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浦村] 物丰景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宋彦佩 文 特约摄影师 刘育平 摄
【朱凌桥畔繁衍绵长】
曹娥江边,龙浦村内,有一座朱凌桥,古时因上通天台黄岩山、下通宁波镇海关而远近闻名。而朱凌自然村,这个因桥而名的自然村,是龙浦人世代繁衍生息之源。
据记载,明嘉靖年间,张氏始祖众济公由豫章(江西)来官越郡,晚年弃官归隐,卜宅虞南朱凌桥以来已20余世,经过历代勤劳开发,勤俭经营,诚信处世,忠孝传承,开辟了一片安居乐业之地。
明清时期,上虞县置十四乡邻二十四都。朱凌桥、甲山属上山乡十四都。民国时期,朱凌桥为保,隶属龙浦乡。上虞解放后,朱凌桥与孔家墩、黄泥山、甲山自然村合并,设立行政村。之后几十年间,虽有过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大队,但朱凌桥村一直被分为朱凌、新龙两个行政村,直到2006年,因行政村规模调整,朱凌、新龙两村合并为龙浦村。
这一段段人文历史变迁,龙浦村人将它收录于上虞虞南朱凌桥《张氏宗谱》内。“最近一次家谱续修于2019年3月完成。”龙浦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主任张继介绍。
龙浦村村风淳朴,以前村民们以粮油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前,龙浦村内有个四合院——聚和台门,占地面积七八亩,约20多间房子,这个台门的主人叫张庚生,当时开过聚和米厂、油厂,也就是章镇粮油站的前身。
【品牌农业彰显特色】
龙浦村是一个以种植葡萄和茶叶为主的农业村。每年夏秋季,龙浦葡萄宣传很低调,市场销售却很走俏。种植主要区域集中在撤并前的龙浦乡所在地,鼎盛期有4000多亩,目前种植面积也有近600亩,其中龙浦村有200多亩,涉及农户100多户。传统葡萄品种有巨峰、红富士等,新特优葡萄品种有巨玫瑰、夏黑、晴王等。“龙浦葡萄”曾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绍兴市名牌产品、绍兴市著名商标。
而龙浦村的另一特产是“龙浦仙毫”茶叶,多次荣获国家金奖。“龙浦仙毫”牌针形茶外形紧直挺秀,葱绿显毫,香气清高显纯,甘醇爽口,叶底全芽,绿郁明亮,极富欣赏价值,产品荣获第二届国际名茶金奖、“中茶杯”一等奖、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等奖项。“龙浦仙毫”牌翠茗茶,外形翠绿呈盘花状,香气浓郁清高,叶定碧绿见纯,芽叶鲜嫩呈朵,口味甘醇润爽,色香味持久,产品荣获第三届国际名茶金奖、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中茶杯一等奖,浙江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茶博览会金奖等奖项。
【村庄焕新乡村振兴】
风光龙浦、清水小村。龙浦村村庄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这一村庄环境面貌的改善得益于村里的“三改一拆”行动。据介绍,原先在该村龙浦新街西侧存在约30户砖木结构老房,总计面积2000多平方米,区块内房屋布局杂乱、道路狭小,违法搭建房和空闲土地共生共存,形成了典型的“空心村”。按照“统一规划、环境协调”的原则,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龙浦村以“景区式打造”作为亮点,实施新街沿河公园建设,总用地面积5257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2600平方米,新建道路2000平方米,配套设置多处景观小品,使龙浦村沿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该村又投资107万元,硬化8条机耕道路,长度2800米,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方便农户生产需求;投资1000多万元对龙浦排涝河及断浦等6个池塘进行整治提升,实施龙浦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对村内进行主要道路拓宽硬化、池塘砌石美化、路灯增添亮化,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同时该村还对外江滩进行土地开发项目,整地面积57亩,村级经济每年增加3万元;对原村办公地点迁移后的闲置地进行物业房建设,出租后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9万元。
村老年活动中心提升、美丽河道整治、穿村联网公路提升……如今,龙浦村新一轮村庄焕新计划正在积极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