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洞
另一视角看文物
前不久,《逃离大英博物馆》短片问世,收获大批网友关注,观看量突破亿。这些古老的文物在今天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同时也焕发出全新的生命,而这些充满戏剧性和创新性的演绎,则寄托了人们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文物“出圈”的更多可能性,被网友用表情包、梗图和神曲打开了。这些文物经过年轻人的演绎,变得鲜活生动,给人以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年轻人了解文物的主观意愿也会加强。曾经,人们评价一个博物馆,会看看它有哪些镇馆之宝,现在则会历数其中的镇馆“显眼包”。不少网友在网络平台、评论区晒出这些“显眼包”文物表情包,展开线上线下文物界大联欢。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罗汉像,因“无语菩萨”表情包走红,成为当代打工人的“专属”。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地赶来博物馆打卡拍照,每天在罗汉像前的队伍直接排出展厅。抖音上“无语菩萨”以及“他的同事们”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2亿,过去一年,带动陶瓷博物馆打卡数同比增长360%。
山东博物馆的“亚醜钺”,在古代象征着王权,是极具威严的形象。山东省博为了吸引观众来看这个“丑东西”,在抖音上发了一首“文物版宝贝在干嘛”的神曲,凭借一股土渣子味儿“出圈”走红网络。
以前,年轻人不爱去博物馆,是觉得“冷冰冰”“高攀不起”。当博物馆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有趣的生活挂钩时,很难不被勾起兴趣。
“古人的精神状态就是领先我们几千年。”在高度的精神共鸣之下,年轻人开始在博物馆“反向cosplay”。这是一种很新的打卡方式,不少游客来到博物馆“试戴”各种价值连城的珠宝,除了能沉浸式感受历史,四舍五入还参加了一个大型珠宝试戴会;在蚌埠博物馆霸王虞姬COS照;在云冈石窟“与大佛击掌”的求好运打卡照;还有重生之我在三星堆“戴面具”的借位式合影照。果然年轻人逛博物馆时精神状态都不错,“与文物合影的正确姿势”成为年轻人打卡新选择。