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上虞水处理:全员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绍兴市上虞区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把职工全员创新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深度挖潜,向改革要效益,并组建由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能力提升团”“项目攻关小组”,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从而推进降本增效、提升劳动效率,保障污水处理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使小革新发挥出大作为,“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
改变一个方案,节省5000万元
上虞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原来的10万吨/日扩容到现在的12万吨/日,仅仅一个“金点子”、一个实施方案的改变,就直接节省了5000万元投资。这得益于上虞水处理公司提倡的全员技改,向创新要效益。
2022年上半年,上虞水处理公司决定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扩容项目,扩容到12万吨/日。随着生活污水纳管量的持续攀升,上虞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高峰时已接近满负荷运行,扩容势在必行!但若新建2万吨/日的处理线,至少需投入5500万元资金,且建设时间少说也得两三年,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时间上都耗不起。
水处理公司生产、设备、技术等部门组成项目攻关小组,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白+黑”连轴转,根据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求论证、找突破,寻求通过内部挖潜扩容的最佳方案。最终,经过自我评估和专家论证,否决了新建扩容的思路,确定了在原址扩容的实施方案。方案通过增加管道泵、鼓风机、药剂储罐等设备,改造出水和供气管道、后物化药剂和电气自控系统等,对各工艺段进行精细化控制,处理能力成功提升2万吨/日。而这一方案仅需500余万元投资,且比原方案至少提前了一至两年投入运行。
中水全线回用,年节水25万吨
由于水处理企业的特质,一方面,尾水直接达标排放;另一方面,生产又需要大量用水。何不充分发挥中水利用价值,利用尾水来替代自来水用于生产等环节,减少优质水资源消耗,实现减排降耗?
公司“创新能力提升团”主力之一的冯善波抛出中水回用的“金点子”,并主动带领团队实施该项目。作为“绍兴工匠”,冯善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准,他带领团队对每一个供水点、供水量、供水水压等进行认真核算,结合多年实操经验,自己动手设计中水回用系统。经过近一年的改造,2019年上半年,第一阶段中水回用技改项目完工。2020年初,厂区实现中水回用管线全覆盖。
由此,不但药剂配制、喷淋消泡等生产过程全用上了尾水,各类池体日常冲洗、清淤作业等均以尾水作为水源,每年代替自来水25万吨以上,节约生产成本120万元以上。
工段技术改造,不再为维修烦恼
日常生产过程中,机修班组发现,污水处理线活性焦工段碳钢管道受水质和工艺特点影响,腐蚀严重,更新较快,且翻水气管、进水管、排污管各成一体,管线长、阀门多,由此带来了维修的高频率。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机修班组结合多年一线经验,提出了“金点子”:使用PE、PPRP管材(非金属管材)替代部分碳钢管,同时将翻水气管、进水管、排污管三合一,用阀门定时切换,保证正常运行,由此减少工艺管线,降低维修频率,减轻员工工作量。在保障正常生产的同时,机修班组6位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攻关小组,经过前后四个多月的认真琢磨和反复试验,成功完成技术改造。此举不但节约了管道改造成本300余万元,且操作更加方便,维修频率大大降低,改造两年至今运行顺畅。
创新激发了企业的内生活力,也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上虞水处理公司共计开展各类技改创新8项,开展技术改造23项,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3亿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