬菜设施授粉等新模式20余种,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十大现代化农创园。
立足杨梅、葡萄、猕猴桃、青梅等“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我区还规划建设了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丁宅乡为核心,联动周边乡镇的“四季仙果”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重点建设“双创一基地”,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让年轻人在乡村真正找到“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