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强调:不仅要教好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心其身心健康。更令人欣喜的是:广大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既重学生心理辅导,还纷纷考取心理健康证书,认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觉得:教师理当做实做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时关注学生情绪波动,对心理有问题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努力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

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

崧厦街道中学 邵均娣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找准位置 心理平衡了

  小春是我曾经所教班级的一位女生,各方面表现较好,我对她也很放心。

  突然一天,小春来找我,满脸愁容。一问才知道:因为临近中考,各门学科进入了纷繁复杂的总复习。她因为跟不上复习节奏而心生忧虑;晚上也睡不着觉,白天犯困头晕,甚至连吃饭都没了胃口。一想到自己的境况,她就直掉眼泪。跟自己的好友倾诉,好友不知如何安慰,就让她来找我求助。

  我细细开导一番,小春才卸下心理包裹,满意而归。

  自此,我对小春多加关注。我发现,小春在上课和自修课时并无异常,听课专注,作业认真。可是一到课间或是午休时间,她就会一脸愁容。

  见状,我主动找小春聊天,首先让她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升学考试对学生们的前途关系重大,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是伴随着学习而来的正常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不仅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更可以成为一种激励因素,促进学习。

  那么,如何让焦虑情绪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我告诉小春,应该正确认识焦虑,把对好成绩的期望降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合适水平。小春在班级中的成绩处于中游,所以不能勉强自己跟班里的佼佼者相比。让其明白,学习是力所能及之事,成绩乃水到渠成之果,切不可强求,因为弦绷得太紧,反而会使自己的心理失常。

  过了几天,小春找到我说:老师,找准自己的位置,我想明白了,感觉好多了!

  现在,小春跟她的好友在一所职校一起就读电商专业。去年教师节,她俩一起来看我,瞧着她气色很不错。她不但主动加了我微信好友,竟还从包里掏出了一盒寿司塞给了我!

  请不要逼迫孩子

  “叮铃铃”,一看,又是这个熟悉的号码!

  “邵老师,好!”

  “你好,是小乐爸爸吧?”

  “对对对。俺乐乐最近学校里的表现好不好啦?”

  ……

  家长其实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在外务工的父亲,小乐爸爸无疑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那个。可小乐在校的种种表现却令人费解:作业字迹不端,时不时未交漏交,听课笔记也马虎,月考成绩挂红灯,与他七下期末“71”分的良好成绩完全不匹配。与他交谈之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电话中,小乐父亲坦言,小乐小学时语文成绩就不好,初中语文成绩几乎都是不及格,也不知期末怎么破天荒地考了七十分。这使父亲产生了期待,便适当地开始加压。

  后面的电话中,小乐父亲透露:因为小乐语文成绩不好,所以经常要额外给他布置任务,比如补写作文之类,可作业质量往往极低。父亲气不过,便经常打骂孩子以示惩罚。

  得知这个情况,我心下便了然。应该是父亲的逼迫行为,造成了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要逼迫我,我越不好好学。面对逆反表现者,教育者、家长都应该避免纯粹从自身角度出发来看待、处理所出现的逆反表现,应该从当事人的成长远景出发,以“是否利于当事人更好地成长、发展”为指标,来看待、处理或者调整。当然,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更是导致孩子逆反的导火索。

  “请不要逼迫孩子!”我耐心建议小乐爸爸:对小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额外不加作业(我事先与小乐约定好,在学校好好学习,期中考出理想成绩向父亲证明),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小乐爸爸应允了。此后,小乐在校的表现明显好转,语文期中成绩也进入了合格行列!

  努力端平一碗水

  “邵老师,我想找你聊聊!”一听,我就知道是小婷的妈妈(继母)打来的电话。

  小婷是我所教班级的一名女生。说起小婷的家庭,确实有些特殊:她很小时父母离异,5岁时,父亲娶了继母进门。说实话,继母待她视如己出,自己勤俭持家,不舍得买新衣新裤,经常带她逛街,买她喜欢的衣裙。见小婷从小喜欢钢琴,继母就给她报名学琴,小婷14岁生日时甚至给她买了一架钢琴。

  有一年,学校举行运动会,小婷穿短裤短袖参加跑步比赛,在瑟瑟秋风中受凉感冒,当晚8点多开始发烧。继母见状,火急火燎地开车速带她去医院挂盐水;为让她安心输液,整夜在一旁陪护。

  所以,小婷一直以为继母能一视同仁地厚待她跟弟弟(继母所生)。

  直到小婷读初中,为了读书方便,她便寄宿在了崧厦的爷爷奶奶家,父母和弟弟住在百官。

  有一次,小婷获悉:继母偷偷地带着弟弟去外地玩了一趟,让她开始怀疑起继母对亲子的爱远胜于她这个继女!与此同时,她发现,父亲给弟弟买了ipad玩,她连个手机都没有,父亲还总要她“让着弟弟”……小婷心里的天平失衡了,她开始对“偏心”的父亲发脾气,不久便开启了与父亲无休止的冷战模式。她委屈的时候,看着天空无声地落泪,甚至想跨出阳台了却残生!

  在与小婷继母的聊天中,我表示,理解她的处境和难处,肯定她对小婷的爱抚,我也指出了她一些做法的不妥。我真诚地劝导她: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孩子间,要努力端平一碗水。

  小婷继母答应我,以后一定注意方式方法!

  送走小婷继母,我就找来小婷谈心谈话:小婷啊,弟弟没出生前,你是一个人领受了父母之爱;弟弟出生后,你就觉得他分走了父母之爱。其实,父母对你的爱永远在那里,谁也夺不走!你生病了,父母第一个焦虑;你生日了,父母第一个祝福;你哭泣了,父母第一个心疼……

  小婷啊,你也应该学着长大了!弟弟有ipad玩,因为他还是玩耍的年纪;你没有手机耍,因为你正是学习的当儿。继母只带弟弟出游,许是她一个女人家带不了两个娃,许是家里的经济确实不宽裕。

  还有,身为长姐,礼让幼弟,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你该试着理解父母,站在父母的立场所思所想,你的心里才会豁达亮堂!哪怕父母真的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也请你多多包涵!因为父母也不是天生会做父母,父母也是慢慢地学做父母的!

  ……

  经过一段时间,小婷明显开朗不少。据她继母电话里说,母女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可见,孩子的心理产生问题,很多都是家庭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动,找症结,查原因,努力取得家庭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 2024-11-02 上虞日报2024-11-0200013;上虞日报2024-11-0200011 2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