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师生素养
——全区中小学创新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一瞥
通讯员 王高锋 本报记者 万均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活动在崧厦街道三联小学精彩开启。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成员、试点学校骨干教师携带人工智能硬件设备到现场,引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人工智能体验课等。
这是区教体局精心组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首次“送教下乡”活动,标志着我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已延伸至农村学校,正惠及更多农村孩子,也表明普及教育进入到新阶段。
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师生素养
——全区中小学创新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一瞥
通讯员 王高锋 本报记者 万均
送教下乡
乡村孩子共享科技盛宴
6月17日下午,崧厦街道三联小学六(1)班学生们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课,大开眼界,并对人工智能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当日,上浦镇中心小学陶洁静老师走进该校六(1)班教室,开讲《开关量的“与运算”》。她从生活中的控制系统入手,引导学生讨论逻辑运算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接着,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套件,体验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光线、声音等信号,激发学生们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再接着,学生们深入探讨智能楼道灯系统中的“与运算”的原理,理解控制系统如何通过复杂的逻辑判断实现智能控制等。
“人工智能知识真神奇!”学生们课后意犹未尽。
这是区教体局组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首次“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场景,旨在让人工智能教育惠及更多农村学校,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共富。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成员、试点学校骨干教师和崧厦学区各小学教学副校长参加活动。
活动中,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成员、试点学校骨干教师携带人工智能硬件设备到校,现场引领学生们体验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体验活动,为学生们打开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在重华小学科学实验台前,学生们观看智能机器人如何通过识别图案来分拣物品,体会到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神奇力量。在鹤小集团天香校区的智能车闸系统中,学生们学习并热议起隐藏在背后的算法原理,领略科技创新的魅力。来到实小集团上德校区的展台,学生们尝试通过语音控制对垃圾进行智能分类,亲身感受人工智能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在王充小学和实验小学的展位,学生们亲身体验3D打印技术,感悟科技将想象化为现实的神奇力量。在杭州湾未来城小学的自动感应门前,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超声波传感器的灵敏度,领略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科技在快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理当与时俱进,学习和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在道墟街道中心小学、小越街道中心小学和实验中学等3所学校展示场地,学生们大胆尝试,亲手操控起无人机,感受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在春晖外国语学校和张杰中学展台前,学生们玩赏了车场车库自动闸机和车辆ETC系统,见证了科技对交通领域的革新。在竺可桢中学的AI绘画和写作区,学生们现场生成了自己的数字照片,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创意魅力。
三联小学校领导现场表示,送教活动将人工智能教育的理念和成果精准地送到了乡村学校,让农村孩子无须远离家乡,就能享受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同时,参与并感悟这场人工智能体验盛宴,使孩子们在探索和互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体会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科技的无限向往。
创新推进
构筑特色化智能发展体系
近日,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工作室正式成立。活动现场,区电教馆负责人向研究工作室负责人授牌;工作室成员代表作表态发言,从课程开发、教师成长和开展活动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工作室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愿景。这是教体局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中的新动作。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