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本报记者 陈黎超 文 特约摄影师 刘育平 摄

[上棉社区] 影像展馆唤醒芳华记忆

  【见证纺织的“黄金时代”】

  要说一个社区因为一个国营大厂命名的,上棉社区怕是上虞区内独一份。“上棉”之于上虞人,除了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标性名字外,更承载着一代代纺织人的青春记忆。

  20世纪60年代后期,鉴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月牙形”包围,浙江省相关部门几经选址,把“浙江上虞棉纺织厂”这个当时的国营大企业落户丰惠镇蔡岙小山村(现为祝家庄村)。1969年2月14日,第一批百余名“老三届”毕业生成了棉纺厂职工,从此,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人生之路。他们有的来自宁夏、萧山国有大厂,也有从上虞各地乡镇来的转业人员、知青、毕业学生等。大家一起工作生活,住在里面就像一个大家庭,“以厂为家”是上棉时代的真实写照。

  对于当时的上虞人来说,“上棉”不仅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更是一处“小城镇”,这里有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商场、银行、卫生所、消防队等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在当时,能成为上棉厂的工人,是一个家庭的荣耀。鼎盛时期在册员工近5000人,产值超亿元,“娥江”牌棉纱、“孝女”牌棉布远销国内外。1989年,上棉厂被省政府命名为1988年度浙江省先进企业;1991年,实现产值超亿元,出口超千万美元;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大型二档工业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1995年,获全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不仅如此,上虞棉纺织厂还繁衍出了化工厂、轻纺物资经营公司、制衣有限公司等下属企业,带动了祝家庄及周边一带劳保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厂区变社区】

  与很多国营大厂一样,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上虞棉纺织厂也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阵痛。2002年,对于上棉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上虞市政府对浙江金威集团公司(上虞棉纺织厂)实施改制。2003年2月,改制完成后的浙江金威集团公司(上虞棉纺织厂)转为民营的上虞上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一部分上棉人从此离开了那块眷恋的土地,告别他们的“黄金时代”。

  上棉社区于同年12月成立,厂区变社区,似乎也预示着另一段故事的开启。随着越来越多的“上棉人”离开那方熟悉的土地,到城区谋生、安居,见证过历史的一栋栋职工宿舍早已不是那时“热气腾腾”的模样。

  “之前社区居民基本都是原棉纺厂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年龄偏大。近年来,这里居住的新老居民比例基本各占一半,本地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少了。”上棉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屠刚介绍。褪去“国营大厂”的光环,上棉社区也是典型的老旧社区,房屋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发展。

  近年来,围绕“党建引领、服务为民”的工作思路,在上级的关怀和各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上棉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密切配合,在强化社区自治、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治安、丰富社区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如此,上棉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绿色环保志愿者队伍等,设立了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服务项目内容齐全,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特别是社区的晨晚锻炼点,跳健身操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总有一处盛放青春】

  春季的一天,记者在上棉社区屠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上虞棉纺织厂。“浙江上虞棉纺织厂”几个大字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那个年代,厂区的格局基本未变,只不过看上去有些陈旧。漫步在曾经的上棉厂区内,斑驳的锯齿形厂房、半山坡上的集体宿舍、山腰中的自来水塔仍旧静静矗立在那里,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厂区个别车间内还传出纺织机的声音,偶有不是本地口音的工人路过。

  从厂区出来,我们来到社区不远处的芳华·上棉记忆影像馆,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以轻纺为主题的影像馆。影像馆共两层,在原农房拆迁基础上新建而成,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运用影像照片、实物展陈等方式,全面记录和展示了上棉厂的初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以及一代上棉人的工作和生活。

  影像馆从2022年开放至今,经由“上棉人”口口相传,闻讯来此追忆青春芳华的人越来越多,竟渐渐变成了一处人气打卡点。记者采访当天,也有一对夫妻来寻找“上棉时光”,并自告奋勇当起了解说员:“这是纺纱机,这是纺纱女工穿的工作围裙……”“你看你看,我们用过的饭票,想不到保存得这么好。”影像馆管理员告诉我们,时常有成群结伴的老“上棉人”赶来,寻找他们的青春记忆。

  也许让人怀念的,除了那段时光外,还有曾经的小伙伴。据介绍,当年的棉纺厂人才济济,除了有市级、省级和全国劳模,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十佳工人和技术能手外,几乎每个员工都有拿得出手的特长爱好,有会编导的、会唱歌的、会跳舞的,还有会演小品的、精通乐器的。上棉业余文工团成为他们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纺织杯篮球赛、乒乓球赛、职工运动会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也记录了他们的青春激情。

  “总有一段时光值得被定格,总有一份记忆值得被珍藏。”影像馆发起人吴德在棉纺厂工作了整整15个春秋,说起发起展览的原因,他如此感慨:“作为全省第一个以轻纺为主题的影像馆,这里不仅展现了上虞轻工业时代的辉煌,更提供了新时代美丽乡村上虞建设的另一种范式和文化力量。”


上虞日报 专版 00004 [上棉社区] 影像展馆唤醒芳华记忆 2024-07-09 上虞日报2024-07-0900004 2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