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乡镇

文化惠百姓 乡韵润心田

陈溪乡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陈溪乡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拥有红印九二、竹韵溪风、通泽藏宝、古柏讲学、双笋干霄等“陈溪十景”。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将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为独特的文化基因,为村民提供更为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陈溪乡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红色根脉”助力产业振兴

  近日,陈溪乡邀请浙江省“虞舜传说”非遗传承人、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原会长徐景荣在陈溪村宣讲虞舜文化,传播上虞精神。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区社科普及周暨红色文化传承展示活动中,陈溪乡旅游公司讲解员朱鸿燚对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进行了生动推介。

  “作为红色文化映照下的革命老区,陈溪不仅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曾在此开辟建立‘九厂两院’的历史见证地,虞南第一个党支部也在此诞生。”暑期临近,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时常听见讲解员们讲述红色故事,向一批又一批的研学学生传播革命精神。

  以场馆参观、讲解问答的形式传播红色故事、播撒红色火种,仅是陈溪乡持续推进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冰山一角。

  如何将烽火中“红”的本色,沉淀为当地独有的文化基因,让不朽传奇“出圈”“破圈”,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源头活水”?陈溪乡执“红色”之笔,绘文化“底色”,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通过改造提升红色地标、设计红色研学线路、引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主题文创IP等方式,致力于将陈溪村打造成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红色革命文化村”,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发展之路。

  据介绍,2023年陈溪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3万人次,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8.3万元。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先后被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红色根脉打卡地、首批绍兴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绍兴市社科普及基地等称号。

  “文化大餐”助力精神共富

  “过去农闲时节,不少村民以打麻将等方式消磨时光。如今有了城市书房,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文化滋养,享受便捷、免费、均等和优质的阅读服务。”陈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华灿说。

  “竹隐间”城市书房,是陈溪乡重要文化展示窗口,也是打通乡村文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陈溪乡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挖掘人文历史,将传统图书阅览、互联网技术、实体窗口和文创礼品完美融合,近千册精美书籍为村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智慧阅读体验,可满足周边村民“15分钟阅读圈”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红色党史、神话传说……在位于游客中心二楼的“竹隐间”连环画收藏馆内,目前收藏有各类连环画7500余册,涵盖多个类型,并辅以数字化手段拓展阅览方式,好看又好玩。陈溪乡还不断推进本土文化挖掘转化,完成《红色陈溪》三部曲、《王阳明传奇》上下册、《太平山村故事》等系列连环画创作,开辟红色主题、名著主题、谢晋电影主题等专题展厅,留住乡村记忆,赓续乡土文化。

  在王阳明陈溪游学展陈馆内,讲解员详细讲述王阳明陈溪游学经历和“知乐知学,孰非乐非学”的游学感悟。作为陈溪境内体现阳明文化的重要载体,王阳明陈溪游学展陈馆既是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又是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在陈溪村的延伸,吸引诸多研学团队慕名前来打卡。“每年接待超过150个研学团队、15000名学生来这里感悟阳明先生的乐学精神。”陈溪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虞人民医院医疗团队开通“虞南直通车”,为陈溪乡留守村民送上基本医疗和健康知识科普;绍兴市美术家协会、绍兴书画院、上虞区美术家协会等画家纷纷开展“艺术乡建助共富”志愿服务,用艺术助力乡村共富;露营节上,草坪音乐会、乡村文化集市、篝火晚会等为乡亲们送上文化盛宴……从“开门等人”到“服务上门”,从单一形式到鲜活、立体,陈溪乡不断丰富新时代文化高地新图景。在乡村文化的大舞台上,正高唱着一曲曲“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的动人乐章。


上虞日报 新闻·乡镇 00006 文化惠百姓 乡韵润心田 2024-06-28 上虞日报2024-06-2800002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