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校园内外

赓续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丰惠镇中探索开展国防教育侧记

  9月开学,丰惠镇中七年级学生来到学校国防教育广场,接受国防主题教育。校级讲解员徐飒激情飞扬,讲起我国日新月异的国防力量,深情讲述丰惠学子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等。新生们听得热血沸腾。

  讲解最后,徐飒握拳高呼:“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是国防不能松懈!”新生们纷纷表示:若有一天,我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也定当不负韶华,强我国防!

  这是该校精心组织国防教育中的生动一幕。

赓续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丰惠镇中探索开展国防教育侧记

通讯员 钟吕丹 本报记者 万均

  “国防教育”缘起

  走进丰惠镇中大门,迎面是红色名人苑,绿荫丛中,挺立着“军中翘楚”王一飞、“大道先行者”叶天底、“战地儒将”何云、“铁军风骨”陈树谷等革命先贤的名人铜像;路边右侧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崇军尚武 自强不息”等国防教育宣传语……

  “赓续红色国防文化基因,引领学生们厚植家国情怀,进而爱国爱军爱乡、正道前行。这是我校正着力打造的德育品牌之一。”昨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胡建永道出了校园精心营造国防教育氛围的初衷。

  丰惠是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史。这块热土上涌现了很多名人贤士。如出生于丰惠镇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的王一飞,曾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湖南省委书记等职,参与组织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参加了党的八七会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军事人才之一,牺牲时年仅29岁。

  同时,古城也曾遭战火蹂躏,1941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丰惠,并实施了烧杀抢掠的暴行,后在县城西南方向的东溪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溪惨案”……这些都给丰惠及周边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如何让孩子们不忘历史?经常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能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革命故事,感受先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精神和品质,进而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由此,学校在集思广益基础上,探索开展起国防教育。

  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将国防教育计划纳入德育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精心组织“六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国防教育课、唱好一曲军歌、讲好一个国防故事、听好一个国防报告、办好一期国防教育黑板报、写好一篇国防征文,引领学生日渐培养起爱国爱军爱乡情怀,自觉养成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丰己惠人等品行。去年,学校一举被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国防,在我心中”

  “1926年7月,在上虞谢家桥创立了中共上虞独立支部,上虞有了第一个党支部。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一部将红旗插上丰惠城头,标志上虞全县解放……”在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内,党员教师沈吉祥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堂题为《历史深处知党史》的微党课,向学生讲述发生在家乡丰惠这块土地上的一段段历史,追忆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场面。

  这是学校创新开展“国防,在我心中”主题教育中的系列活动之一。

  如何将“国防”的种子种进学生心中?学校鼓励广大教师抢占课堂教育主阵地,挖掘各学科爱国主义、国防观念等素材和知识点,进行无声渗透。如在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们着重讲旧中国有兵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史及广大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在语文、政治教学中,教师们着重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灌输国防精神、国防法等基本常识;音乐欣赏课上,教师教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丰惠名人》,将红色故事创编为国防教育生动教材。

  创设国防教育新阵地,是学校的新动作。去年,在绍兴军分区领导现场指导下,学校新开辟布设了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校内国防教育广场,布展有我军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介绍、我军现代武器介绍、丰惠镇现役军人简介等,成为了学生经常性接受国防教育的新阵地。

  创设特色活动载体,引领学生们接受国防教育,成为了学校又一大德育特色。每年9月,学校把国防教育作为“新生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进行军训、传唱军歌、撰写军训日记;参与军事训练,学习军姿、队列、口令、行进、纪律等,组织暑期国防主题研学,七八年级学生走进国防动员站,开展以“勇毅前行强国防,丰己惠人向未来”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聆听老兵和退役军人讲述国防知识和自己的经历,爱国、拥军、强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一等功臣”葛世杰为辽宁舰舰载机飞行员,他的老家离学校直线距离才500米,他的舅舅和舅妈都是学校教师,为此,学校专程组织学生去功臣家里采访、慰问,他的英雄事迹给学生很大的鼓舞。

  学校精心创设的图书角,已经成为学生课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学生们经常性阅读国防主题书籍,在阅读中增强国防意识。701班学生胡婉婷感言:“我喜爱阅读国防类书籍,因为战斗英雄催人激动,国防发展催人奋进。就在阅读中,国家、军队、军人自然在心中更近更亲更可敬了!”

  爱国防,展现在提质上

  近期,经学校倡导,七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手绘明信片正绘得兴致盎然。学生们以“红色名人苑”“国防教育广场”“东溪惨案碑”“叶天底铜像”“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等为设计主场景,动脑动手设计明信片,再将5张明信片串联成手绘地图。

  “国防教育成果,得体现在行动上,展现在素质提升上。组织‘手绘明信片’活动,旨在激励学生手绘家乡景致,并铭刻心中,进而提升家国情怀和服务社会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活动宗旨。

  基于这一认识,学校注重结合,将国防教育与劳动教育、孝德教育等有机结合,创设载体,引领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日渐养成和睦他人、服务社会、创新前行等好素养。

  学校创新开辟劳动基地——“一米菜园”,购置了锄头、镰刀、水壶等简易劳动工具,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让学生们经常性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成果、享受劳动喜悦,真正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百善孝为先。学校引导学生崇尚孝德、践行孝道,让践孝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习惯。系列孝德教育活动,使崇孝日益成为学生们自觉追求,践孝成为学生们自觉行动。学校已跻身区孝德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有学生获评区级“百名孝星”。901班王米乐同学获评上虞区百名孝星、绍兴市新时代好少年、浙江省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上虞日报 校园内外 00004 赓续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2024-11-02 上虞日报2024-11-0200007;上虞日报2024-11-0200003 2 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