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别烧,可以兑换有机肥
长塘镇探索变废为宝积蓄“绿色财富”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成波 通讯员 樊青锋) 9月6日上午8点,长塘镇罗村村粮农胡美丽将满满一车玉米秸秆运送到村指定地点,村工作人员立即对秸秆进行验收过磅登记在册。工作人员告知胡美丽:“这些秸秆一共有240斤,能够兑换24斤有机肥。”随后,工作人员又帮忙把有机肥一同搬到了车上。
“我家里种了一亩多的玉米,产生的干叶、玉米秸秆有几百上千斤呢。自从提倡秸秆禁烧以来,秸秆处理成了一个难题。前几年一般作堆埋处理,但是腐化比较慢,后来就推到临时堆放点去,也觉得麻烦。”胡美丽说,今年长塘镇推出“秸秆换肥”的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而且省下了好几百元购买肥料的费用。她打算把换到的有机肥用在将要种植的毛豆等农作物上。
“老百姓焚烧秸秆,是老思想,本质上是想肥沃土地,现在镇里推出‘秸秆换肥’,实际上就是‘以肥换肥’,便民沃地,老百姓何乐而不为?自然踊跃参与!”罗村村党支部委员罗文根说。
长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塘镇旨在通过这种“以物换肥”的形式,降低农户购买肥料的生产支出,让农户主动参与进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畅通秸秆“出路”。“今年上半年,我们尝试在谢憩村开展竹叶回收活动,以2毛一斤的价格向村民回收竹叶,一次大概回收了竹叶2万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这次又选址罗村村开展竹叶、秸秆回收工作试点,进一步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从源头上杜绝秸秆堆积和焚烧。”长塘镇党委副书记王炜吉说。
借助秸秆、竹叶兑换有机肥和垃圾分类等活动,长塘镇想方设法推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让村民更直接地参与到秸秆禁烧、垃圾分类行动中,践行垃圾源头减量化。与此同时,长塘镇还在每个村都设有秸秆临时堆放点,镇里利用闲置厂房设置镇临时堆放点,定期将秸秆拉到春晖能源进行生物发电,探索变废为宝积蓄“绿色财富”的新模式。
据介绍,今年以来,长塘镇高度重视秸秆焚烧工作,及时召开秸秆禁烧部署会,发布秸秆禁烧的长效管控方案,明确全镇范围内、全时段的、常态化的秸秆禁烧要求,将秸秆禁烧工作考核与各村人居环境等专项考核挂钩,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加大巡防巡查力度,结合长塘镇机关工作人员“深根行动”,统筹镇村干部、网格员和应急消防、综合执法、环卫清洁等力量组建巡查队伍,对全镇范围内的农田和山林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扑灭火点。
当“竹韵长塘”遇上“高科技”,秸秆禁烧管控变得更加容易。除了“人防”,长塘还不断加强“技防”,积极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等“硬核”技术,对全镇山林、农田进行高效巡查,一经发现火点,巡查人员便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信息迅速赶赴现场处置,极大提高了秸秆禁烧的监管效率,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为长塘添绿意,为共富绘底色。长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塘镇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加大露天焚烧的巡查管控力度,同时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力度,想方设法拓宽宣传渠道,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长塘的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